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御前伺候的老太监匆匆来报,请她去皇誉殿,南奴猜想应该是为了小公主的事。
有臣殷治正在与大臣们议事,南奴候在殿外,听的十分清楚,殿内有臣殷治正和大臣们商议出兵攻打辛国。
“启禀君上,臣以为我军如今粮草充足且兵力强盛,而辛国奸臣当道正是衰退之际,正是出兵的绝佳机会,不容错过!”
军中统领带兵行军多年,经验丰富,因而言辞激烈。
“臣附议,如今西夏国虎视眈眈,拿下辛国这正好可以供应我军后备粮饷及修筑防御工事,不管是对本国防护还是对外征战,这都是天然屏障和供给保障,确实千载难逢啊!”
郭经炫议论道,郭经炫乃上柱国公郭雄峰之子,郭芙月长兄年轻气盛,渴望建功立业。
相比而言,出征辛国胜算至少有七成把握,倘若能凯旋而归,不仅自己能够加官进爵,妹妹郭芙月入主中殿册立为后也指日可待。
“封相你有何看法?”有臣殷治侧着身子看向一言不发的封子雅。
虽然贵为国相手中却没有多大的权利,空享其尊,比不得手握重兵的将帅统领,威震四海,因而在政见上不会轻易表态。
有臣殷治深知他的秉性,与大多数文官一样一方面渴望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又碍于形势,寸步难移,得罪不起。但离开他们又行不通。
封子雅年近花甲,皱纹爬满了脸,但看起来却是老成持重,沉得住气,想武夫之所不能想,忧君王之所忧。
他进言道,“两位将军所言皆在理,只不过君上才刚与辛国国主签订协议,三年之内休战绝不起兵……”
封子雅话没说完就被郭经炫打断,“封相此言差矣,此一时彼一时,若三年之后辛国兵强马壮,对我军取得胜利岂不更加艰巨?”
封子雅摇头叹息,朝中武夫太多,急于求成,不会考虑问题,有勇无谋乃大忌。
郭经炫说罢,有臣殷治立刻接了话茬,“封相你继续说。”郭经炫这才安分地听他一一道来。
“人无信而不立,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虽说各国之间无往不利,但若出尔反尔则必定理亏,引起诸国猜忌和征讨,于君上皇威更为不利。”
另一位军中统领听后面露难色,觉得有几分道理。封子雅继续说道,“我军攻打辛国容易,可是诸国会不会趁机来袭?辛国若投靠他国,大军支援,我军又该如何?”
有臣殷治想起恩师简易生,在许多年前他担任姜国和虞国两国国相时就指出车臣国军武立国,必定野心膨胀,必须合而灭之。
姜国和虞国在他的支持下结为盟国,若出兵辛国名不正言不顺,违背约定,必定引起诸国猜忌和不满。
西夏国对辛国也是志在必得,若从中介入则必定举步维艰,姜国和虞国若联合攻打国中,可谓防不胜防。
封子雅一语中的,有臣殷治便吩咐道,“攻打辛国一事有待商榷,二位将军请回,封相请留步。”
“臣等告退。”两位将军退出皇誉殿,抬眼看见南奴,拱手作揖道,“贵人吉祥。”
南奴点头微笑,两位将军交头接耳边走边议论,有臣殷治仍在和封子雅商议。
封子雅明白有臣殷治的意图,特意支开他们,为的就是给自己行方便,因而推心置腹的指出,“臣奏请君上暂停攻打辛国,至少目前来看不适宜。”
“封相啊,你所说的停战原因中应该不止上面提到的吧?”有臣殷治笑道,听他陈说其词时言辞闪烁有所保留,想必是不想当着他们的面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