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臣权的心尖宠又撒娇了 > 322 皇后之死(第2页)

322 皇后之死(第2页)

于是。朱元璋采取军屯的办法以军养军。他把卫所周围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叫做“官田”,要求各卫所都要从事屯种。具体规定,边疆地区。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屯种的士兵每人分给田地五十亩,动员军户全家共同耕种。配备耕牛、农具,教种植技术。征收租税。

朱元璋的努力收到成效,他曾经不无自豪地和大臣说:“我养了百万军队,却不多费国家一粒粮食。”

解决了农民的负担后,接下来就是改造农民社会本身。对上层社会打击残酷的朱元璋,对底层社会的管理却表现出异常的和善,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试图以道德秩序来建立理想的农业社会,而不是用他在上层社会推行的严刑政策。

朱元璋以村为单位,推行里甲制度,这项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农村的自治。乡村中的长官是由村民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并由他来仲裁村里所发生的财产、婚姻、争斗等等纠纷,传达朝廷的法令。

村中定期举行全村会议来商讨事务及表扬近期有高尚道德行为的村民,并号召其他村民向其学习。德高望重者还要向村民们进行道德训示,并对那些行为不检的村民进行训责,如果这些人屡教不改,就会以“顽民”的名义向朝廷申请将其充军。

这样的农村社会是当时古人心目中的完美社会,即使用另一个时空几百年后的眼光来看,也可以挖掘出两个进步因素:基层的长官选举制和乡村的定期全民会议制度,这是很超前时代的两项创举。可惜这两项创举没有建立在法制的规范之下,而使得它的进步意义并没有那么的明显。

朱元璋从当上皇帝那天起都在为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农业社会而努力。虽然朱元璋构想的农村社会看似完美,但是这种社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朱元璋以自己的美好意愿扭曲了社会的正常发展,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有这样的意愿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就算不是历史系的学生,作为一个工科生,庞煌也能想到这个道理,但是朱元璋绝对不会想到,因为朱元璋本人太过于自负了,自负的有些自恋起来,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就算是自己实现不了,也要给自己的子子孙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朱元璋是这样想的,但是事情真的会像他想象中那样去发展吗?

庞煌老老实实的在浙江屯田,准备静静的看着朱元璋在那里指点江山,自己首先要把根基扎好才是,本来以为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但是就在相距不远的京师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马皇后暴毙!在庞煌的记忆中,早该洪武十五年就病死的马皇后,由于自己穿越而引起的连锁效应,竟然继续的活了下去,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才死去,足足晚了六年,也算是庞煌自己造下的福祉了。

庞煌这样想,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想,因为马皇后并不是在病榻中绵延死去。而是在身体一天天硬朗中,突然暴毙。太医也诊断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一时间。京师中陷入了沉静之中,大家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的,等待着皇帝的发飙。

的确,朱元璋该发飙了,因为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是无法被取代的。朱元璋听闻消息后不但仰天痛哭,发誓不再立后,就是宫廷内外都默思哀悼。

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打仗,马皇后一直跟随朱元璋左右。常常劝诫朱元璋不要大开杀戒。马氏被册立为皇后以后,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身上的衣服都洗得褪色了,还不肯换新的。后宫的嫔妃都非常敬重她,将她比作东汉时的明德马皇后。

皇后生了五个儿子。周王朱橚年纪最小,放荡不羁。封藩的时候被封到开封,马皇后派江贵妃和他一起去,还赠给江贵妃一件自己常穿的衣服,一根棍子。对她说:“大王如果有什么过错,你就穿上我的衣服,拿着棍子打他。如果他还是倔强的话,马上报告给我。我决不轻饶!”周王朱橚听了这话,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每次有灾荒,马皇后就带着后宫的人吃素食。朱元璋对她说已经发过救济的粮食了,不必担忧。马皇后就说接济不如预备。马皇后平时常常会问百姓是不是安居乐业。并说:“皇帝是天下之父,皇后为天下之母。自己的孩子不能安居,父母怎么能安心呢?”

马皇后虽然尊贵,但是只要有机会,仍然会亲自伺候朱元璋进餐。朱元璋早晚的御膳,她都格外关注。妃嫔们劝她注意自己的身体,马皇后就对妃嫔们说:“从古到今,做妻子的照顾丈夫的饮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况且皇上脾气暴躁,若是偶有失误,谁敢担当?”有一次,呈上的汤稍微有些凉,朱元璋举起饭碗就扔向马皇后。马皇后急忙躲闪,耳畔仍被擦着,受了微伤,更被泼了一身污渍。马皇后神态自若,从容地换了衣服,重新呈上热汤。妃嫔们这才深信马皇后的话,并折服于马皇后的德行。宫里如果有人被临幸怀了孕,马皇后就会倍加体恤。妃嫔们如果惹皇上不高兴了,马皇后还会设法调解。

曾经有谣言说郭景祥的儿子不孝,打了郭景祥。朱元璋想将他正法,皇后上奏说:“臣妾听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独子容易娇惯,不过也未必尽如人言。如果查明属实,再行刑也不迟。不然杀错了人,可就断了人家的香火了。”后来,朱元璋得知是诬陷,说道:“若不是听了皇后的话查明再作判决,郭家的香火就断了。”

李文忠驻守严州的时候,杨宪上疏诬陷他。马皇后说杨宪的话不能轻易相信,李文忠这才得以免罪。李希贤教皇子时,曾用笔杆击伤皇子的额头。朱元璋大怒,马皇后在一旁劝解道:“这就像是让人家给裁衣服,只能由人家裁剪,而不应该为了儿子责备老师。”朱元璋这才罢休。

马皇后病重的时候,群臣都请朱元璋祈祷祭祀、广求良医。马皇后却对朱元璋说:“生死由命,祈祷祭祀也没什么用,即使有良医,也不能起死回生。如果吃了药没什么效果,皇上定然会怪罪医生,这样反而增加了臣妾的罪过。”朱元璋叹息不已。

马皇后享年五十八岁。宫里的人全部失声痛哭,就是朝廷百官也一律默哀。后被葬在孝陵,尊谥号为孝慈皇后,朱元璋终生不再立后。

这件事似乎就这样过去了,大家长舒了一口气,见到皇帝没有因为皇后的死而迁怒于大臣,虽然有些诧异,但谁也不是天生的贱骨头,当然不会成天想着出事才好了。

但是,马皇后下葬之后的五天后,五楹五进的孝陵享殿里,静谧肃穆。朱元璋赶走所有的侍从,独自一人在烛光煌煌的马皇后神位前,亲自点燃香炷,插进灵像前的巨大香炉内,向他心目中的长孙皇后行了拜揖大礼。这是皇帝除了祭拜天地、列祖列宗之外,唯一屈尊天子的神威。

朱元璋登基之后不久,便亲自选了这位于钟山独阜玩珠峰环抱着的风水宝地,兴建皇家陵墓,动用了十多万军工民夫。自洪武十四年开始动工,建墓时他对皇后说:“皇后,你我百年之后便在此同室相伴,所谓是生同罗帐死同穴。”他没有料到,陵墓尚未竣工,比他小四岁的皇后却在他之前仙逝了。

拜谒之后,老皇帝站在空寂无人的大殿内,显得待别孤独。仰视马皇后那永远慈祥仁厚的遗像,继续着昨日夜里与皇后的默默叙话,可是他忽然觉得,皇后的画像变得沉默了,不再与他交流了,显露出凄哀怆凉泪眼模糊。

正沉浸在伤感的思絮中,一个老太监悄然走进来。(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