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之辱(2)
这对于韩信而言,其实也是胯下之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刘邦贬到汉中时,韩信再度&ldo;火线换股&rdo;,前去投奔,结果被任命为连敖,职责是管理仓库。军粮当然重要,管理粮仓的工作,不能说无关轻重,但终究还是隔着一层,远非韩信的志向所在。 怎么办呢? 是金子也未必在哪里都能发光。因为很多时候,光芒会被灰尘蒙住‐‐总为浮云能蔽日么。但真正成为英雄者,就是能竭力吹开浮尘的人。比如韩信。在那样的场合下,他依然在努力发挥聪明才智,以便引起刘邦的主意。 韩信的这个聪明才智,就是&ldo;推陈出新&rdo;。 刘邦当时的总部在汉中,封地还包括巴蜀。三国时,汉中被刘备占领,所以被称为蜀地。这里气温较高,军粮容易变质。韩信向刘邦建议,仓库再开一道后门‐‐当然不搞不正之风:前门进新粮,后门出陈粮,加快周转,降低霉变损耗。 这无疑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创举。尽管可能与今人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的健康理念相违背,但在当时,或者扩大到战时,其价值无法估量。因为边际效应只是经济学原理,基础在于可以替代,米不行有面,中国没有外国有;而战时缺粮,只能通过政治军事的手段予以解决,再伟大的经济学原理也不适用。 远的不说,就说几十年前的长平之战吧。赵军缺粮,举国惊慌。赵王因此心神不定,急战导致惨败。那个时候,军粮是无价之宝,赵国出多高的价钱,齐国也不会卖。说明不存在边际效应,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 然而这还是没能引起刘邦的主意。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肯重用就不肯重用吧,慢慢等待时机。然而英雄出世,注定要遭受挫折。韩信在刘邦那里好险丢了性命:有一回别人犯法,牵连到他。按照当时的陋规,他也是死罪。一同犯事的十三个倒霉鬼相继受死,雪亮的屠刀马上要划过韩信的脖子。最后时刻,他抬头环顾四周,正好看到夏侯婴经过,于是奋力大喊:&ldo;汉王不是想争夺天下吗,怎么还要杀掉壮士?!&rdo; 夏侯婴是谁?刘邦当亭长时,他在沛县当县吏,是刘邦正经的上级领导。后来刘邦起事,他前往追随,被封为太仆,负责管理御马和马政,平常要给刘邦驾车。现在的领导司机,虽能受惠于领导影子的威严,获得若干实惠,但级别终究不高,弄不好还是工人身份,古代可不是这样。春秋时期,给君王驾车的,都是正经的贵族,地位相当显赫,提拔重用独当一面,是常例而非新闻。除了孙悟空的那样个性极强本领极高的人,干这个活儿都是荣耀。 夏侯婴在刘邦跟前很是得宠。怎么说呢,至少是资历最老的老战友吧。他听说这话,感觉很是惊奇,于是就停下来跟韩信聊了两句。 牛股就是牛股,给点阳光就灿烂。这一聊不要紧,韩信的命运彻底转变。跌停板打开,迅速翻红,引领大盘。 成功者都是做好准备,随时引弓待发的人。韩信的见识口才,很快就将夏侯婴征服。他挽救韩信于霍霍屠刀之下,郑重推荐给刘邦。可是刘邦呢,依然没当回事。不过老战友的面子到底得买,他随意提拔了韩信一下,拜他为治粟都尉。工作性质么,不难想见。
登坛拜将(1)
任连敖时,韩信已经想出&ldo;推陈出新&rdo;的金点子,升任治粟都尉,级别提高了若干,俸禄增加了若干,但他的激情却无法同步增长。好在刘邦的相国萧何,非常推崇他。他与韩信多次沟通交流后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奇才,刘邦若想争天下,非此人不可,于是不停地向刘邦推荐。 萧何也是刘邦沛县起兵时的老战友,深得刘邦信任,但是这回,刘邦对他的意见并不重视。韩信期待的重用,总是明日复明日。大约刘邦也受过能将稻草说成金条的股评家之害。汉军将士多是关东人,在汉中生活很不习惯,逃亡成风。忽然有一天,韩信也扛起了包袱卷儿。他身背宝剑,跨上战马,不辞而别。 萧何身为相国,不是韩信的顶头上司,也是上上级。他听说之后,顾不上报告刘邦,立即夺马追赶。此时天色已晚,萧何骑着快马,匆匆跑出城门时,也来不及跟守城的军士交待。