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能够从适者生存的动物界中脱颖而出,并拥有文明,是因为上天赐予了人类能够产生智慧的灵性,把人类从愚昧中唤醒,并能够觉悟自我和认知世界。这些由灵性产生的智慧构成了人类的灵性文明,智慧的积累构成了人类的知识。
人人皆具有灵性,只是表现在或隐或显的状态有所不同而已。绝大多数人的灵性处于隐态,只有极少数人的灵性处于显态。人们把灵性处于显态的人称为巫(女)觋(男)。巫觋是人类远古社会的知识分子和统治者。巫觋是灵性文明的承载主体,人类早期的灵性文明也就是巫觋文明。
自古至今,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导致巫觋文明不但没有实现理性的积累、继承和发展,反而发生断代甚至灭绝。从众多的史前文明遗址中不难理解这些。这就使得人类不得不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地开创人类的新文明,直到今天的科技文明。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天道文化。天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认知和理性积累的文化。天道文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层到低层。这就使得人们对它觉得很好,但又琢磨不透,难以理解,仁智相见,致使很多概念混淆不清,比如天道、道家、道教、道学、丹道等。实际上这些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天道是指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代表的巫觋文明理性化的过程或体系,道家是指以老子、庄子关于道的思想为代表的学说派别,道教是信仰道家学说、供奉太上老君为教主的宗教团体,道学是指关于天道、道家和道教及其衍生学术的总称,丹道是天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简而言之,天道是道的自然展现,道家是道的系统论述,道教是道的宗教信仰,道学是道的学术思想,丹道是道的觉悟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道学与宋明理学没有任何关联。
丹道是道文化的集成和浓缩,它继承天道的理性沉淀,接受道家思想的指导,依靠道教组织的传承,形成独特的方法体系,实现了人们通往灵性文明的路径和目标,达到了人类智能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从文献可见,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奠定了丹道的模式,而钟离权、吕洞宾的《灵宝毕法》建立了完整成熟的丹道体系,钟吕丹道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也是丹道成就的标志和标准。研究和揭示钟吕丹道,有助于继承和延续人类的灵性文明,有助于认识道文化和中华文明,有助于深层次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体生命的本质。
一、钟吕丹道的形成渊源
钟吕丹道是指钟离权、吕洞宾所建立的丹道体系。在中国历史上,钟离权、吕洞宾在民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被列入“八仙”之中;在道教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大罗金仙”。钟离权、吕洞宾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赞誉,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道学底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他们为世人留下了最具系统性的丹道体系。而钟吕丹道的渊源,则可远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即以上古三圣伏羲、神农、黄帝为代表的天道体系。
1。天道——人类的灵性认知体系
伏羲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伏羲“仰观象于天”而创“先天八卦”,中国人把伏羲和“先天八卦”当作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和中华文化的起点。这里的“观”、“象”、“天”值得深究。观,分为睁眼观看和闭眼观看。睁眼看是用肉眼去看“有形有质”,闭眼看是用心灵去看“有形无质”、“有质无形”;象,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象。比如,风雨雷电为有形之象,电磁波场为无形之象;天,分为自然天地和人的先天。由此而创的“先天八卦”的含义是:透过“有形有质”的现象界认知到“有形无质”、“有质无形”的隐象界,并认识到隐象界中存在着“先天八卦”的模式。以人来说,就是透过生理解剖意义上的人(有形有质)认知到人还有神(有形无质)和气(有质无形)的存在,并且人的神气在先天状态下呈现着“先天八卦”的模式。伏羲具有用心灵感应天地的能力,他能更深层次地感悟宇宙,是巫觋文明的集大成者。“先天八卦”是伏羲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源头。
神农也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他“俯视象于地”,遍踏三山五岳,尝遍千草百卉,识得四气五味,而兴中华医药。细究而言,地象也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象。他用肉眼观有形之象,与现代人没有什么两样。他用心灵感知无形之象,知道人体内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了解世间草木的五味药性,以及药归脏腑、运行经络的真切实情。实际上,神农认知到的正是地上万物的神与气的属性和运行规律,他也是巫觋文明的集大成者。
