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样?”
“你要不信的话,”段准勾起唇角,“你自己试一试?”
阮静漪瞬间闭嘴了。
两人随着温三夫人一道踏进恒寿居的正堂。竹帘半遮,洞门两旁各置一道美人瓷瓶,新剪下的柳枝斜倚瓶口,绿的娇媚。
一个老者正于坐床上盘腿。他穿一身绀青色的家常袍子,没什么惹眼的饰物,只在腰间挂一柄扇子,人很瘦削,朴素的像个教书先生。但他的眼睛从竹帘后望过来时,又带着一种被岁月洗涤过的精明,叫人不敢轻易动弹。
阮静漪知道,这位就是段准的父亲宜阳侯了。
“则久回来了?”宜阳侯端着茶盏,语气很宽厚,“你愿意安心娶妻是好事,我和你母亲终于能高兴一把了。”
段准给父亲行礼,说:“让父亲操心了。”
宜阳侯把目光转向了阮静漪,很随意地打量一阵,说:“不错,是个好姑娘。既然你亲自请了圣旨,想必你也是真心喜欢她的。她背井离乡嫁给你,你日后要好好对她。”
“儿子明白的。”段准说。
老侯爷又喝了一口茶,转了头,对身旁的人说:“去把那对金镯子拿来,好歹是则久将来的媳妇,礼数可不能差了。”
一对金澄澄的镯子,很快就交到了阮静漪的手上。阮静漪给老侯爷道谢,又客套了好一番,几个人才出了恒寿堂。
一出恒寿堂,方才还拘谨无比的温三夫人瞬间便活络起来,像是晒干了的水草被泡进了池子里,人又眉飞色舞地说起了话:“侯爷平日从不喜形于色,今日竟笑了那么多次,可见则久一娶老婆,侯爷心底高兴坏了!”
阮静漪陪着笑,心底却隐约有一种熟悉感。
前世,嫁给段齐彦的自己曾误入段准相看妻室的桃花宴,段准误打误撞地闹着要娶自己做妻子,当时段准身旁的人看着自己时,不也是同样的表情?
可见前世今生虽有不同,但段准还是那个段准,性子一点没变。
离开恒寿堂后,三人便往段准的屋子走去。
宜阳侯府很大,人丁也多。老侯爷娶了三位正儿八经能上族谱的妻子,一正二侧,分别被称作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此外,还有段准的祖母,一位高寿老人,如今也常常出来活动。外加上没名没姓的姨娘,她们给老侯爷生儿育女,最终凑成了这热热闹闹的侯府。
大夫人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身体不好,很少出门。二夫人主掌中馈,雷厉风行。三夫人就是段准的母亲温氏,因为她是三位正经夫人里最年轻漂亮的,所以很得老侯爷看中。
段准是幺子,上头的兄长们与他年纪差的大,有的已分出去自立门户,有的在外领官不回京城,所以他独占了偌大一片的宅子,叫做蕉叶园。顾名思义,就是遍种芭蕉,绿影摇红的意思。
据说,等他和阮静漪完婚后,二人也是一道住在这里的。
进了蕉叶园的主屋,丫鬟倒茶的倒茶,开窗的开窗,屋里屋外,一片脆生生的行礼声:“见过阮大小姐。”
温三夫人笑眯眯地坐下:“现在还是阮大小姐,过一段时间,就要改口叫七少夫人了。”
阮静漪露出腼腆的笑,一副羞涩的样子。倒是旁边的段准,笑的人都要闪闪发光了。
等阮静漪坐下,温三夫人打量的眼光随即飞到。她亲自斟了一杯茶推给静漪,笑意深深地说:“则久说要娶你时,就只是在我和侯爷的面前提了一句‘想娶妻’。我与侯爷都很诧异,没来得及仔细问,他转头就把赐婚的圣旨请下来了。”
阮静漪愣了下,心底大喊“麻烦”。段准动作这么利索,这么说,他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底细。兴许这会儿,就要开始盘问了!
果然,温三夫人说:“静漪,你的出身和家人我都打听过了,就是不知道你是个什么性子的姑娘。你素日里喜欢做些什么?”
阮静漪忙说:“弹琴。”
“哦?擅长弹什么曲子?”
“《雁过声归》。”
温三夫人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哎呀,这可是我最爱听的。”
段准也连忙插话:“母亲不知道,当年我去三哥那儿打马球,她被她的祖母压着给客人弹琴,我一下子就听出来她在弹什么曲子了。”
“哦?”温三夫人笑道,“那想必她弹的一定不错吧?”
段准摆手,说:“当年弹的不大行。她是被长辈催着给客人献技,琴声那叫一个不情愿。我每次看到她,她的脸上都写着‘我想打马球’几个大字,偏偏她祖母还不让她下场打球。”
阮静漪差点被茶水呛住。
什么?原来当年自己在球场上弹的那曲《雁过声归》,竟然是这样子的?明明祖母和众宾客都赞不绝口,一副陶醉的样子。莫非,那都是哄自己的?
温三夫人笑了一阵,神色放的严肃了些,慢条斯理地问:“我们则久,不曾横刀夺爱吧?”
原本还算乐融融的氛围,因这句话而变得凝固起来。阮静漪的心跳的快了些,知道是温三夫人打听到了她与段齐彦的往事。
宜阳侯府手眼通天,能瞒得过才有鬼。要是在这里隐瞒遮掩,反倒会让三夫人起疑,还不如直接坦白。
阮静漪微呼一口气,迎着温三夫人斟酌的眼神,说:“三夫人说的哪里话?没有那样的事儿。反倒是我应当感谢小侯爷,叫我少走了些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