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就在寺内举行,按照顺治生前的意思,办得十分低调。与其他皇室相比,可称简陋。
康熙与胤礽都换上了缟素,但他们与顺治虽有血缘之亲,毕竟感情淡漠。反倒是陵光最为悲戚,好几次哭得不能自已。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世上对他最好,于他而言如师如父的人没有了,再也不会回来。
七日后下葬。胤礽知道此次葬入后山的不过是一座空棺。顺治真正的遗体,康熙已让人掉包送往孝陵。至于怎么做到神不知鬼不觉,那就看康熙的安排,胤礽便不得而知了。
太皇太后哀伤过度,大病了一场。等她病愈,康熙才宣布回銮。一路上顾忌太皇太后凤体,走得比较慢,等到达京城,已是五月。
御书房。
福全遗憾说:“臣竟不知皇上去五台山是因为那位病重。臣应当一起去的。”
康熙摇头:“此事不宜声张。朕走了,京中总得有人坐镇。你若也走,让外人怎么看?”
这也是实情。福全一叹,没再多言,又提起陵光来。
陵光是弃婴,没有姓。以往住在寺里。寺里的小沙弥也大多没有姓,只有师父取的法号。如今来京,要记在裕亲王福全名下,自是赐姓爱新觉罗了。这点毋庸置疑。福全顾虑的是另一层。
“玉牒入不入?”
康熙蹙眉。他对陵光本没什么感情,答应照拂全因顺治遗言。可自五台山回京,这一路走来,陵光的种种表现,倒叫他当初的不情不愿消散了不少。
诚如顺治所言,陵光不太喜欢说话,不懂礼仪规矩,慢热。可胜在为人真诚,认死理。他认准了顺治,便将顺治的话贯彻到底。
顺治让他同胤礽一起学习,他便天天跑去找胤礽读书。顺治对太皇太后有愧,他便日日伺候太皇太后身旁,为顺治尽孝赎罪。顺治让他听自己的话。他真每个字都听得相当认真。有时竟连真话与玩笑都分不清,为此还闹出不少糗事来。
想到此,康熙眉目间多了几分笑意。这孩子还不错。只是皇家玉牒可不是随随便便能上的。顺治虽口头说入不入玉牒由他们做主,可没有直接提不必入玉牒,便是存了这番意思在里头。
眼见康熙犯难,福全提议:“玉牒之事不急,不如臣先将他领回去,对外说是收养的义子,且观望两年再看?”
康熙想了想,同意下来,却说:“你今日怕是带不走他。”
福全:???
“汗阿玛留下的书籍里记载了许多新奇玩意。你也知道太子的性子,就喜欢这些。一路上没少拉着陵光讨论,这会儿怕是又计划着弄什么呢。等着吧,知道你进了宫,保管他一会儿就到!”
都说知子莫若父。康熙话音刚落,外头就有太监禀报:“太子殿下求见!”
康熙眼睛一弯,笑看着福全:看,朕没说错吧!
与胤礽一同进殿的,还有陵光。
胤礽先拜见康熙,又对福全见礼,口称皇伯父。陵光便知这是裕亲王了,上前道:“见过王爷。”
福全笑说:“汗阿玛的信我已经看了,我打算收你为义子,你该叫我阿玛。”
陵光犹豫了一下,终是接受了这个称呼:“阿玛!”
胤礽眯着眼说:“皇伯父,你是来接光哥回家的吗?孤能否拜托皇伯父一件事?”
“太子殿下请说。”
“光哥的事情,你府中福晋并侧福晋还不知道吧?孤想着,这么大的事,你总得和她们商量商量。便是不能提及玛法,总归要有个说法。这其中缘由还得伯父费心斟酌。”
福全点头。这个说法不只是给府中的,也是给所有人的。
胤礽笑意更浓:“既然如此,伯父倒不好直接将光哥带回去了。不如先把府内安排妥当再说。这两日,就让光哥留在宫里陪陪孤,可好?”
康熙失笑:“你想留人便留人,偏还要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得好像全是为你皇伯父着想一般。亏不亏心呢!”
胤礽半点不觉得亏心,还十分理直气壮:“汗阿玛这话不对。儿臣确实想留光哥住几天,却也是真心为皇伯父着想。
“皇伯父突然带光哥回府,说要认儿子。虽说是义子,但福晋指不定怎么想呢。若因此闹得家宅不宁,岂非不美。不如皇伯父先回去交个底,把诸事安排妥当,再来接光哥也不迟。”
福全怔住,思忖起来。比起夫妻不睦,他更怕因此传出什么话语,让人探究陵光的身份,便道:“太子说得是。皇上,不如依太子所言,先让陵光在宫里住两天?”
康熙点头。陵光的身世确实还得做些手脚,扫清尾巴才好。
得了应允,胤礽拉着陵光欢欢喜喜地回了毓庆宫,继续他们的研究。
现今,摊在书桌上的文献有几本。诸如《简明水泥工艺学》《水泥生产技术基础》《新型干法水泥工艺设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