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总得来说,胡亥,杨广,赵佶,朱祁镇,这个人“败家子”的身份还是比较受到认同的。
对于赵佶的评价,一般来说,都认同他是很厉害,但全厉害在了文学成就上,可谓是“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毕竟之前介绍过的靖康之耻或许大家还记得?
至于到时候最后介绍的明英宗朱祁镇,身为“大明战神”,怎么可能能够忘了他呢?一次土木堡之变,埋葬了大明的数十万的英魂,甚至一朝文武大臣,这其中就包括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六十多名大臣战死。
土木堡之变,让瓦剌一路打到了北京。这也让不少人害怕,想着是不是也学着北宋,开启南逃,也只能说,幸好他们守住了北京。但就此逝去的人是已经回不来了。】
谈起伤亡,玉不识的心情也还是沉郁一瞬。历史书上那冷冰冰的文字和数字,是无数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是无数个家庭。
数字很轻,轻到或许大家对此都很少有这个概念。但生命很重,重到哪怕我们身处现代依旧会对历史念念不忘。
而朱瞻基听见自己或许是自己儿子的名字也被列于其上,顿时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祖父的凝视。少年皇孙也被提溜着拎到殿上来听讲,他当时还觉得这会许只会是来一起看看的,但你看,这不就关联上了?
虽然他还没有孩子,但《皇明祖训》可是对后世子孙子辈的安排可是一清二楚的。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他的祖父是皇帝,他的父亲是太子,他是太孙,那这朱祁镇可不就是他的儿子么?!
朱祁镇。少年朱瞻基忍不住咀嚼着这个名字,数十万的人命,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他可真是厉害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乐皇帝也是看笑了,原来气到狠了,人也是会笑的:“这朱祁镇‘大明战神’的诨名是谁起的?莫不是看着他带走的人太多,才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吗?原来他的‘刀’,尽是朝着自家人去了!”
至于前面的赵佶,他们没有很在意,终究还是自家的内容更加让人重视。
但这一切,对于玉不识来说,都已是历史,她还是从赵佶开始讲起。
而关于赵佶,她其实也是学过一段时间的“瘦金体”的,毕竟真的挺好看的,这一点她也是承认的。但对于这个人、这个皇帝,她确实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我们先从这位、一力“分割”两宋的宋徽宗赵佶开始讲起——
这位皇帝,我想大家应该都不怎么陌生,毕竟之前也是讲到过的,关于靖康之难。那么这一次,我们来看看这位赵姓子孙,是如何“败家”的。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因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
他做皇帝是没有什么成就,最大的记忆点或许就是“靖康之难”了。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还是很高的——他自创一种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书法字体,并且他热爱画花鸟,他的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喜欢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请大家收藏:()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