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txt > 荀子王充陈独秀无鬼论简介(第1页)

荀子王充陈独秀无鬼论简介(第1页)

鬼是不存在的虚假观念,它对许多无法正确解释的现象给出一个错误的解释,填补了人类认识上的空白,与人类的生产力的低下,认识奇异或复杂事物能力的低下相适应,所以成为古代普遍的迷信。但是,一些认识比较深刻的学者却不断地表现出无鬼论的光辉思想。他们从直观的经验和基本的哲学理论两大方面,结合许多具体事例,来论证无鬼、论证鬼的虚假观念是怎样产生的。他们认识的敏锐、先进,方法的具体、生动,对后人都是大有启发性的。这里作些一般性的介绍。

最早正式论证无鬼的,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况。《荀子》有一篇著名文章叫《解蔽》。基本内容是:人们的经历和认识都会有某种片面性,从而导致更错误的认识。多量的这类错误认识会互相影响而加强,上升为一种概括性的顽固的错误观念。文章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一言以蔽之,用“蔽”来概括这种错误认识及产生的原因。文章举例说:“鬼”就是这样的一蔽。

有关的一段论述,译成现代话如下:

人观察事物,有所疑惑,认识不准,便对那外界事物本身说不清楚。我们的认识本身不清楚,就不能断定是那样或不是那样。夜中行走的人,看见一块平躺着的大石,会以为是爬着的虎;见直立的林木,以为是站着的人:这是由于昏暗蒙蔽了人的眼睛。酒醉的人不觉之间越过百尺大沟,会以为只有半步宽;低头出了城门,会以为是一个小门:这是由于酒醉昏乱了他的精神。梧住眼睛看,把一个东西会看成两个;梧着耳朵听,小小的声音会以为是吵吵闹闹:这是外加的形势昏乱了感官。同理,从山上看山下的牛,以为是羊,是距离远形成的蒙蔽。从山下望山上的树,以为是筷子,高度蒙蔽了树的长短。水波动荡,水中的影子也摇动,但人不凭它判断景物的好坏。瞎子仰头看不见星辰,不等于没有星辰,因为眼睛看到与否都会蒙蔽人。

在夏首的南面,有个叫涓蜀梁的人,愚蠢而胆小。一次他在月下走路,低头看见他的影子,以为是爬在地上的一个鬼。抬起头来,又看到影子的头上还有毛,又以为是立着的一个鬼物。他转过身就跑,跑到家里时,却断气没命了。真是可哀呀!

凡是人以为有鬼,必然是他在恍惚、疑惑之际,自以为正确的判断。这正是人把“无”当作“有”,或把“有”当作“无”的时候,有普遍性。例如人因潮湿得了伤寒病,却敲鼓、杀猪求神医治,便是把真正的原因潮湿当作没有,而把没有的神当作可治好病。这样的人和事不一定发生在夏首的南面,却与涓蜀梁的蔽是一样的。

东汉王充《论衡》一书在好几篇中反复、详细地论述无鬼的认识。《论死》中开门见山地说:“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又说:“朽则消亡,荒忽不见,故谓之鬼神。”

他用了许多对比的方法作具体论证。例如:人是不断死亡的,死人比活着的人多得不知其数。“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人且死见鬼,宜见数千百万,满堂盈庭,填塞路巷,不宜徒见一二鬼也。”

人死不能成鬼,就像火灭不能再燃一样,道理十分简单。如说鬼是人死后的灵魂变成的,那人们所说的鬼应是赤身**,为什么总是也穿着衣裳呢?

人在睡着时什么事也不知道,什么事也不能做,这时形体和灵魂并没有根本变化。人死之后的所谓灵魂怎会成鬼,有所知,并且会做害人的事呢?

有的人被人暗杀,有的人外出而死亡,亲人始终不知是谁暗杀,尸体在何处。这正说明死后无灵魂,不会变鬼,也就不会告知亲人。

夫妻之一如有与他人的奸情,会被知道而在家中吵闹打架。夫妻之一死后,另一方再娶再嫁,死者如有灵魂,一定也会反对、阻挠、打闹的。但没有这样的情况,也说明人死后就一无所知了。以上内容都见《论死》篇。

对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鬼怪传说,王充都作了反驳。例如,汉高祖要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就毒死了他。吕后后来被狗咬而死,算卦的人说那狗正是如意的鬼魂。王充反问:吕后杀如意该受报应的话,刘邦当时就可以惩处她的,为什么要靠儿子的鬼魂?许多人明知自己是被谁打死、杀害的,并未报复。吕后是暗派人让如意饮毒酒的,如意死时并不知实情,他的鬼魂怎知而报仇?

汉武帝时丞相田紛,为饮酒中的言语冲撞,杀害了大将军灌夫和曾任丞相的窦婴。后来田紛重病,巫者说:灌、窦二人总是在田紛的两旁。田紛害怕而死。王充反问:田紛所杀的人不少,为什么他们的鬼魂不报仇?巫者不会见到两个鬼魂,是田紛知道二人死得太冤枉,“病乱妄见”,自己精神错乱,向人说了自己的这种恐惧。巫者完全知道此事的经过,他听到或猜到田紛所说的“病乱妄见”的话,又妄说是自己所见,让人相信他的巫术的高明。在《死伪》篇中,这样的实例分析很多。

