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华夏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赵佳林皱着眉头,仔细的阅读着那个抖音id叫【我是哈密瓜】发来的消息,
把一开始编辑好的答案一一删除干净。
因为他似乎感觉到这个哈密瓜,好像发现了一些了不得的东西。
华夏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曾经也是叶老工作单位之一,
更是建成了华夏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令华夏进入了原子能时代。
好汉不提当年勇,虽然现在归属于中核旗下有了个后爸,但是院里不少人始终还是把自己看作中科院的嫡长子。
赵佳林是院里的博导。
其实在一个拥有五位院士,上百位博导的科研所,
一个博导并不算多出众,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当博导的时候还上过新闻——28岁中科大最年轻博导。
虽然这个新闻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此时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啊。
当然,除了这个标签之外,不久之后,恐怕另外一个更厉害的标签也要贴上来了,
因为就在今天下午,米非凡院长已经通知他成为了候选人。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对可控核聚变进行攻坚的五到十人小组中,他很有可能是其中一员。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从接到通知之后,就笨鸟先飞的开始研究起了顾然在清北答辩教室里留下的那些信息。
虽然在数学上的能力他算不得顶级,但好在他学习能力完全点满,
再加上一边学习,一边通过自己的理解给观众们进行讲解,
所以很快他就掌握了顾然推算所用到的内容。
有了工具之后,以他的能力和天赋,其实看懂整个推算过程不算特别困难,
但他其实也面临了一个困惑,
那就是他看懂了,但他不理解。
本职是核物理的科研人员,他却很难把这些推演和结论进行应用结合。
就像是你用windows的软件,往安卓手机上装。
它不适配啊。
眼看着明天就要往核研所递送申请,他本以为今天晚上恐怕是个不眠之夜了,
谁成想,被这位哈密瓜大师给点化了。
“你的猜测好像是对的,我们缺了一个桥梁,不过我要验证一下。”
赵佳林回复之后,拿起了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