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衍每次授课,都很认真。
他会将书卷上的故事与自身感悟相结合,进行细腻讲解。
以往,他绝不会这样。曾经,他更希望学生能自行体会,从而悟出独特道理。
然,直至暮年,他才发觉之前的教学方法多有不妥。
他之所以能察觉出这些,也全因他的儿子赵瑾睿。
亲眼看着赵瑾睿已与齐麟的差距越来越大,他又怎能不反思呢?
在反思中,他悟出了一个“永恒定律”来。
此定律,类似于照搬照做,就是在面对相应的问题上,只要按照他讲述的知识和内容去做便可。
这着实不算是什么高明的做法,却也是能减少差距的唯一方法。
比如,谈到安邦之策,他只要强调百姓为先、百姓为重的理论,那他的学生就算有所偏差,也都会将百姓放在首位。
但,如果他不去强调这些,仅凭学生自己的思维去做决策,那定也会出现不同的政见,甚至,会出现错误观点。
当然,结合自身感悟的教学,又是一种自限。
——过于死板的学生,也大多不会突破现有的理论。
——从一定意义上讲,也限制了一些人的思维扩展和创新力。
赵衍倒不怕这种情况出现,社会需要稳定,又哪需要诸多奇思妙想呢?
绝大数人只要照做,听从上级安排即可。
要说,这种教学方式有何弊端,还真不少。
最凸显的问题,也是他曾提出过的理论极有可能会在多年后被人打破,甚至,招人唾弃。
正如齐麟这种人,本就具备很强的思考能力,又很坚定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多半会推翻原本的规则,去创立出新的做法。
只要思想稍有偏离,或人自负一些,一旦手握重权,也会迎来灾难。
不过,赵衍还是很认可齐麟的。
尽管,齐麟从不给他留情面,也多次推翻过他的政见与看法,但,齐麟的底子是厚重的,齐麟也会坚守心中的底线。
眼下,他倒也希望沈安若与柳霖霖能推翻自己的见解,或是能在“围魏救赵”的典故上说出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来。
他是老了,但,还是能与学生辩上一辩的。
有时,辩论是不需要一个答案的,只要能有思想交流,能彼此反复推翻认知和想法,就会有所融合。
没错,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在辩论中无法否定对方的看法时,你自然会不自觉地去融合,再找出新观点辩回去。
当,你的新观点怼得对方哑口无言时,对方也会融合你的新观点,再找出一个突破点顶回去。
这也是健全一个问题或一个人的正确方式,必须有融合,也绝缺少不了融合。
所以,赵衍虽在坚持“永恒定律”的教学方式,却也希望看到沈安若和柳霖霖提出质疑。
特别是柳霖霖,她是自己的儿媳,赵衍表面上没怎么重视过她,在心里却极其希望柳霖霖能有所成长。
“霖儿,王妃已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是否也有一些见解呢?”
“我。。。”柳霖霖的脸色骤然煞白,这是她第一次被赵衍提问,她还真有些措手不及,“我是觉得。。。庞涓应该还可以再等等,虽说回援魏国是必然的,但,无论是韩国还是赵国,他都是可以先灭了对方后,再回援的。”
“还有。。。”她在说话间一直观察着赵衍脸上的细微变化,见到赵衍稍有紧眉的动作后,她也便不敢说下去了,“还有。。。”
赵衍见其顿停言语,变得犹豫不决,便直言道:“霖儿,你在阿翁面前不必小心翼翼,你也不比任何人差,更不低人一等。要记住你现下的身份,你可是赵府未来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