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分工有那么多好处,那人们为什么不主动选择分工呢?
朱辰的这话,让朱元璋几人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这话听着好像有问题啊,朱元璋狐疑,但因为前面每一次质疑都错了,而且感觉朱辰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于是开始有些自我怀疑,不太敢说了。
场间安静了片刻,都没有人说话。
反倒是马皇后不怕出错,疑惑道:“不对呀,朱先生,分工不是早有了吗?”
“不错。”
朱辰点头道:“分工合作,的确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从人类出现开始,就已经有了行为上的分工,后来逐渐演变为社会层面的分工。”
这话让朱元璋几人点头,这才符合他们的认知。
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士农工商等等这些,这些都是在大明也可以看到的分工。
朱辰继续道:“但是分工,其实并不是人们在有预见到分工可以带来繁荣或者带来好处后去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人类天性中的某种倾向使然,这种倾向便是交换。”
朱辰的话,让朱元璋几人陷入了思考之中。
分工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人类天性中交换的倾向造成的?
他们有些难以理解这句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辰自问自答道:“人类天生具有交换的倾向,这种倾向源于对资源多样化的需求。个体无法自给自足所有所需,因此通过交换获取他人生产的物品或服务。”
“交换使双方都能获得自己无法生产或生产效率较低的东西,从而实现互利。”
“人类天性中这种交换的倾向是独特的,因为世间万物,只有人类有这种倾向,你可曾见过一只狗用一根骨头公平而又谨慎的同另外一只狗交换?又可曾见过一个动物同另外一个动物表明:这是我的,这是你的,我们交换一下?”
“所以,正是人类这种独有的交换倾向,使得人类的分工合作和动物界的分工合作区别开来。”
“动物因为没有交换的倾向,所以它们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分工,从而不得不自给自足,而人类因为有了这种交换的倾向,所以就可以形成分工,比如我种地需要锄头,就不需要我亲自去生产锄头,而是可以用我种出来的粮食或者其他等价的东西去生产锄头的地方交换回一把锄头来,对吗?”
朱元璋四人都是不约而同的点头。
经过朱辰的对比和举例,他们大概都能够理解朱辰先前那句看似有问题的话的意思,果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简单。
而马皇后并没有因为质疑被否而不开心,反而是兴致勃勃,她感觉到非常的有趣,原来还能这样去看待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
朱辰继续道:“通过互通有无,以货易货和交换的普遍天性,人们就形成一个共同的财富,或者说是市场,每个人可以从中交换到自己需要但又不便于生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便成了商品。”
“就像大明的茶马互市,我们中原盛产茶叶,缺少战马但又需要战马,而藏区则盛产马匹,缺少茶叶但又需要茶叶,这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交换,从而有了茶马互市这么一个市场。”
说市场可能还有些生疏,但说到茶马互市朱元璋等人就熟悉了,这是大明相当成熟的一个市场。
“说回松江特区,松江特区因为工人阶级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分工,工人们不再像以前男耕女织那样大部分生活资料都自给自足,而是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然后再用工资去换取其他生活资料进行生活。”
“而与工人阶级对应的资产阶级也出现了,他们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通过占有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而获得利益,但他们同样不能够自给自足,他们同样需要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这就促使其他行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比如种植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其他行业也渐渐开始出现专门从事该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而这些资本家和工人又需要其他行业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生活,从而又促使整个社会的分工再一次的深入与明晰。”
“随着分工的深入与明晰,市面上的商品开始丰富起来,人们交换商品也会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吃穿住行都成为商品,乃至吃喝玩乐等,而且为了追求利益,市场会互相竞争,推陈出新,从而促使各个行业的进步。”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刘基四人都是一边听着一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