黄帝也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他遍访高士名师,修得真道正法。黄帝对内能透视人体气象,对外能除邪安邦定国,从而成就了华夏一统。细究而言,人象也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象。黄帝为人中豪杰,他用肉眼观有形之象,与现代人没有什么两样。当他经过修炼之后,能够用心灵感应天地万物,尽悉天地之幽以示人,穷极人体之妙以应天,缔造中华民族之诞生,开创古代文明之先河。黄帝同样是由人经过修炼,从而达到巫觋境界的古文明集大成者。
伏羲识天象,以地示之;神农识地象,以合于天;黄帝识人象,以合天地。伏羲创“先天八卦”,表明伏羲具有超凡的认知能力,能够认识到先天的存在,即天之道;神农能“尝百草”,表明神农具有超凡的味觉能力,能够认识到百草的属性,即地之道;黄帝访道于广成子,表明黄帝具有修道的证验能力,能够认识到人体的奥秘,即人之道。伏羲、神农、黄帝具有常人难以理解的智慧和思想,在探索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以天、地、人三个层面认知客观存在的“先天八卦”的天道思想,形成了天文、数学、历法、气象、观察、医学、造字以及治炼、养蚕制丝等专项学科的雏形,建立了建筑、货币、度量衡、划分土地以及政治体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等专门部门或机构。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由形成时期转入了初期集成的时期,其中也暗含着灵性文明由自然状态进入理性沉淀、形成天道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中华文明形成的开始,就包含着一个“天道”的内核。在天人合一的氛围中,人们通过灵性的理性沉淀在不断地补充、丰富着这个内核,同时天道又推动着整个中华文明的进程。这一显一隐、一表一里、独一无二的文化结构真正体现出了中华文明有别于其它文明体系的特色。
天道的核心是“气”。伏羲的“先天八卦”讲的是先天“气”的系统,神农“尝百草”讲的是万物“气”的属性,黄帝修道讲的是认知人体“气”的方法。在这里,“气”是能量,是“有质无形”的客观存在,人们通过“有形无质”的先天“神”能够很容易地认知到“气”的存在。
2。《周易》——天道的体系
继伏羲、神农、黄帝之后,尧、舜、禹三代继承了以“先天八卦”为核心的天道思想。一方面,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通过“人气”与“天气”、“地气”的感应,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天地日月的运行规律,从而推动了天文、历法等自然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天道以明人事”,形成了以《书经》为主体的人文思想。以治水为标志,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显示出中华民族顺天理以应自然,依天道以合人道的特性和气质;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为标志,呈现出中华民族从追求尚崇天地神灵的精神境界,开始逐渐步入创造平凡务实的物质生活,建立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人文文化。
继尧、舜、禹之后,为夏、商、周三代。夏朝继承了上古以来以“先天八卦”为核心的天文和历法,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变换的原则,配合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人文思想,形成了崇尚朴实的夏朝文化特点。商朝时期,商汤一改夏朝文化朴实无华的形态,更偏重于“先天八卦”天道思想的发展。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了阴阳合历、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成六十干支的纪旬法;在算术数学方面,已经开始有了十、百、千、万的计数单位,多位数也已经能记到四位,并能进行一般的算术运算,能绘制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在医药方面,由于巫医不分,巫既主持占卜祭祀,也兼给人治病,或者祈祷病愈,或者用药物治疗,或者用针灸按摩等等;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种疾病的症状、反应及治疗方法;在社会人文方面,整个社会崇尚天道,原始宗教大兴,从而形成了以神道设教、崇信鬼神的社会风气。
