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建功(1)
除了战争,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消灭战争。此时叛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打算直接救援。他审时度势,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ldo;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直接与之正面作战,难以取胜。我想暂时放弃梁国,让它拖住叛军,再想法切断叛军的粮道。等它们兵疲粮尽,再寻机决战,定能一举平叛!&rdo; 这个构想得到了景帝的支持。但是后来梁国不断求援,景帝的立场也随之改变。那时周亚夫又会怎么办呢? 后事暂且放下,只说眼前。周亚夫拿到兵符将令,随即挥师东进。刚出长安到达灞上时,赵涉忽然挡住道路。他说:&ldo;将军此去,关系国家安危,能听听我的建议吗?&rdo;周亚夫立即下车请教。赵涉说:&ldo;吴王刘濞多年来一直在搜罗亡命之徒。他知道您即将东出函谷关,一定会在崤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处,布置刺客,安排伏兵。您为何不从这里右拐南下,经蓝田、武关迂回洛阳呢?那样不过增加一两天的行军时间,您就能直接进入洛阳的武器库,然后敲响战鼓攻击前进。等叛军发现将军的旌旗,一定会惊讶不已,认为是神兵天降,正好出其不意!&rdo;周亚夫依计而行,顺利到达洛阳后,派兵回头搜索崤山和渑池一带,果然抓获了吴王派出的小股伏兵。周亚夫高兴地说:&ldo;七国叛乱战事蜂起,想不到我还能乘坐驿车安全到达这里!&rdo;当下立即拜赵涉为护军。 大军到达淮阳时,过去周勃的门客邓都尉又给周亚夫出了个主意:&ldo;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不能久。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饷道。彼吴梁相疲而粮食竭,乃以全强制其罢极,破吴必矣。&rdo; 这个建议的核心思想与周亚夫不谋而合,自然获得首肯。周亚夫随即带领主力,又向东北拐了个弯儿,到达彭越的老家昌邑(今山东巨野西南),随即坚守不出。 那一年吴王刘濞六十二岁。所以他下了道无耻的命令:国中所有十二岁到六十二岁之间的男人,全部披挂上阵。可谓倾巢而出。然而正是这一点,说明他败相已露:如此不得民心的穷兵黩武若能取胜,岂不奇怪?出兵之前,刘濞曾经召集亲信商议计策。这时大将军田禄伯说:&ldo;请给我五万兵马,我沿着长江淮河,攻占淮南和长沙,然后入武关直捣长安!&rdo;造了反的人,大约对人都会留个心眼,因此这个建议没被刘濞采纳。他害怕五万大军突然失去控制,像风筝一样飞掉。当然嘴上不能这么说。见吴王不同意,桓将军又出个主意:&ldo;咱们步兵多,可以在险要地形上作战;汉军骑兵和车兵多,只能在平原地带逞威。咱们应该快速西进,绕过沿途的小城市,直接抢占洛阳的军械库和敖山的粮库。这样凭借洛阳、荥阳之险,会合诸侯,即使不能马上攻占长安,也占据了争夺天下的有利态势!&rdo; 幸亏这个建议也被刘濞拒绝。否则周亚夫的历史必然改写。刘濞从都城广陵(今天江苏扬州)起兵二十万,北渡淮河,会合楚军,进攻梁国。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弟弟,梁国地处中原,国力雄厚。得到叛军进攻的消息,刘武立即调集梁军迎敌。两军在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相遇,爆发激战。结果可想而知。一般而言,在战争初期,总是进攻的一方占据主动。因为他们有精心准备,而且兵力占优。这场战役也是如此,叛军大获全胜,几乎将出战的梁军全部歼灭。初战告捷,刘濞兴高采烈,立即挥师西进,包围了梁国的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试图泰山压顶,一举拿下。 