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恍惚一阵,忽然觉察到自己面前端正姿态坐着的是一位小童,而不是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
只是这小童的目光太过锐利丶思维太过敏捷超然,自己居然在不经意间把他当作了导师一般的人物。
于是他不由得自嘲。
「也是,袁君还是童子,我却向你追问那麽多,这……呵呵呵……袁君,你不要见怪。」
「当然不会。」
袁树摇了摇头,说道:「发现问题容易,追究问题的根本也不算太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对比较难,而最难的,莫过于实践,我现在只走到了第三步,尚未迈过去,所以不能告诉卢君什麽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卢植闻言苦笑连连。
「袁君小小年岁,已经到了第三步,而我痴长袁君十六岁,却连第二步都没有走完……」
「卢君无需懊恼,这世上,多的是第一步都没有迈开的人,卢君已经迈开了步子,开始走第二步,这已经很好了,比起那些貌似求学问道实则求田问舍之辈,卢君才是未来的国之栋梁。」
听袁树这麽说,卢植倍感羞愧。
「我这样的人,如何能算国之栋梁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算身居高位,又能如何?袁君,你说呢?」
袁树想了想,还是笑了笑。
「卢君所忧虑的,我当然清楚,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卢君,我听说若要救人,先要救己,自己都不曾得救,更何况救人丶救国?」
「若要救人,先要救己……」
卢植喃喃道:「如何救己?袁君,你想过吗?」
「我想,应该是……致良知。」
袁树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得出正确的结论,去做正确的事情,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重塑人之精神,从而挽救自己。」
「致良知?知行合一?」
nbsp;卢植紧锁眉头,念叨着:「《孟子》有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袁君,你所言之良知,是这个意思吗?」
袁树点头。
「便是如此了,不学就知道的,是人生存所需要的本能,不需要思虑就知道的,便是人最本真的良知。」
「如此,致良知……致,若我没有记错,当是《小戴礼》中所载,致知在格物,是吗?」
「是的。」
「如此……知行合一又是何解?」
「所知与所行成为一体,便是知行合一。」
袁树缓缓道:「人的肚子饿了,想要吃饭,这便是知,去吃饭,便是行,正如感到寒冷要穿衣,感到炎热要去衣,感到困倦要睡觉,感到不适要就医,如此,就是最浅显的知行合一。
这些都是人人能做到的知行合一,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那麽连生命都会有危险,所以不值得多提,值得深思的是,见到老弱病残等弱势人群被欺辱之时,良知是什麽?不需要思虑就知道需要去做的事情,是什麽?」
「当然是出手相救……原来如此。」
卢植似乎想明白了什麽,缓缓道:「袁君,你的意思是,简单的良知,人人都能做到,但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良知,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比如有人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出手相救老弱病残。」
「正是此理。」
袁树点头道:「在官场上更是如此,如果向上官行贿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那麽做还是不做?上官指示你去做一件违法的事情,不做就要针对你,那麽你做还是不做?」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啊……」
卢植感叹道:「当然这些事情都不能做,但是身在官场,恐身不由己,若拒绝,则有前途尽毁之虞,家族也会受到威胁,当今朝野上下,恐怕是做者多,不做者少啊。」
「这就是难处所在了,所以,才要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