【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十七岁的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朱由检对魏忠贤一党可谓是深恶痛绝,刚一继位,便着手铲除阉党。】
【九月,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按照规矩象征性地提出请辞,朱由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客氏驱逐出宫。】
【客氏的离开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魏忠贤慌了,不断告诉手下夹起尾巴做人,不要给他惹事。】
【不久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也提出辞职,王体乾是魏忠贤的亲信,这一次朱由检没有答应,这一行为让魏忠贤产生了误判,他料定朱由检仍需要他制衡朝堂,不会对他动手。】
【十月,原属于阉党的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朱由检借着机会出手了,顺势免除崔呈秀的职位,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倒魏序幕。】
【官员们知道机会终于来了,魏忠贤一党早已惹得人神共愤,官员们接二连三的上疏弹劾魏忠贤,海盐县贡生钱嘉征列举魏忠贤十大罪名。】
【朱由检让人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听完吓得魂不附体,当即请辞,朱由检顺势将他贬到中都凤阳守灵。】
【魏忠贤在去凤阳途中也不老实,十分高调,数十辆大车载着金银珠宝,带着一群亲信浩浩荡荡前往凤阳,这无疑刺激了朱由检敏感的神经,他命人将魏忠贤逮捕,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当晚自缢而亡。】
大唐,贞观年间。
“如此胆识、如此谋略,以近乎雷霆之势清除阉党,竟然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为,实属难得!”
“这样一个人按道理来说不应该是亡国之君呐?”
李世民托着下巴,脸上尽是怀疑之色。
“的确是少年意气,”长孙无忌点头附和,随即话锋一转:“不过陛下,这是大明皇帝,那可是出名的不靠谱啊,嘉靖朱厚熜一开始不也是励精图治,后来不就去修仙了么。”
李世民深以为意:“你说得对,大明皇帝不能用常理推断,不过这股刚强劲可是要比某些人强上不少。”
李世民说着略有深意地看了眼太子李治。
李治人都麻了,不是,爹,你啥意思,除了让武曌当了女皇,我国家治理的不好么?好歹也是一个守成之君吧!
这话他也就敢在心里想想,要是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少不得又是一顿暴揍。
秦始皇时期。
“不错,不错,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胆识,倒是有几分寡人年轻时的样子。”
嬴政对此时的崇祯极为赞赏,小小年纪从来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登基时势单力薄,却在短短几个月除掉危害大明的阉党。
把老谋深算的魏忠贤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城府不可谓不深,是个皇帝料子!
“若是扶苏有这样的手段,寡人也就能放心了。”
嬴政摇头叹息。
李斯闻言,眼睛一亮,讨好太子的机会来了。
眼下看样子嬴政不会杀自己,但是扶苏登基以后可就不好说了,毕竟是自己和赵高密谋假传圣旨害死了扶苏。
李斯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朱由检并无可取之处。”
“哦?你且说来听听?”
嬴政有些意外。
“帝王之术,讲究平衡。魏忠贤虽然奸猾,却始终是皇家的一条忠犬,至始至终,魏忠贤都未曾想要害过朱由检。陛下想想,魏忠贤可是掌管内廷,里面的太监宫女可都是他的人,想要做点什么,也并非难事,可他没有那么做,后来更是甘愿去凤阳养老,可见魏忠贤还是忠于皇家的,魏忠贤这种人可以杀,但不能没有。”
“反观这些起哄的大臣们,才是真正的不可控因素,臣观大明一朝,自土木堡之战后,文官逐渐做大,隐隐有裹挟皇权之势,没了魏忠贤的制约,怕是无人能够压制的住,日后恐成为朝廷祸患。”
李斯侃侃而谈。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扶苏性子过于温和,寡人倒是希望他有朱由检的几分狠辣。”
嬴政眉头紧皱,扶苏性子太软,看了光幕之后,他更是担忧,他怕自己死后,扶苏压制不住六国之人。
“陛下,错啦,如今大秦已经在减轻徭役和赋税,律法也逐渐温和,我想除了那些六国余孽,老百姓已经开始认可大秦。”
“待到陛下将六国余孽彻底翦除,凭借扶苏太子的仁德,四海之民都会归顺,到时我大秦必将威加四海,万国来朝。”
嬴政听罢,脑海中不禁出现一幅比大唐还要广袤的大秦版图。
“若是如此就好了。”
嬴政感叹道。
喜欢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请大家收藏:()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