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召对时,袁崇焕的辽事方略较此前有明显变化,增添了&ldo;和&rdo;,所谓&ldo;和为旁着&rdo;。他就任之后,便与皇太极&ldo;再续前缘&rdo;,又谈起了和平。 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与皇太极总共通信10封,其中皇太极来信6函,袁崇焕去书4札。内容全都堂堂正正,可以摆上桌面。袁崇焕首次复信时,对皇太极提出的印信之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也是明朝的官方立场:未降封号,不能妄行;第二封复信指出,辽东原为明朝土地,且有汉人坟墓,后金不应占有;第三封复信解释:&ldo;使者来时,因在海上航行,而让其久居。&rdo;当时他正在处理毛文龙;第四封复信表示,战争长达十年,彼此都缺乏信任,不可能骤然停止。这不是数人所能为、数语所能定的。 按照道理,在袁崇焕的位置上,与后金和谈原无不可。崇祯要的是解决辽东的结果,路径选择在于袁崇焕。假如和议可成,不费刀枪,更是奇功一件。问题在于,他与后金和谈,并未奏报皇帝知道。 袁崇焕被捕之后,锦衣卫主持审讯,有这样的纪录: &ldo;先是锦衣卫以斩帅主欵二事究问袁崇焕根因,据崇焕所供,斩帅一事则龙锡与王洽频以书问之崇焕,而崇焕专断杀之者也,主欵一事则崇焕频以书商之洽与龙锡,而洽与龙锡未尝许之也&rdo;。 也就是说,在毛文龙的问题上,内阁首辅钱龙锡与兵部尚书王洽态度暧昧,近乎默许,&ldo;主欵&rdo;也就是和议一事,二人则从未答应。首辅与本兵都没表态,皇帝当然更不可能知道。 袁崇焕就是&ldo;明决&rdo;如此。自从进入兵部,他多次冒险,而每次冒险的结果都是成功,这不禁让他的胆量和主意以几何级数增加;是否&ldo;轻进&rdo;,是否&ldo;多事&rdo;,全在结果。成则王侯败则贼。 他的和议,确切地说是所谓的&ldo;抚&rdo;,不仅仅针对后金,还有喀喇沁蒙古。 追根究源,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兵薄北京,原因其实在于明成祖、燕王朱棣。他夺取江山时,当时最精锐的蒙古骑兵助战有功,因此后来下令大宁卫内撤,将滦河与辽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全部赐给漠北蒙古、所谓&ldo;兀良哈&rdo;,设立朵颜、泰宁、福余这三个&ldo;羁縻卫&rdo;。然而他们并不接受明朝的&ldo;羁縻&rdo;,反倒经常引狼入室,带领敌人越境攻击大明。 从公元1580年起直到十七世纪中期,是着名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基本对应着万历、天启和崇祯三朝。太阳黑子消失长达七十年之久,宇宙射线的流量显着降低,同时气候变冷。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导致明朝几乎连年遭遇遭灾。先秦晋,后河洛,又齐鲁。万历、崇祯年间,旱灾越发频繁。陕西民变之所以能成气候,根源就在于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县官依旧逼租。 崇祯元年到二年的旱灾,波及东北地区。束不的,也就是喀喇沁蒙古与后金全部遭灾。明朝疆域广阔,北方遭灾,南方有粮,蒙古与后金却无此便利。因此他们赖以生存的口粮,就成了问题。 此时袁崇焕却突然在高台堡开通米市,卖粮给蒙古。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与后金结盟。皇太极对他们的要求是,遵守后金制度,一旦对明朝用兵,他们必须从征: &ldo;辛未上颁敕谕于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喀喇沁五部落,令悉遵我朝制度。&rdo; &ldo;谕归顺各部蒙古诸贝勒,申定军令。规定凡遇出师之时,宜踊跃争赴,协力同心,不得迟期……若征明国,每旗大贝勒一员、台吉二员,率精兵百人从征,违者,罚马一千匹、驼百头。于相约会集之地掳掠者,罚马百匹、驼十头。&rdo;(《清太宗实录》)。 这些情报,袁崇焕身为督师,即便没有确切证据,至少也应该有所耳闻。既然蒙古已跟后金结盟,那么他们也就是敌人。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开了米市。他的判断是,此时正是拉拢喀喇沁(明朝称哈刺慎)蒙古的好时机。他们离蓟州很近,如果彻底倒向后金,那么京师将直接受到威胁。 袁崇焕如此回复崇祯口气严厉的谕旨: &ldo;臣会同蓟辽总督俞,查得哈刺慎三十六家原在蓟辽抚赏,仇于虎而未与奴通。自去年虎酋攻伯彦黄台吉,据此故穴,彦死之而我不能为各夷之依。夷遂依奴而自固。……业责无与奴通。&rdo; 他的情报显示,喀喇沁蒙古跟察哈尔蒙古有仇,但并没有臣服于后金。察哈尔林丹汗是皇太极(黄台吉)的死敌,他死后明朝未能为蒙古各部提供庇护,他们只得&ldo;依奴自固&rdo;,也就是利用后金而已。并且蒙古各部落还曾对他下过保证:
旁着迭出(2)
&ldo;各夷共谓:室如悬磬,不市卖一二布匹于东,何由藉其利而糊口?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rdo; 也就是说,如果不卖米,他们将彻底断掉活路。因此他们宁愿以老婆孩子为人质,保证不引导后金进犯蓟辽。 此时的崇祯,对袁崇焕依然信任,见他如此表态,口气略微放松,但在根本问题上依然没后退: &ldo;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卖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寡,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rdo; 也就是说,对于臣服的属夷,可以助其渡过饥荒,但只能&ldo;计口量许换米&rdo;,有多少人,换多少粮,坚决不能多给,以免流入敌手。否则就以通夷论罪。 然而袁崇焕这次卖出的粮食数量颇大,以至于用光了储备。束不的也就是喀喇沁蒙古的总人口&ldo;不满万&rdo;,他们应该用不了这么多。按照《国榷》和《明史记事补遗》中的说法,这些粮食多数流入了后金。不论此说是否属实,但袁崇焕没有执行&ldo;计口量许换米&rdo;的政策,则毫无疑问。因为什么?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作为辽东前线最高司令官,他也确实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毛文龙能杀,粮因何不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