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冲刺模拟考试试题(2015年国家政治大事件盘点)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冲刺模拟考试试题(2015年国家政治大事件盘点)缩略图

|==育 明 教 育2015年考研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模拟题二公共管理一管理学1. 试阐述战略分析的具体内容。2. 试分析认知决策理论模式。3. 组织变革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冲突,该如何处理?公共行政原理1. 简述公共行政中的伦理困境。2. 组织变革的原因有哪些。3. 试论述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管理二公共管理学1.什么是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的表现。2.什么是民营化,有哪些类型? 3.试分析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公共政策分析1. 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是什么?3.试论述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政治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2.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3.政治权力的特性有哪些?4.试论述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答案管理学1. 战略分析是指深刻地认识对组织生存与发展有关键性影响的因素,由此对组织的战略地位形成一个概况性的判断,包括环境分析、资源分析和文化价值观分析。环境分析通常包括pest分析和结构化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有关组织的一般和特定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具体为确认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内容及影响的方式。资源分析,认识和评估组织的各种资源状况及其整体均衡情况,辨别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核心竞争力,最终确立组织的战略能力的过程。包括实物资源分析、人力资源分析、财务资源分析、无形资源分析。文化和价值观分析:分析文化的外部影响(组织外大的文化环境)和内部影响(组织内部的文化环境)。swot分析:在组织环境、组织资源和组织文化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核威胁进行的综合分析。考研专业课咨询qq15590224302. 认知决策模式西蒙的决策理论①“管理人“假设每个员工都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合理选择手段的决策者,员工的行为是一系列决策的结果。心理学基础:学习、记忆和习惯学习获得行为,对行为进行记忆,再出现后就不用重新决策,多次出现之后会成为习惯②决策过程的三组要素和两个准则三组要素:决策的目标或价值观、想到的可供选择的行动办法、决策者对备选方案结果可能结果的认识两个原则。有限理性准则: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的条件假设令人满意准则③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注:一旦遇到认知决策方面的题,具体从以上三方面来谈即可。3. 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组织形成“运动惯性“,使成员养成行为习惯决定的惯性阻力大小的因素:环境稳定性、组织规模、正规化程度(三者与惯性阻力大小均成正比)人为阻力①变革结果的不稳定性人们厌恶不确定型,而变革会带来不确定性。②投入的费用(2010年论述题)人们为到达现状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或由过去的投入已转换为现在的收益)变革会威胁到人们为取得现状所做的投资,可能会剥夺人们的既得利益。③对变革的误解产生误解的原因:沟通中存在障碍,导致未能准确理解;变革结果的不确定性常导致高度混乱和不安,造成对不良后果的预测和谣传④变革的不合目的性认为变革不符合组织的目标和组织的最佳利益冲突的处理对待差异的态度:禁止与消灭、接受与容忍、理解与尊重处理冲突的方式:放任自流、息事宁人、折中妥协、政治协商、强制处理注:主要考察变革的阻力,及如何合理处理冲突。公共行政原理1.公共行政的伦理困境是多层次的,有作为行政主体的人方面的原因,也有作为主体的组织的原因,及行政制度及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从深层次地发掘行政伦理本身所固有的困境。主要包括几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冲突。行政伦理的根本问题就是公司关系问题。(2)集体行动与个人选择的冲突。普遍主义的道德责任与行政权力金字塔式的命令构必然产生冲突。(3)公共机构的代表性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关键在于公共组织的自主利益和公共机构作为社会利益代表者之间的关系处理。(4)公共管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冲突。为了完成公共行政的目的,可能会出现不道德的手段,这种目的与“肮脏的手”之间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2. 环境、价值观、科学技术、组织目标和结构、管理、社会心理因素、专家和专家群体的推动、领导者注:从以上方面分别阐述即可。3. 行政与环境的互动:(1) 行政适应环境两种模式:直接适应和间接适应一般过程:四个阶段应对环境变化的主要策略:①技术途径:加快反应速度、启动公共论坛以及启动特别授权机制;核心是保证制度性基础不能改变,不能法外开恩等。②制度途径:价值变更、改变行政领域、更换领导层、建立新制度体系(2)行政改变环境两条途径:①改变环境中的利益分配关系: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和制度空间分配②塑造环境中的政府形象(3)互动集中体现在价值系统和目标系统上①互动影响行政的价值系统。价值系统定义、种类以及受的影响②互动关系下的目标系统行政系统的目标是政治系统、行政系统的自身目标与环境需要互动的结果。行政系统的分解目标过程中分目标的形成主要是行政单元和环境相互博弈的结果。博弈形式:竞争、磋商、合作和联盟互动的基本模式行政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质是人为组织和社会的关系,核心是人的问题。从价值、目标与行动三个核心变量考察:①价值价值稳定性与系统的规模成反比。行政系统的价值体系相对稳定;环境系统的价值体系相对混乱和多变②目标行政系统目标的三种形式;成体系,由价值体系决定;环境系统的目标不成体系、分散③行动④互动过程:行动阶段互动结果:一种均衡或结局公共管理学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成本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3)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无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6)寻租(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2.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必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①撤资经由出售、无偿转移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②委托形式:签约外包、特许权、补助、抵用券、强制③替代形式:功能不足之替代、退离之替代、放松管制之替代3.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基本命题为领导者的功能为一辅助功能,亦即领导行为应能为部属所接受,并使部属认为领导是员工满足的开源,同时为员工将来获取满足的工具;领导行为对部属士气的激励,其影响是由情境所决定的,此一情境包括部属的特性与工作环境的特性。四种行为:工具行为、支持行为、参与行为;成就导向行为情境因素:(1)部署的特性(2)工作环境的特性(3)组织因素注:从以上三方面深入阐述即可,语言可适当改变。公共政策分析1. 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包括: (1)政策问题:如自然大灾难、人为事件、技术变革、民权抗议、工会罢工、生态变化 外、战争行为、武器技术革新、国际冲突、世界联盟变化、政治运动等。(2)政策议程设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3)政策方案规划: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的设计、后果的预测、方案抉择等。 (4)政策方案合法化。 2.(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2)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4)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3.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1)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个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2)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途。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3)物质准备。物质准备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包括确定政策执行机构,选人用人和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这三项内容。(5)政策实验。它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政策实验既可以验证政策,及时反馈信息,又可从中得到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为政策的全面实施取得经验。政策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其步骤大致包括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总结实验结果三个阶段。(6)全面实施。政策的全国实施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政治学基础1.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冲刺模拟考试试题(2015年国家政治大事件盘点)插图
,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注:简单论述即可2.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二者虽然有差别,但是身处自由主义阵营,有着核心的价值理念,包括以下几点(1)个人主义。始终将个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始终将人作为目的,而非手段。(2)自由和有限政府。(3)理性和时代的进步(4)多样性和政教分离。注:主要从以上四方面来谈,具体内容可见《政治学原理》一书。3.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政治权利的相对个体性,是指政治权利属于相对共同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政治权利,而且政治权利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相对共同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权利实现。政治权利的相对个体性,也是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性在社会成员政治资格上的转化,政治权力对于政治权利主体主张共同利益的资格的确认,实际是确认各单个政治权利主体对于这种同一个共同利益的主张资格。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导源于政治权利主体所处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在政治权利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转化为作为相对个体的政治权利主体的行为原因政治权利主体的规范性,也是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在政治权利主体法定政治资格上的转化,政治权利的规范性是政治权力以法律或法规形式在作为相对个体的政治权利主体资格上的还原。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法定范围内自由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资格,因而它具有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特点政治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是由该权利主体所处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单一性转化而来的。政治权利主体的自主性,也是政治权力的专属排他性在政治权利主体法定资格上的转化。4.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始于共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共同利益的独立性赋予政治权利主体以法定范围内的自由,构成了政治权利中的权利方面;共同利益的相对性赋予政治权利主体以相应的政治责任,构成了政治权利的义务方面。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也是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在政治权利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结果。政治权利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转化为对应的政治权利的扩张延展性,并形成了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相互限制,这些限制形成了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对称性,同时形成了政治权利主体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4.政治参与本质上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因此,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所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在民主政治中,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管理行为联系在一起。就是说,在民主政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管理是与多数人对管理过程的参与相结合的。人们在管理社会政治事务方面这种既能又不能的局面,是由民主政治的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政治参与的基本因素:1.经济发展。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一般呈正相关。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利益的能否实现相关,也与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相关。构成社会地位的各种因素在共同发挥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的同时,各自又在发挥着自身对政治参与的影响。3.政治心理。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同时,驱使人们参与政治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4.政治机制。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必然要受到政治自身因素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对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作用。但仅就政治运行机制来说,直接对政治参与发挥作用的因素有选举制度、政党、监督制度等。5.社会机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要受到经济、制度、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由这些条件和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所造成的社会机会的影响。社会机会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包括上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上由 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