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在继承“先天八卦”天道思想的基础上,融会三代以来的自然学科、人文文化和殷商天道鬼神的思想,总结了兴周灭商的历史进程和成败因由,由文王重定八卦卦序和卦辞,创立了“后天八卦”,由武王确定了爻辞,形成了《周易》,陈述依天道而行人事之理,并完成了周代礼、乐、文教、刑政等人文文明的大系。西周集上古以来所有文化之大成,使中华民族在追求精神境界和物质生活方面达到了平衡,从此形成了稳定的中国古代文明文化体系的内核。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秉承的文化渊源各有侧重,在交流中取舍不一,加上环境、民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所形成的文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从而孕育出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随着周朝的衰落,诸子百家纷涌而起,各述救世治国之道,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尽管当时的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其核心却不离由上古流传下来的自然学术思想和社会人文思想,都是在上承“先天八卦”天道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所侧重的某一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延,都只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在某一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鲁国延续着西周文化,是当时最为发达的文明社会,其人文思想和文学水准都凌驾于各诸侯之上。孔子生在鲁国,由衷地钦佩周公,全盘接受了周公的人文思想和鲁国的文学造诣。他又是殷人的后裔,潜意识中承受有殷人崇拜天道的成分。孔子见多识广,博学众术,综罗诸方,著作“六艺”,把当时的人文思想推上了顶峰,并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集上古“先天八卦”和《周易》后天八卦之大成,完成了“十易”,始称《易经》。《易经》是经中之经。
1周易的本象
《周易》是观自然之象,以卦示象,以辞释象,以数运象,依太极之象概其全貌,演阴阳之仪交变法则,遵三才之道不误人生,揭示天地万物的形态、生化、变通及其玄机妙理的经典。
——《周易》之象,即宇宙之象,就是宇宙间的能量以不同形质存在、分布和变化的形态。古人认为,在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交融和相互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中间的过渡状态——即含有物质的能量流,并称之为气。《周易》之象实质上是宇宙之气象,是现象和隐象的统一。其中人的肉眼能看见的是现象,用心灵能感受到的是隐象。《周易》之象是宇宙之象,能反映出宇宙的一些本质。当现代科学深层次地认识客观世界时,得出的结果与《周易》相同或相似,甚至灵感也来源于《周易》。
——《周易》之卦,是用来记录《周易》之象的符号,包括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及其重卦。先天八卦所记述的是宇宙的基本模式,后天八卦所记述的是天地的基本模式,卦卦相叠又构成了宇宙的诸点,并且都自成一个小宇宙。大宇宙中包含着小宇宙,小宇宙又和合于大宇宙。正所谓象中有象,象象相合;卦中生卦,卦卦相依。《周易》之卦记录着客观世界运行的轨迹,用它有可能推出其过去和未来。
——《周易》之辞,是用于解释《周易》之卦的。宇宙万象,变化多端。言辞丰广,难以致极。仁智相见,终有不合。无拘于义,以象效之。由卦悟得,方为正意。《周易》之辞描述的是宇宙之象,难免不尽其意,所以,悟性在此尤为重要。
——《周易》之数,用于计算卦象运行。其数天成,人人有之。变通之妙,感应天地。穷尽生化,不离术数。启生示死,河图洛书。《周易》之数是天成而就,非人所为,故天数难违,人力难为。《周易》乃真人所创,圣人成之,故有“易传圣人经”之说,常人难懂、难学、难成、难精。圣人成就了《周易》,《周易》成就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明文化,《周易》是中华文明内核之魂。
2周易的文明
从天道文化的角度看,《周易》是灵性文明由整体到局部、实现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结果。
——“先天八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状态的存在;
——“五行”的提出,不是表示五种基本元素物质的含义,而是表示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运化状态;
——“河图洛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不仅“看到”了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运化,还“看到”了“五行”运化包含着数字的变化;
——“阴阳”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变化的基本层面是阴阳的变化;
——“后天八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与“后天”能量状态的区别;
——无极、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概念的提出,说明“先天”、“后天”的能量状态呈现着多层次的结构体系,人们笼统地用大宇宙、小宇宙表示。
综上所述,《周易》构成了天道的核心体系,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多层次的“气”构成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由一系列概念、理论和知识构成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两者是一体的,每一个概念都对应着特定的“气”的运行结构。只有深入到天道内核的人才能够认识到这些内容,而绝大多数人仅认识一些《周易》的概念和知识而已。
3。《黄帝内经》——天道的实践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