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大唐早朝!
户部尚书李颖达第一个禀奏,将最近几日的政务进行汇总。
“微臣启奏陛下,钱财已经入库,经我户部官员齐心协力点算,再加上各部官员配合统筹,总价值已经算出,乃9000万贯。”
“这一笔巨资,远超此前陛下所言,当时陛下从泾县归来,言称那座宝库价值大约四五千万,然而几十年的时间过去,无论黄金还是白银全都变贵了。”
“因此,微臣要为陛下贺,为我大唐贺……”
“咱们这一次不但发财,而且还有意外之财,有此巨资作为底气,之前议定的许多国策都可立即实施。”
李老头说完之后,笑呵呵的冲杨一笑行了一礼,满朝官员皆以为户部的禀奏已经结束,哪知又听到老家伙竟然再一次开口。
声音慢悠悠的,语气却十分郑重,道:“老臣,户部尚书李颖达,正式向陛下请奏,批准动用一笔资金。”
“数目是三千万贯,主要用途有三个。”
“请陛下和诸位同僚容我细说……”
“此前陛下曾经有令,户部要向天下买粮,尤其是我李氏,必须发动一切能发动的人脉。”
“这阵子以来,无论户部又或李氏全都尽心竭力……”
“老臣实不相瞒,各位同僚想必也知道,国库早就没钱了,花的是陛下内府的钱。”
“但是,陛下从内府调拨的钱款没能撑多久。”
“前不久的时候,南云送来一笔巨资,乃是云帝赵构和诸多门阀共同凑出,以娘家资助的借口赠予我大唐昭媛娘娘,娘家人给钱花不稀奇,民间百姓也经常这么干。”
“人家南云送来这笔巨资,是让远嫁女子度日使用的。然而,被咱们花了……”
“这位娘娘的性子大度啊,小小年纪竟然体谅臣子的艰难,因此主动向户部借出所有的钱财,把南云送来的巨资都给了国库。”
“如此,才算撑过了这么一阵。”
“但这期间,我李氏为了向天下买粮也付出巨大,每当钱款不及时的时候,我李氏就动用家底帮国库硬撑下去。”
“因此,陛下和诸位同僚应该明白了吧,老朽为何要请奏批准三千万贯,是因为要偿还各方面的欠款。”
李老头说完之后,笑呵呵的又向杨一笑行礼。
然后,目光看了看满朝官员。
再然后,这老头儿继续语气悠悠的道:“自古有言,好借好还,无论是陛下内府的出资,还是昭媛娘娘的出借,乃至我李氏门阀动用的家底,如果只借不还怕是有些说不过去……”
“倘若陛下批准这三千万贯,偿还的便是三家钱款!”
“其中八百万是陛下出的,老臣会让户部以黄金作为计数,送入宫中内府,作为镇库底蕴。”
“接着是第二笔,昭媛娘娘的娘家资助,黄金是62万两,白银是210万两,折合铜钱的总价值大约1700万,占据了三千万还款的最大一部分。”
“最后则是我们李家一族,帮国库硬扛了五百万贯……”
“诸位可能不知道,前阵子艰难之时陛下还让李氏主动贡献了一大笔,只不过那一笔既然算是贡献就不提了,乃是我李氏心甘情愿掏钱帮扶国难。”
“主动贡献的,我们不讨要,然而这一笔五百万贯乃是出借,因此国库丰盈之时肯定是要还的。”
“诸位同僚认为合理吗?”
满朝官员无不点头,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
反倒是杨一笑忽然开口,语气明显带着沉吟意味,边思考边道:“朕的八百万不急着还,继续放在国库之中使用,尤其是黄金白银两项,朕接下来要以之施行一份国策,所以,国库中的金银数目越多越好。”
他说着一停,微微思考片刻,再次道:“萤勾的1700万贯暂时也别还,毕竟她娘家那边送来的不止是钱款,还有大量的值钱物资,那些物资出售之后同样是一笔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