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作为西南官话代表选点的《武汉方言词典》(朱建颂编纂,199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其中的谐音趣难词约有400个,占词条总数9257个的4。3%。比例是很大的。本文按词典页数顺序,对这种词条解说。引录词典的词义,文字或有节缩,所以不标引号。对谐音的字,只交代声调同异,免说同音。词典未有注音或对轻声字未说明本来声调的,以“同音”表述。
知丫:蝉。
“丫、呀”谐音。等于说“知道了呀”。与“知了”的名字相比。“呀”字更有情趣。
芝麻绿:凑聚。藏词之法,实际说的是“芝麻绿豆”末字的谐音字“斗”。
实际没有叫“芝麻绿豆”的。芝麻要比绿豆小得多,自然不是比喻。为什么说偏要说不存在的“芝麻绿豆”呢?用芝麻指一个人的钱少,“绿、搂”异调。该词典:“搂:拢总,共计”。如此才是由少凑聚成多的意思。
指甲眉子=指甲因子:指甲心儿,指甲跟指尖肌肉相连处。“因”字标同音代替号。
“眉、楣”谐音,指指头的前部。“因、阴”同调,犹如说指甲的阴面。
旨本:本分、正派。也可以写作“仔本”。《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八回:“倒是他婶子仔本,咱把他绑上个炮仗震他下子试试。”
“旨,,或“仔”都与词义无关。武汉话“旨、执”异调。“仔”是别写。
赤脚大仙:指喜欢打赤脚的人,戏谑说法。
平白无故为什么把人说成仙呢?避难而没有解释。“仙、嫌”异调,指被人嫌弃。
4。糍粑鱼:把鱼切成块,用盐渍后,再烤或炸熟。
糍粑是糯米食品,与词义无关。“糍、治”同调,指处理,即做法。“粑、八”异调,指切成几块。或“粑、巴”异调,以依附意思指盐渍。
糍粑屁股:比喻坐着不走的客人。
糍粑并不能比喻坐着不走。“糍、迟”同音同调谐音,“粑、巴”同音同调谐音。犹如说屁股紧挨板凳而迟迟不走。有的方言说“屁股重”,即指屁股不能抬起。
剌疲:(性情)缓慢。
“剌”字标同音代替号。“剌、迟”异调。
十回有十一回:毫无例外(夸张的说法)。
既然总数是十,就不能说成十一。都只是数目,不能表示毫无例外。实际是“十回又十一回会……”的谐音而又节缩。不但十回,就是再有一回也是如此。“会”字在语流音变中因为同音而被重合兼并在“回”字中了。这种情况更是语言研究没有注意到的。
8。四官殿:本为地名,因制作花灯(常称“活的”)著名,由借喻而定型,义为活、松、散。
更关键的是花灯为什么常称“活的”,避难而没有解释。是“活、火”异调谐音。
8。四脚蛇:蜥蜴。
蜥蜴有四脚而不是蛇,所以有“画蛇添足”的成语。“蛇、折”同调,指有主动断尾的特异功能。“蜥蜴”名字的理据就是“析尾”,即把尾巴断掉。方言“尾”字读yi音。蜥蜴的许多方言名称都是从断尾来说的。限于篇幅,仅举西安话叫“蛇腹子”。字面意思:蛇是胎生的。正与卵生的实际相反,便是趣意。实际理据就是“折复滋”的谐音,即尾巴断掉后又再滋生。这些都是从来没有人解释的,可见“谐音趣难词”的论证多么有意义。
11。二五八当:中等状况。
该词典:“当(子):中间。”可见仅“当”一个字就可以表示词义,则其他的字都是故意谐音制造趣难的。“二五”意思是把十分成两个五,即两半。“八、巴”同音异调谐音,指紧挨在中间。
二五点子:尖刻(的话)。
“二五”的意思要解读成二乘五得十,而“十、实”同音同调谐音。“子、剌”近音谐音。即声母是送气与否的区别。理据就是:实在剌人。
11。二百五=夹生货=半铫子:性格乖僻的人。铫子(开水壶)没有装满,不够分量,故称。
没有解释“二百五”的理据。许多方言的“二百五”、“半吊子”指爱卖弄并不多或不正确的知识技能,有勇无谋。《汉语大词典》:“二百五:方言。1不中用。2傻气或鲁莽的人。”按,正是从“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浅碟盖不住底”来说的。“二百五”也要解读成二倍五得十,而“十、实”同调。指脑袋实,不空灵,不活便。也指鲁莽、糊涂、傻。
二郎腿:坐时把两腿交叉僳起的姿势。
“郎、浪”异调,指两腿或上面的腿往往动荡如浪,传示舒服心情。否则,腿怎么成了郎呢?哪条腿是大郎,哪条腿是二郎呢?
13。壁虎子: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能在壁上爬行。
即蜥蜴。没有解释“虎”,是以动物学内容来代替语言研究。按,是“户”或“护”的谐音。与“守宫”的说法相同。
13。皮搭赖:诬赖,刁钻不讲理。
“脾大赖”的谐音。脾即脾性。
13。皮筲箕:比喻非常吝啬、滴水不漏的人。
该词典:“筲箕:淘米洗菜等的竹器,形似簸箕。”筲箕正是要把洗过的废水漏掉,筲箕也没有皮制的。怎么会是比喻呢?“皮、脾”;“筲、钞”都异调。“箕、羁”谐音:羁恋钞票而舍不得。
13。皮搭地:儿童对皮鞋的叫法。
“搭、踏”近音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