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地遭遇天灾,应当如何应对?”
“带领百姓脱贫,该办何种产业?”
“还有诸如鼓励人口增长,繁荣县域经济,赈济穷苦,治理民风,乃至民间婚丧嫁娶,开办幼童蒙学,等等等等……”
“这所有的一切,书本上没有!”
“这所有的一切,历朝历代的科举士子都是边干边学!”
“然而有些人学了一辈子尚未学好,因之导致了治下百姓过的苦不堪言。”
“我大唐以民起家,绝不容许出现民生涂炭,故而,朕才会召唤尔等前来,只因,朕要好好的教导尔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一个多月时间,朕一直盼着你们来啊!”
“至今日,尔等齐聚,最后一位士子终于到达京师之地,意味着朕与你们的师徒缘分正式开启。于是朕在欣然之下,难以克制心中欢喜,便令两部尚书代为迎接,便为你们所有人写下了上面一番话。”
“这是咱们师徒之间的体己话,所以算不上是大唐天子的圣旨!”
“你们都是读书人,必然颇为喜好文辞,因此朕这位老师便以诗词开启,预祝咱们师徒之间这一份缘分的良好开篇。”
“孩子们,听好了……”
刘伯瘟宣读到这里时,猛然加重语气提高声音,很显然,接下来又是杨一笑的诗词。
果然……
是圣旨开篇那一首的后续。
当刘伯瘟宣读全篇之后,在场的士子无不心潮澎湃,其中有一些人的记忆十分强悍,仅仅听了一遍就已经记住全文,于是忍不住大声诵读起来,声音之中充满激昂铿锵。
渐渐的,所有士子跟随诵读。
参加之人越来越多,从一人到百人再到千人,最后,一千一百四十个举子齐声吟诵。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壮哉,我大唐少年郎,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士子们大声诵读着,许多人已经热泪盈眶,哽咽不能声,嚎啕而大哭。
岂能不感动啊!
这是堂堂一国帝王亲自为他们写的诗啊!
寄予了厚望!
充溢着情感!
从今天开始的日子里,今后一生的岁月中,他们是天子门生,是真真正正的帝王学子。
天子门生四个字不再只是形容身份的说辞,而是他们真的会拜在帝王门下受教学问。
遍数古往今来所有朝代,哪一朝的士子有他们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