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路险且长,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你(路考考研)

考研路险且长,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你(路考考研)缩略图

2020的考研er,欢迎点进这篇文章。
首先,祝你们儿童节快乐。不论你想不想当幼稚园小朋友,我们在无边的知识面前,都是一个懵懂的孩童。但你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你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小朋友。

我不知道你在哪,想去哪,也不知道你现在的复习进度如何,备考心情如何。但我知道,你选择了你的远方,你正风雨兼程地赶向那里。
都说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要面对的敌人不止是听上去多得吓人的竞争对手,背了又忘的新闻史传播学,更是你自己,你的杂念和欲望。我说欲望,不光是捧着手机追爱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去闲逛、睡一个奢侈的午觉,而是你对未来的无限渴望或恐慌。
先问一个问题吧。你,为什么决定考研?
这时候你的心里肯定会浮起很多字眼吧:“高学历”、“名校梦”、“好工作”、“学术梦想”、“新闻理想”,又或者“别人都在考”……一个决定,往往有许多许多理由共同构成,可能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可能也只是一拍脑门的冲动,可能是出于热情满满的向往和理想,也可能只是因为对目前状态的不满足和踏入社会的恐惧。

你可能觉得,为什么考研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考上。听上去很正确,但你要知道,只有一个人的信念真的非常坚定时,全世界才会为他让路。
这趟征途很漫长。或许你现在就已经在为不得不上的学校专业课和不得不完成的作业焦头烂额,抽不出时间静下心来读参考书目。不久之后的暑假,你可能也会在回家或者留校、出去玩或坐下来看书之间无数次纠结。更为致命的是,10月11月,当你听到研友说“我已经把xx书背了xx次”而你自己背了无数次却依然什么也记不住时,当你发现自己的模拟练习一塌糊涂时,当你发现论文热点政治英语全都压到一起时,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好像真的快塌了。
我不是在恐吓你。作为过来人,我现在还能清楚地回想起那种让人想要逃跑的自我怀疑。但我也想告诉你,牢牢记住你的初心——这样,这趟旅行会轻松不少。
我问了来自多所学校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他们考研的初心是什么,收到了下面这些回答。正如刚刚我说的,你选择考研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让你羞于说出口。那么,希望你能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回答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你自己的初心予以观照。在考研初心之问答结束后,我还为你准备了一篇深度和情怀兼具的论文,希望能给你的考研征途添一枚指南针。
“你,为什么要考研?”
/ 现实型 /
双双 华科:
首先本科国贸转广电,三年下来感觉自己好像除了会拍片子其他啥也不会,本来想跨考企业管理,一看要考数学还是放弃为妙,乖乖考新传好了。其次本科过于普通,学校不具有竞争力,直接就业很容易被学历卡下来(其实也有点逃避就业,因为备考错过秋招之后就不想花心思在找工作上了)。最后就是超级喜欢华科,不考上华科一定会遗憾很久很久。
amelie 暨大:
其实我是没啥学术梦想的,而且还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而研究生阶段刚好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想好自己将来到底要干嘛吧。
小马甲 华中师大:
喜欢校园,想继续深造;本科新闻学,想接触这一领域思想层次更高的人群;考上过重点高中,由于种种原因本科不好不甘心,觉得自己太差劲,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好朋友及朋友圈好多同学都很优秀,看到他们,觉得自己变优秀了才配和他们做好朋友或者朋友;为了后代接受比自己好的教育(虽然自己一直单身狗,但我相信自己变得更好才会遇到更好的人,虽然自己目前还很菜。)
可乐 华科:
本科有广告学相关的课程,觉得自己挺喜欢的,就想学这个方向,希望以后从事品牌传播相关工作。然后本科不太好,有985名校情结。也希望提升下学历,对以后找工作有 助。
fion 中传:
自己本科学到的东西太少了,觉得现在进入社会肯定会有很多东西都不会,想再继续在更宽的领域深造一下。然后当时了解到少数民族骨干政策,我觉得机会还是蛮大的,然后综合考虑下选择了中传。
阿鱼 华南理工:
少壮不努力,长大学经济。不想在深坑里挣扎。
/ 理想型 /

青青子衿 兰大:
我觉得新闻工作者是一类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很多时候社会是混沌的,充满着种种欺骗,展示着虚假的影像。记者就像一个探险者一样,剥开层层迷雾,为大众展示真实的世界。我觉得这个很棒。
雪糕糕 人大:
高三的时候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被她的文字和使命感震撼,就一心想学新闻。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这个专业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情怀,甚至有时柴米油盐多于崇高真相。但我不相信,我觉得让我再多成长一点,我可以摆脱一些新闻的琐碎,去追求更多正义,站在社会的船头当好一个“瞭望者”。我希望能做到如此,所以选择考研。
cc 西南大学:
就是想读研究生,觉得传播学很有趣,想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去思考。而目前本科阶段只能算是触到皮毛,所以我想要继续读下去。
超级无敌迷你飞天猪猪猪侠 重大:
之前高考的时候就想读传媒的,但是家里人不太同意,就读了软件。但是真的不喜欢,还是比较喜欢新闻这个专业,觉得很有存在感,也可以成为伟大的人,就跨考了~
阿菁 陕师大:
本科因为兴趣所在选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研究生当然要继续。而且本科拖后腿,(想读研)提升学历,希望自己更好。最后选择读研也是因为喜欢和人?文字打交道。
王力 华科:
当狗仔, 觉得狗仔也是一种使命。

在这些回答里,你能找到新闻理想,找到提升自我的追求,找到求索知识的渴望,当然也能找到对从本科踏入社会的一丝不确定,或许也能找到自己。这些都是真实的,我们考研的初心——因为有害怕,因为有追求,所以你才要奋不顾身去学习,最终完成一场激烈的厮杀。(还有一种可能,你觉得以上每个原因你都能沾上一点边,那你多半是还没有找到考研的真正目的,那“这边建议亲亲看完文章之后再仔细思考一下呢”。)
不过,无论你的读研原因是理想型还是现实型,当你学习得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这些原因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主要来自时下大热的算法和人工智能。因为你会发现,它们好像让新闻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地位有所下降,机器似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类的劳动。
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的文章《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这篇文章在这个算法和人工智能开始主宰新闻业的时代,讨论了新闻与人本问题,审视了何为新闻专业。希望它能让现实型考研党多一些情怀,让理想型考研党多一点方向。有言道,认清这个世界,然后再去热爱它。同理,认清新闻界的现状,然后再投身于它。(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18年2月刊,此处有所删减)
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
《人类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的作者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有一个断言,说人工智能留给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里,我也想说,在机器崛起的时候,人不必拒绝媒体的技术化,但在哲学观念上,必须在历史开启时就准备好清醒、无畏的批判精神。目睹着机器人新闻生产的崛起,传统新闻业的衰亡和新闻公共价值的式微,我要开宗明义地指出:今天,新闻价值向人本主义的转向,或许已是新闻学保持主体性的唯一可能。这种转向包括以下意涵:新闻的本质是人;它应该报道人,并以人性来报道;新闻必须基于事实报道来关怀人,新闻报道事实及人,其目的是要 助人了解世界及理想化的生存;职业新闻的一切努力,都是要使新闻和媒体回到人。鲍曼(zygmunt bauman)在《流动的现代性》里面讲到,现代性不再是已知的和不证自明的了。他引用巴黎大学经济学家科恩(daniel cohen)的话说,福特或雷诺公司的员工几乎可以断定,他们将终生工作在这里;而微软公司的员工不知道,他们明天会在哪里。其实,我们在看待当代新闻传媒的时候,也有类似感受,新闻业那些坚固的东西确实正在烟消云散。当人们讲到新闻共同体和记者身份的液化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被迫接受一个根本性的命题:我们的人类社会现在是基于泛传播而存在的,并且很可能将为媒介技术所代表的物的力量所左右,包括机器、算法和数据。
以下就是那些烟消云散的事件给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其一,新闻衰亡而信息崛起;其二,事实变异而后真相崛起;其三,人在退缩而物在崛起;其四,哲学理性退缩而数字逻辑崛起。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这个世界的主要变化之一就是媒
考研路险且长,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你(路考考研)插图