由于地形和道路的限制,大家的逃跑路线只能向北,以便穿越秦岭进入关中,韩信也是如此。他神情落寞地跑啊跑啊,跑到今天的陕西留坝县时,却被一条溪水挡住去路,只得暂时停下。这就为萧何争取了时间。 韩信停步处,在今天留坝县的马道镇。如今那里立着一块石碑,上刻&ldo;萧何追韩信处&rdo;六个大字,是汉中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留坝县治下,还有一个留侯镇,都带着历史的浓重背影。挡住韩信的那条溪水,今天叫西沟,当时名寒溪。也是奇怪,平常寒溪水浅,人马能涉水而过,那天水位突然上涨,渡不过去。因此留下了这样一句俗话: 不是寒溪一夜涨,哪来汉朝四百年? 留坝县在汉中北边八十公里以外。如今寒溪夜涨已经被开发成旅游资源。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从汉中过来至少需要一天。萧何追上韩信后,苦劝他留下。这事的经过,曾被周信芳先生搬上舞台,创演了麒派戏《追韩信》。其中的唱词,约略可见当时的情形: (念白)将军,你千不念、万不念,不念你我一见如故,是 (二黄碰板,三眼) 三生有幸。 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 全凭着,韬和略将我点醒, 我也曾连三本保荐与汉君。 他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 那时节,怒恼将军跨下战马,身背宝剑,出了东门。 我萧何闻此言雷轰头顶, 顾不得这山又高水又深, 山高水深路途遥远, 我忍饥挨饿,来寻将军。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望将军且息怒、暂吞声,你莫发雷霆, 随我萧何转回程,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ldo;。 唱词不算出众,但唱腔韵味十足,苍凉超迈。不过,打动韩信的并非这些,而是萧何月下追赶挽留的情分。韩信于是掉转马头,跟随萧何,再回汉中。据说他身上还带着张良的角书与宝剑,有正式的推荐信,只是他心高气傲,似乎觉得拿出这些东西,有走后门之嫌,英雄不齿,因此就一直藏着掖着,根本没提起。萧何听说这事,信心越发高涨,拉着他回去不是推荐,简直就是逼迫刘邦在委任状上盖章。 两三天后,他们风尘仆仆,回到汉中。萧何的举动大家不明就里,被误认为逃亡。刘邦听说后,如同失去左膀右臂,又痛又怒。等见到萧何,心里虽然惊喜,但脸上依然带着怒气,劈头盖脸地质问他为什么逃跑。那意思,别人逃跑就逃跑吧,我无所谓。可你是沛县起兵的老人,怎么能忍心抛下我?萧何说:&ldo;我没有逃跑,我是去追韩信。&rdo;刘邦当然不肯相信,说:&ldo;军官先后跑了好几十人,你都不去追,偏偏要去追韩信,可能吗?你撒谎!&rdo;萧何说:&ldo;那些军官都很容易得到,韩信这样的人才普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假如只想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如果打算争天下,那就非韩信不可。您掂量着办吧。&rdo;刘邦说:&ldo;这是什么话,我当然想回东边去,老闷在这个鬼地方算怎么回事!&rdo;萧何说:&ldo;大王如果决计打回老家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那他终究还是要跑掉。&rdo; 刘邦略一思忖,说:&ldo;看你的面子,我就提拔他做个将军!&rdo;萧何看着刘邦,摇摇头。刘邦咬咬牙,说:&ldo;那就让他当大将!&rdo;&ldo;萧何这才微笑点头。 刘邦马上就准备召见韩信。但萧何不同意。他需要强烈的仪式感,激发韩信的干劲,唤醒刘邦与全军将士的庄严郑重。于是说道:&ldo;您向来傲慢无礼,今天任命大将,也像呼唤小孩子一样,难怪韩信要走。大王如果诚心重用他,就该拣个良辰吉日,自己事先沐浴斋戒,筑好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正规礼仪办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