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论语别裁哪个出版社的好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在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实验的,就是政治和军事。这两个东西,包罗万象,变动不居。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专制、君主、民主、集体,究竟哪样好?谁能下得了这个结论?尤其现代的中国,几十年来,西方的什么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国这个舞台上来玩过,结果如何呢?所以为政的人是要了解人生,要有经验,要多去体会。因此孔子将自己的经验讲出来,编到《为政》这一篇,就是暗示一般从政者,本身的修养以及作人做事的艰难,并不简单,要效法他这个精神,在工作上去体会、了解它,才把这一段编到《为政》中来。

从上面几段,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不管是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ldo;人情世故&rdo;。

讲到人情世故,中国人现在往往把这个名词用反了,这是很坏的事。如果说&ldo;这家伙太世故了!&rdo;便是骂人。尤其外国人批评中国人,几年前在《中央日报》我就看到这样的文章,说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太重人情了。这里一般年轻人的反应,认为这个外国人的文章写得非常透彻,我说你们不要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留学两三年,就能懂中国文化,那你们都是干什么的?几十年的饭是白吃了。中国文化一直在讲人情,所谓&ldo;人情&rdo;,不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提着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左邻送到右舍,在外面送来送去地转了个把月,说不定又转回来物归原主了。这只是情礼的象征,中国文化所讲的&ldo;人情&rdo;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人情这两个字,现在解释起来,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学问都在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

&ldo;世故&rdo;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ldo;故&rdo;就是事情,&ldo;世故&rdo;就是世界上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但现在反用了以后,所谓这家伙太&ldo;世故&rdo;,就是&ldo;滑头&rdo;的别名;&ldo;人情&rdo;则变成拍马屁的代用词了。就这样把中国文化完全搞错了,尤其是外国人写的更不对。

为政以&ldo;德&rdo;为本,再以学来培育&ldo;诗&rdo;的温柔敦厚精神,是不是就具备了为政的条件了?不然!不然!就好像一个军人,把中外古今的军事思想理论都翻遍了,但是连枪怎么放都不会,二等兵上等兵是怎么回事也不晓得,这等人充其量只能当个参谋,绝对不能带兵上战场的。所以《论语》行文的气势,轻轻一转,把孔子的简略自传编进来了。也就是告诉我们,为政的道理就是要真正能多懂得人情世故。

我曾讲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归纳起来,最简单扼要的,不外中国的四个字‐‐&ldo;安居乐业&rdo;。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论,都没超过这四个字的范围;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乐业。同时我们在乡下也到处可以看到&ldo;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do;这八个字,现代一般人看来,是非常陈旧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如果能够真正达到这八个字的境界,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来说,无论是什么政治理想都达到了。而这些老古董,就是透彻了人情世故所产生的政治哲学思想。

车上的一课

接下来,根据我们全篇连贯起来的观念,似乎有了问题了,因为下面接着是说: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

曰:无违。樊迟曰&ldo;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以礼。

如此一节,我们不要看宋儒这样的一圈,就把它圈断了;这是后人圈的,是不对的,上加一圈,下加一圈,结果就变成了教条。其实它是连贯的,也就是前面&ldo;为政以德&rdo;的引伸发挥,把中国文化里面的孝道精神,扩充到待人处世上面,中国自古以来、大政治家的出入不苟的胸襟,就是根据这一点培养出来的。

现在我们先对文字作一了解,孟懿子不一定是孔子的学生,而是介于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他是鲁国的大夫。当时的&ldo;大夫&rdo;,当然不是现代的医生,而是一个相当高的官位。勉强比,有如现在的内阁官员之流,通称作&ldo;大夫&rdo;。&ldo;大夫&rdo;是官阶,不是官职。中国这些官阶职务,历代都有变动的。我们要了解中国历代政治形态的变迁,必须读&ldo;十通&rdo;或&ldo;三通&rdo;‐‐通志、通献、通考。里面不仅包括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官职的演变、一切的演变,乃至现代研究三民主义思想,国父为什么采用了五权分立制度,都与&ldo;三通&rdo;、&ldo;十通&rdo;的文化有绝对的关系。这是讲到孟懿子的职位,顺便提到的。

既然孟懿子是这样一位人物,以当时孔子的立场来讲,这一段问答,到底是孔子做鲁国司寇以前,或以后说的,就很难考证了。孔子当时在国际‐‐诸侯间‐‐的地位也很特殊,是一位突出人物。所以孟懿子来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只告诉他&ldo;不要违背&rdo;。如果根据这句话来看,孔子讲话非常滑头。不要违背什么呢?没有下文。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答话,接下来,又是一幕短剧式的谈话。我们看《论语》,深入了,很有趣味,像看小说一样,不必用那么严肃的态度去看。

&ldo;樊迟御&rdo;‐‐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名叫樊须,字子迟,小于孔子三十六岁,是年轻的一辈。&ldo;御&rdo;是驾车。孟懿子刚刚来拜访孔子,并请教什么是孝道这个问题,孔子说&ldo;不要违背&rdo;,就只有这么一句话。等一会儿孔子出门了,因为请不起司机,都是学生来服务。现在由年轻的樊迟来驾车子,不像现在的汽车,孔子那时坐的是马车,驾马车有一套专门技术,很不容易的。那么孔子坐进车厢了,樊迟坐在前面的驾驶台上,开动了车子,在途中,孔子坐在车厢中和学生谈起话来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在对学生施教的。

&ldo;子告之曰&rdo;是描写孔子在车上特别告诉樊迟一件事:&ldo;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rdo;孟孙是孟懿子的号,因为他是当朝有相当地位的人,而且在当时政界来讲,还算好的一个人,所以孔子对他相当尊敬,便只称他的号。孔子说,他问我什么叫作孝,我答复他&ldo;无违&rdo;,不要违背。&ldo;樊迟曰:何谓也。&rdo;从这一句话,我们看到那个画面上,学生正在前面驾车,静静的,没有开腔,而老师好像在自言自语的告诉他,刚才答复孟懿子问孝的经过,樊迟一听,回过头来说,老师,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跟我们现在的疑问一样。&ldo;无违&rdo;,不要违背,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孔子说,没有什么,很简单。&ldo;生,事之以礼。&rdo;这个&ldo;事&rdo;字是古人以下对上而说的。孔子说,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孝敬他‐‐&ldo;事之以礼&rdo;。怎么叫以&ldo;礼&rdo;事之呢?很难说了,这个礼不是说见到父母行个礼就叫孝。礼是包括生活上的照应、爱护。(这一切道理,将来我们还有专门讲&ldo;礼&rdo;的机会,在这里暂不详述。)又说:&ldo;死,葬之以礼。&rdo;所以礼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看到这个礼字,绝不能作狭义的礼貌解释。去世以后则&ldo;祭之以礼&rdo;。我们研究这一段,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又把这一段问答记到《论语》里,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对为政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问题先放在一边,再看下一段,然后综合起来作研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