介社会的日渐物化,大众传媒原本是人操控的工具,但是今天却在操控人,用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观点,这是精神深处的“异化”。在这异化的过程当中,媒介成为宰治的力量,成为控制和左右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的力量。今天我们思考人的时候,会不断发现我们自己逐步成为媒介的一个附属物。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人使得媒介气化了,但实际上,人也被媒介所蒸发,成为弥漫传播的一部分。在媒介融合时代,最深刻的融合,不是融合媒介而是融合人。人被媒介交融后,人和社会的信息场域都弥漫而成媒介权力的一部分。在其间,清清楚楚地所体现的,恰是物的宰治的力量。
文艺复兴以来,我们经历了从神本、物本到人本的转变。启蒙时代以后,原本由人本主义所倡导的理性主义,戏剧性地被“经验主义的理性”所取代了。当年笼罩整个欧洲学术界上空的哲学理性,曾经认为由人的思辨、人性和逻辑而主宰的理性才是真正的理性。但是今天我们在谈到理性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指向经验哲学,指向实证主义,甚至直接指向数据生产和人工智能。
“机器”虽好,却不应使我们在人性和信念上输诚。今天,我们遭遇报纸消亡论和传统新闻业的溃败,遭遇新闻价值的流逝,和“10万+”这种庸众势力对新媒介的绑架,我们正处于心与物二元对立的十字路口。虽然我们不必以唯心看世界,但也务必要警惕机器至上的观念。我们可以借重人工智能和数理逻辑实现人本的观念,而不能以此作为对哲学理性的否定。柏拉图(plato)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分,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本体论哲学,被认为是集古希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大成,黑格尔(g.w.f.hegel)评价他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这里,无论是思想、灵魂还是逻辑,都属于人特有的高贵理性,至少目前来看,它们还完全不能拜托给机器智能和算法逻辑。
赫拉利说,人工智能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超过人类,但有一点是永远不能企及人类的,那就是人的意识。所以刚才我说,我们作为学者存在的第一职责,还是要保卫我们的意识,而不是要匍匐于技术的面前。
曾经,在人本主义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历史中,我们可能也注意到,其实新闻所弘扬的,原本应该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二为一。但是很遗憾,随着媒介技术的渐次发达,我们能看到的却是工具理性的一枝独秀。韦伯(max weber)曾经说过,工具理性的滥觞必将带来价值理性的衰弱。诚哉斯言,我们传媒的今天,大约就是一个明证。被技术革命所刷新的“专业主义”,还将加剧人本精神的衰弱。对这一点,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对于交往理性有自己明确的观念,他强调交往主体间的理解和沟通,我们人类需要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只有这种全景式的交往,才是我们战胜机器时代工具理性的唯一法则。
福柯(michel foucault)有一段话,也可以作为我们的思考框架,他说:权力并不只是压迫性的,它还要致力于生产。显然,在权力批判方面,他比阐释权力反抗的达伦多夫(ralf g.dahrendorf)更为深入。事实上,权力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有鼓励我们为它所奴役、为它生产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谈论新闻要从既往的图式中解放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要尽早对这种物化的权力作出根本性的回应。新闻专业主义在当下的困境由四个泛化组成,包括:新闻本身的泛化、传媒边界的泛化、新闻人身份的泛化和新闻效用的泛化。对于新闻人来说,过去清晰的信条多已模糊,过去得到的权利都已失去;对于新闻来说,个人意志开始让位给统计数据,人的自由开始让位给网络秩序的一律,隐私开始被无条件的入侵,伦理开始让位给算法,写作开始让位给程序。面对这一切,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我的所有意见都在于此:只有重新皈依人本主义的信念,才能回到新闻业的本原;因为,也只有回到我们人的精神本原,人才能成为自我主宰的族群。
回到新闻与人的本源关系看,新闻学所谈论的人,包括作为报道对象的人、作为记者和把关人的人,以及作为受众与公众的人。事实上,新闻学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是对新闻进程中的人的关怀。
《世界职业记者协会职业伦理规范》指出:“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关于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公平的叙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发生事件,才是新闻;并非只有非常言论,才是意见;并非只有变化万端,才是历史。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充满了我们这些平凡的人。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或许才更是我们需要报道的历史,因为我们需要正视;那些朴拙平淡的言论,或许才更是我们需要报道的意见,因为我们需要心声;那些波澜不惊的事件,或许才更是我们需要报道的新闻,因为我们需要看见真实和具体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赞同柴静所说的,采访不仅是对事的还原,也是对人的抵达。只有当我们抵达了人,我们才可能真正的抵达新闻。