《订鬼》更是著名的无鬼论。“订”是评议或改正的意思。订鬼:对有鬼的说法作评议、批判。这个题目是观点鲜明而有批判性的。它的第一段便是全文内容的概括。简述如下:人们说有鬼,鬼是人死后的精神所变。这不对。所谓鬼,往往是人有病后的思想存念而成的一种幻觉。得病就有各种忧患,正因为怕鬼来勾命,偏偏就有了鬼来的虚幻感觉。这可以用两个比方来解释。人们都说古代的伯乐善于相马。他学习相马术的时候,不论看见什么,不论手里拿着什么,他都当成真马来端详。著名的庖丁解牛故事也是这样。三年之内,庖丁所见“目无全牛”,只看到牛头、牛肩之类分解的局部。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虚见其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墨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王充的诸如此类的驳论,在有鬼论盛行的汉代,十分可贵。他的论证也可以说很简单,那是因为本来无鬼,说成有鬼,首先也只是不合事实。有鬼论者也没有什么深妙的道理,而错误正在于不顾各种基本的、简单的道理。王充正是让人们从简单的道理坚定无鬼的信念。这也是以简御繁的方法。

在“五四”运动前夕,新思想、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1918年5月15日发表了《有鬼论质疑》一文,提出八项反问:

“倘云鬼之为物,玄妙非为物质所包,非感觉所及,非科学所能解,何以鬼之形使人见?鬼之声使人闻?此不可解者一也,敢问。”意思是:你说鬼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人一般感觉不到。我便问:你又说可看到、听到鬼,这说明鬼是有质的,它的质是什么?不是与无质的说法矛盾了吗?

第二问:你说鬼有形有质,但不是一般人所能见到。我们打个比方,现在所说的微生物’古人也看不到,但现在的显微镜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现代的人越来越多的说没有鬼,从未见到鬼,而古代的人反而多说见过鬼呢?

第三问:“鬼若有质,何以不占空间之位置,而自相障碍,且为他质之障碍?”

“或云鬼之为物有形而无质耶?夫宇宙间有形而无质者,只有二物:一为幻象,一为影象。幻为非有,影则其自身亦为非有。鬼既无质,何以知其实有耶?此则不可解者四也。敢问。”“鬼既非质,何以言鬼者,每称其有衣食男女之事,一如物质的人间耶?此不可解者五也。敢问。

鬼果是灵,与物为二,何以各仍保持其物质生存时之声音笑貌乎?此不可解者六也。敢问。

若谓鬼属灵界,与物质殊途,不可以物界之观念推测鬼之有无,而何以今之言鬼者,见其国籍语言习俗衣冠之各别,悉若人间耶?此不可解者七也。敢问。”

从这些简单的介绍可以想到,在实际生活中持有鬼论和无鬼论的一般人,做口头争论是多见的。有鬼论者只能拿自己或别人经历的事做根据,而且多是辗转听说的,不会有什么难反驳的道理。

相信鬼神的人要争论、证明实有,这可能就是转为不信鬼神的契机。多数的迷信者,生来一次次只听到有鬼神而加强,从未接触过无神论,怎会对神鬼怀疑呢?

信鬼神的人用实例证明有鬼神,是比较容易具体证明它的虚假的。有些事例也难以直接证明其无,却可以从间接方面反证。荀子、王充、陈独秀正是如此。

亲友有鬼神等迷信观念,不全是他们自己受害,说不定在什么问题上也会影响无神论的你自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到临头,你才破除他们的深固观念,难以见效。

现在小孩子从影视及其他许多方面接触到的直接或间接的各种迷信,很可能就留下了某种坏影响。教师、父母亲对下一代,在观念上警惕迷信思想的影响,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试着做力所能及的无神论教育,是必要而可能的,并不需要多花精力。观念上一注意,平常的事情中就可兼顾了。

风雨江河诸神的名义及由来

鬼神在本质上是迷信观念,但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破除迷信,但单刀直入,用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来批判,犹如用大炮打麻雀,收效甚微。需要深入细致研究各项迷信观念与事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揭示“鬼神由人造的”的规律。群众文化素质提高了,知道了鬼神的所以然,破除迷信就达到釜底抽薪,水到渠成的效果。探求诸神的名义及由来。就有显示“鬼神由人造的”的效果。介绍宣传这样的内容也容易被群众接受。

佛教把地、水、风、火说成是组成自然界的“四大”,这也是中国神职的四个领域。生命之源在于水,因而中国水系的神特别发育而数量多。本文即申说风雨江河诸神的名义及由来。

鬼,是人对自身死后的情况不能认识,因而产生的迷信观念;神,便是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对自然界不能理解而形成的迷信观念。

《易经。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

《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自然界给人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也给人带来了许多不利和破坏作用,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把这种情况叫“神”。风、雨、雷、电等许多自然力量都是与“天”相联系的,神也就是天神。这个说法也是正常的,不包含迷信因素。

随着灵魂及灵魂不死、鬼的观念的产生,人们由近推远,由鬼推神,以为神同鬼一样,对人有感情,有意旨。对人有利的自然现象是对人的善事的扶助,不利的自然现象是对人的惩罚。神的观念便转为迷信化,神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神的观念又向人格化作多方面发展繁饰,即以人和鬼为参照,把神说得具体而形象。

神的人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给神起名字、组织家庭亲属关系,塑造神的相貌性格,设计祭祀仪式等等。另一方面是把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说成死后成神,或者把某一类事件中情节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普通人异化成神。好事者编造这类故事也是多有例子的。在神的人格化过程中,也伴随了神的扩大化,几乎每一种事情都有一位或几位神被创造出来。当初对神的崇敬,变成了以造神为手段,卖弄自己编造故事的聪明才智。

总之,鬼由人造,神也由人造。起初的造鬼、造神,是人类幼年时不可避免的幼稚错误认识,后期对神的繁饰和扩大,却是人为的作假骟人。初期的原始神早已被后期的繁饰的神取代,繁饰的诸神实际是人的思想,**的总代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