梁王几乎天天都要派人求援,但周亚夫始终不肯发兵相救。没办法,梁王只好给皇帝哥哥写信,走高层路线。多数人的耳朵根子都不那么硬,容易人云亦云。此时物移景换,景帝早已忘记当初曾经核准周亚夫的战略构想,下诏要他立即派兵援梁。 梁王无权调动周亚夫,但皇帝的命令不是命令,而是圣旨,周亚夫按理不能无动于衷。然而这位将军向来倔强,从细柳阅兵时便可见出端倪:起初军士们全副武装,不让御驾进门,都好理解,免得为匈奴所乘;可是先见了天子符节,又见了皇帝本人,已经验明正身,这家伙竟然还是不肯跪拜迎接。这等倔强,岂是一般人所能? 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脾气。李白若无天纵之才,又岂敢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 将在外,不由帅。周亚夫对发自天子的诏令,同样不予理睬。当然,他并不像奉命援救巨鹿的宋义那样,置酒高会消极等待。在此期间,他按照预定计划,派弓高侯韩颓当率领轻骑,出击淮泗口,抄吴楚联军的后路,断绝其粮道。
大将建功(2)
梁王刘武迟迟得不到援助,非常愤怒。他知道梁国和梁军已无退路,只有跟叛军纠缠下去,因此命令中大夫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韩安国守城,张羽出战,与叛军长期周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军久屯坚城之下,兵家所忌。刘濞在睢阳城下屡屡碰壁,锐气渐失。张羽率领梁军不时出战,给叛军制造了不少麻烦。也就是说,战争初期一边倒的局势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叛军与梁军只能在此相持。 周亚夫和刘濞都看出了形势的变化,因此双方都调整了部署:周亚夫引兵下西南,进驻下邑‐‐多年前其父周勃曾经在此建功,率先登上城头,从而获得一份爵位‐‐形成随时包围叛军的态势;刘濞只好搁下睢阳,回头再来攻击汉军。这个架势,很像熊瞎子掰苞米。 仗打到这个份上,满是老弱的叛军疲惫不堪,更兼粮道被断,已有饥饿的威胁;而汉军呢?长时间休养生息,个个精锐。但尽管如此,周亚夫依然不肯出战。还是一个字,守。 有天晚上,汉营突然出现混乱,嘈杂声不绝于耳,周亚夫在中军大帐里听得清清楚楚,但他始终安眠安卧,若无其事。没过多久,混乱自动平息。几天之后,叛军大举进攻汉军的东南角,周亚夫闻听却发布了一道奇怪的将令:立即加强西北的防御。果然不久之后,西北方向遭遇叛军主力攻击。由于汉军早有防备,这次攻击最终演变成了头撞南墙的闹剧。 兵疲粮尽,失败难免。刘濞顾不上通知楚王,先行撤退。这就是叛军之间的内部关系。第二天,周亚夫见叛军大势已去,立即挥师追击。汉军如同猛虎下山,吴军十二岁的少年和六十二岁的老汉,哪里还有斗志!稍一接触,就纷纷放下武器,当了俘虏。最终刘濞仅带领身边的几千人马,退守丹徒(今江苏镇江),然后又逃到东越,在那里收集残兵,联络东越,企图东山再起。汉军慢慢收复失地,同时悬赏千金以求刘濞的脑袋,过了一个多月,那颗白发苍苍的老头,果然被东越人呈到周亚夫的帐下。 刘濞败退的同时,楚王刘戊已经识相地自杀。叛军主力全部瓦解。剩下的五国实力相对弱小,不过是跟风炒作,想捞个便宜,如今大树已倒,下面的乘凉者自然难逃活命,通通都得被压死。景帝刘景对于造反的各个诸侯王已有诏书:&ldo;王其自图&rdo;:自行了断,彼此好看。赵、胶西等叛王无奈,最终也只有自杀。 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仅仅三个月就被周亚夫粉碎。这个功劳确实不小。景帝不会忘记,梁王更不会忘记。 刘武是景帝的弟弟,深受窦太后喜爱。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不会少说周亚夫的坏话。这对细柳名将的最终结局,不能说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