进一步地,我认为,新闻回归人本主义的路径有三种:一种是新闻人在哲学观念上的自我超越,一种是新闻传播在媒介环境中的抗争演化,还有一种是网络公民在新闻素养和新闻的第五权力的觉醒。在最近二三十年的公民新闻时代,出现了第五权力与第四权力间的斗争、融合和博弈。新闻媒体所代表的所谓第四权力,被看成是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独立力量,其社会职能是“监法”。然后,曾几何时,大众传媒日渐受到权力和资本的收买与控制,对三种权力进行的舆论监督变得不确定,传媒自身的权力运作开始不透明。因此,第五权力开始出现,公民和社会自己介入到媒介运动,甚至自己举办媒体以成为自身的公共领域。如果说,第五权力是公民意识在传媒上的觉醒,在互联网时代的第五权力,则是网络公民意识在网络媒体上的觉醒。
这原本是一个重新发现社会、重新解放个人的时代,也是真正发现人类基本价值的时代。但是,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这种革命和解放,在web2.0之后,开始受到了技术的控制。技术势力对第五权力的反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现象上:其一,个人易于泯灭于群体,而群体易于消失于统计数据;其二,传播层级的泛化,导致了“网络平权”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叙事;其三,互联网技术的壁垒不仅没有降低,反而逐步升高,公众与社会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不仅没有填平,而且不断加深,这导致了技术霸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尝试左右网络民意。
我们需要把人本精神的讨论重新拉回学术视野,我们要强调新闻的本质就是人,它应该报道人,并且基于人性来报道,必须基于事实报道来关怀人。它需要报道事实和人,但是目的是为了 助人的理想化生存。职业新闻的一切努力,无非就是要使新闻权利和媒体权力回到人,而不是回到机器和数据。现在,让我们来定义“人本主义新闻学”的理想情境:新闻不是物,是人;新闻不是为了抽象的世界,是为了具象的人;新闻的终极报道者,不是机器,而是利用机器的人;新闻工作的一切努力,确实是要还原事实,但最终是为了要回到人。因此,新闻未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必定是与人的价值有关的一切报道。它可以是早已发生的,或尚未发生的;它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可以确证的“事实”、一个可以计量的数据,也可以是看不见和无法评估的意见、观点、感情;相比较于一切已知的和可知的事实,那些“未知的”和“不可知”的对象是更为重要的新闻题材;相比较于那些物化的事实,那些人化的思想感情是更为重要的新闻发现。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郑重地提及:从本质观念上说,新闻即人,尽管新闻在字面上更多的是在报导数字和物理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在这里郑重的说明:新闻学即人学,彻底的和终极的新闻精神即人本精神。只有当新闻学真正关注人的生存、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时,它才能分析新闻、评判新闻、实现和发展新闻,此时,新闻学才具备这门学科的本质内涵。
在演讲的最后,请允许我强调一次:从其本质观念上说,新闻即人,新闻学即人学,新闻精神即人本精神。这是新闻传播实现人本主义转向的根本要义。
对于所有新传考研人来说,我们的追求是在新闻传播领域能收获更多的知识以致用,以发挥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还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但随着媒介技术和智能机器的触角越伸越广,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埋头苦学,必须抬起头来,用生而为人的人文理性审视它们。
听,“人”的阵营正呼唤着我们。无论是为了前途,还是为了理想,勇敢地向前走,加入他们,别回头。
接下去的七个月,一定还会遇到很多险阻。当你迷茫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读一读这篇文章,再问一问你的初心,并从中有所收获,坚定信念。还记得一个段子:等你闯过初试进入复试,别忘了一定要准备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考新闻传播的研”。如果到了那一天,你真的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希望你能由衷地回答:“新闻是人,我选择了人学。我为此自豪。”
最后,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你的考研原因,让我们能有幸陪你一起,铭记初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