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名将死亡 > 第80章(第1页)

第80章(第1页)

两个悬案(1)

韩信死于吕后之手。当时刘邦统兵在外,并不知情。等他回到长安,听说韩信已死,且被夷灭三族,是什么反应呢?《史记》中的原话是,&ldo;且喜且怜之&rdo;。  由此引出第一个悬案:韩信之死与其谋反,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关联?我的答案是,毫无关联。即便没有这事,他也会因为别的原因,被刘邦或者吕后揪住小辫子杀掉。考虑到此后刘邦不过活了一年,他最后恐怕还是难逃吕后之手。  在那个众所周知的说法里,韩信似乎伤过刘邦的面子。与韩信闲谈议论将领们的才能时,刘邦问道:&ldo;你看我能带多少兵?&rdo;韩信说:&ldo;陛下能带十万。&rdo;这个说法并不亏待刘邦。彭城之战他统兵六十万,却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打得丢盔卸甲。刘邦当然不肯服气。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我应该三军总司令才对。于是反问道:&ldo;那你呢?&rdo;韩信的答案众所周知,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笑着说:&ldo;那你怎么还被我抓住了呢?&rdo;韩信说:&ldo;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带将。而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可及。&rdo;  这个说法似乎伤了刘邦的自尊,但刘邦那样的流氓,素来不要面子。他要的是实惠。韩信刚到楚地时,出入皆动用军队护卫,威风八面,有人因此控告他谋反,但是并无实据。刘邦用陈平的诡计将他抓住后,不问青红皂白,就贬为淮阴侯。论说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又发生在这样一位有功于国的名将身上,怎么着也得弄个是非曲直出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但刘邦恰恰没有。  为什么?  这只能说明,韩信是否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能否将他牢牢看住;假如韩信真有谋反的举动,刘邦又岂能容他;他当时就会被杀无赦斩立决,哪里还有什么淮阴侯可当。  刘邦曾经两次&ldo;驰入&rdo;韩信军中,突然剥夺其兵权。那时其实韩信已经在朝死亡的终点迈进;后来令他和彭越出兵,合击项羽,两人都按兵不动,这样的前科当时刘邦没办法,但事后如何能释怀。天下平定之时,也就是秋后算账之时。  还是蒯彻分析得透彻: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危在旦夕。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也是侯爷,却跪迎韩信,可见韩信的威望有多么高。这样的臣子,就像在枝头跳跃的小鸟,怎么可能不成为君王的目标?  司马迁这样感叹假设:&ldo;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rdo;除非韩信能效法张良,  功成身退,或者像萧何,自污英名。可是那样的韩信,性格中就多了刘邦的流氓成分,而少了项羽的男人成分。我不喜欢。我很遗憾韩信在齐时没有自立,最终一统天下。项羽是土匪,动不动就煮人;刘邦是流氓,舍子卖父,傲慢无礼。他们俩哪个成功,都是坏榜样。只有韩信,负面新闻最少。  第二个悬案是,韩信究竟有没有逼死钟离昧?  这事《史记&iddot;淮阴侯列传》里言之凿凿,大体经过如下。  说是项羽兵败后,他手下的干将钟离昧与韩信关系很好,就前去投奔。刘邦向来忌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当然不能坐视,赶紧命令韩信将他拿下。这时正好有人告他谋反,刘邦于是采纳陈平之计,前往陈地。韩信听说刘邦即将到达,打算起兵造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有危险;有人于是建议,杀掉钟离昧,提头见刘邦。韩信呢,问客杀鸡,把钟离昧叫来一同商议。钟离昧说:&ldo;刘邦之所以不敢兴兵,就是因为我在这里。如果牺牲我来讨好他,我今天死,你必定明天亡。你这家伙,也不是个厚道人!&rdo;说完随即自杀,韩信带着他的首级,前去谒见刘邦,结果也被拿下。  仔细考证,这个说法根本不靠谱。  《史记&iddot;高祖本纪》的口径是:&ldo;人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十二月,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谒,因执之。&rdo;只字未提钟离眛。《史记&iddot;陈丞相世家》的记载,也与钟离昧无关:&ldo;(刘邦)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rdo;  由此可见,所谓的韩信谋反事件,与钟离昧毫无关系。至于其死因,《史记&iddot;秦楚之际月表》则有明确说法: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ldo;王得故项羽将钟离眛斩之。&rdo;也就是说,刘邦是杀害钟离眛的刽子手,与韩信无关。否则这样的事情,身为汉臣的司马迁,怎敢不替高祖辩白,为尊者讳?  何况韩信也根本没有作案时间。《史记&iddot;秦楚之际月表》明确记载,刘邦杀钟离眛在汉五年九月,此时楚汉相争硝烟未尽,韩信是齐王还是楚王,都很难说。他所谓&ldo;谋反&rdo;的时间,《史记&iddot;淮阴侯列传》没有明确,但《资治通鉴&iddot;汉纪三》(卷十一)则记得清清楚楚,在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十月:&ldo;(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反。&rdo;此时钟离昧早已成为刘邦的刀下鬼,难道韩信还能从阴间请他还阳,再借他一回脑袋?

两个悬案(2)

最关键的是,这个说法本身,忽视了韩信的才情智商。如果当时他计困途穷,没别的办法,如此卖友求荣、死马当活马医,还可以想象;而当时楚国完好无缺,楚军足可一战,他怎会出此下策?钟离昧的脑袋能不能挡住刘邦的屠刀,别人不知,他韩信岂能不知!  韩信不需要为钟离昧的死负责。他需要负责的,是郦食其的生命。  古往今来,韩信都是个屈死鬼的形象。有功而屈死,令人唏嘘感慨。所以前文中那个&ldo;大恩难报、不如杀之&rdo;的故事里,那对活宝夫妻一定要被毫无关联的刺客砍下脑袋,否则大家都不解气。韩信也许确有反心,但都是被逼无奈。否则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那么多臣子文人,怎么敢诗赋咏叹?歌咏乱臣贼子,有多少颗脑袋,能当皇帝的尚方剑?  在韩信故里,有关他的古迹甚多,而且都修建于封建时代。早在盛唐时代,淮安(当时叫楚州)就有韩信庙。在唐朝诗人的整个方阵里,许浑此人不算突出,但一句&ldo;山雨欲来风满楼&rdo;,却足以穿透时空,逆光而来。他吟淮安时,就留有&ldo;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rdo;的诗句。可为例证。如今的韩侯祠依旧巍然耸立,殿门上面有红底金字的匾额:&ldo;勋冠三杰&rdo;,是对传主功业的基本评价;门前的对联,年复一年地应和着淮水的波涛,颂叹逝去的英雄:  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  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