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到黄河以北的时候,有个人已经在等他了:陈庆之,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这个人就是尔朱荣。
尔朱荣深知陈庆之的厉害,知道始终是避不过去的,再说,尔朱荣也不想避,他想看一看这位战神到底神到什么程度,血气方刚和不服输的血液再次涌上尔朱荣的大脑。
于是双方开始接触,三天之内连打了十一仗,尔朱荣被打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只剩下投水自尽、上吊自杀、买块豆腐自己撞死或吃两斤包子把自己撑死了。
这让我们想起了被石达开打得在鄱阳湖投水自尽的曾国藩,如果不是被部下捞起来,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曾文正公了。可见,坚持,就是比别人再多做一下——陈安之语录。
被打怕了的尔朱荣一想起陈庆之就象见鬼一样,没命地逃,但在逃跑的路上忽然一个念头如电光火石般闪现:我打不过你,但我不可以打我打得过的吗?快速高效的尔朱荣同志想到做到,立即转头去攻打洛阳,抄陈庆之的老巢。当时洛阳城里元颢还在富贵温柔乡中做着春,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尔朱荣带兵攻入洛阳,元颢眼睛一闭,不睁,这一辈子就过去了。这位新君皇位没坐几天,脑袋就搬家了,也够快速高效。
元颢一死,陈庆之留在北方的意义顿时丧失,无心恋战的南梁士兵被北魏一再纠缠,屋漏偏逢连阴雨,在一次渡河中,陈庆之的部队被洪水冲散,陈庆之化装成和尚,只身逃回南梁。虽然有此挫败,陈庆之后来在南梁仍然是战神,军功赫赫。但这与尔朱荣已经没有关系了,这次护送元颢回魏,算是以虎头蛇尾告终。
再见,陈庆之!
尔朱荣再一次挽救了垂死的北魏王朝。
我们不只一次地说过,尔朱荣不是曹,他只是个乱世枭雄,政头脑欠缺得很。杀死元颢、打败陈庆之之后,尔朱荣更加不把孝庄帝放在眼里,不仅他自己,前文提到的“文武双全”的尔朱世隆、经常无故欺压皇帝的尔朱皇后,气焰更加嚣张。孝庄帝虽是傀儡,但并非没有血性,随着尔朱家族的日渐跋扈,他拓跋氏的热血在逐渐沸腾,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头脑中渐渐成熟了。
孝庄帝是一个有个性的热血青年,虽然没有多少实权,还是希望把自己有限的权力用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时常会因为一些政见不同和尔朱荣有争吵,虽然最后基本都以尔朱荣的胜利告终。尔朱荣不在京城,但京城到处都是他的人,他牢牢控制着朝政。
但孝庄帝已经行动起来了,他周围聚焦了一帮王公亲贵和忠于他的臣僚,密谋着杀掉尔朱荣。这些人中各怀心腹事,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利欲醺心,有的渴望得到权力,有的是想重振大魏的雄风,孝庄帝则想起河阴之变就哆嗦,生怕尔朱荣哪天一不高兴,把自己也扔进黄河。
这帮人称不上阴谋家,因为他们的阴谋已经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快成阳谋了。
正好,尔朱皇后怀孕,尔朱荣听说后兴冲冲赶到洛阳,准备迎接自己的外孙或外孙女出世。
在洛阳的尔朱世隆敏地意识到孝庄帝可能要动手了,又不敢直接告诉尔朱荣,怕他不信,因为在尔朱荣的眼里,孝庄帝只不过是个再听话不过的乖乖虎,借他十个胆子,他也未必敢有杀他尔朱虎的想法。也许,尔朱荣太相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
当尔朱世隆把在自家门口揭下的有孝庄帝准备杀死尔朱一家的纸条交给尔朱荣的时候,尔朱荣只说了一句话:世隆胆小如鼠,谁敢杀我?
头脑简单的尔朱荣还在谒见皇帝的时候天真地问道:“听说您要杀我,是真的吗?”
孝庄帝这次的反应倒是很快,他反问尔朱荣:“外面都还在传说你要杀我呢,是真的吗?”
尔朱荣立即闭嘴了,他看着这个皇位上的青年才俊,不由生出一种愧疚,感觉自己欠这个年轻人的。
尔朱荣放松了警惕,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这一年的九月二十五日,尔朱荣正在和自己的亲信元天穆赌博,皇帝有人来传旨,说是尔朱皇后诞下皇子,要尔朱荣入宫。尔朱荣深信不疑,与元天穆入宫庆贺。一入宫门,伏兵四出,尔朱荣见势不好,一跃而起,直扑孝庄帝,但孝庄帝早有准备,挥刀将尔朱荣砍到,伏兵一拥而上,将尔朱荣乱刃分。元天穆也同时被杀。
孝庄帝这一刀砍得太过瘾了,太解恨了,拓跋氏的血性、游牧民族的野性终于在一刹那间爆发出来。
伟大的军事家、少数民族的优秀领路人、性格率真的胡族汉子、乱世中的超级帅哥、喜怒无常的暴君尔朱荣同志,在公元530年走完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享年三十八岁。
他的身后,是他亲戚们的奋起,把已经混乱不堪的北魏王朝搅得天翻地覆,之后,曾经是他属下的高欢、宇文泰也纷纷崛起,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可惜,这一切,他都看不到了。
尔朱荣同志,一路走好!
魏孝庄帝充分展示了鲜卑男人的野性和血性,将权臣尔朱荣精心制作成肉酱。在他和支持他的大臣们看来,尔朱荣不过是一个飞扬跋扈兼头脑简单的愣头青而已,毫无组织能力,他的团队也绝没有向心力,首犯授首,他的部下必定树倒猢狲散,从此尔朱荣的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甚至,孝庄帝还非常有前瞻性地发布一道政策,准备把除个别首要分子之外的跟随尔朱荣作乱的乱党全部赦免,因为他想起一个人:王允。
王允使用连环计杀掉权臣董卓后,就是因为固执己见,不肯赦免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才把这些人逼到死角,不得已和朝廷对着干,结果攻下都城,王允被杀,天下大乱,三国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其实,如果王允当时不要太意气用事,也许从此东汉王朝能迎来一次中兴。
可惜,历史不容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