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当吉仁“喇嘛念来的”赛马盛会_当雄_女子_观众席(民族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民族学考研当吉仁“喇嘛念来的”赛马盛会_当雄_女子_观众席(民族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缩略图

当吉仁 “喇嘛念来的”赛马盛会

撰文/无无 摄影/邱衍庆

传统的“当吉仁”赛马会主要以马长跑、马中跑、马短跑、跑马射箭、捡哈达等作为主要竞技内容。

当雄,意为“被挑选的牧场”

每年藏历七月十日

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当吉仁”赛马节

“当吉仁”赛马节可追溯至300多年前

“当吉仁”藏语称“中仁从读”,意为“请喇嘛念经”

2008年,“当吉仁”赛马节被列为

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男子力量的崇尚,藏族人民崇拜大力士也是由来已久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就有“手抓铁石练臂力,把大力野牛做对手”的句子。

当雄,意为被“挑选的牧场”,在每年藏历七月十日,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当吉仁”赛马节。“当吉仁”赛马节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沿袭至今,已演变成集赛马、商贸、文艺、竞技等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文化盛会。“当吉仁”藏语称“中仁从读”,意为“请喇嘛念经”。原本只是用来庆祝丰收的节日,后来才加入了宗教政治的意义。从前,人们会在集会上通过骑马射箭选出八个部落的甲本,再决出总头人诺巴基巧来主持赛马会。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把当雄封赐给色拉寺以后,赛马节便改由色拉寺和政府主持了。

2008年,“当吉仁”赛马节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拉萨“雪顿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崇尚的美

那是2013年7月,我去纳木错第一次途经当雄赛马场。天蓝、草绿,偶尔看见几个人和动物显得格外渺小,赛马场周围异常寂静,天地间浩瀚无垠,给人一种极美的感觉。而今年赛马场上的热闹景象,着实让人吃惊。

开幕式那天,我们乘车到现场时,不论是观众席,还是赛马道栏杆外,都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虽说已是八月下旬,当雄的草场已经些许泛黄,但阳光依旧灼热。抬头望望远山顶上雪的冷,也不能稍微减缓身上被炙烤的辣。舞台的两旁,有一座巨的大经幡,像火焰般在风中哗哗翻飞,更增添了此次盛会的热烈程度。

开幕式开始,808人组成的舞蹈队伍,在等待中终于大显身手了。这些舞者都是当地的牧民。舞台之阔,在更阔的草原上,舞者们都穿着鲜艳而华丽的盛装,男子热烈奔放的动作,活力四射;女子矜持内敛的身姿,舒缓优美。

在之后的时装秀中,当地牧民所崇尚的藏式美学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代表团来到赛马场中间的大型舞台上表演传统服装秀。没有t台,没有泳装,传统才是王道。男子强壮的身体穿着宽大而雄浑的藏装,腰佩藏刀,脚穿长靴,有些依旧辫着传统的辫子,或用英雄结盘于头上,或藏于鲜艳堂皇的帽子下。每看到因为走步过于夸张而差点儿跌倒的表演者,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而女子,穿着鲜艳
民族学考研当吉仁“喇嘛念来的”赛马盛会_当雄_女子_观众席(民族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插图
而毫无违和感的盛装,配着各种配饰,走路叮当有声。当雄女子走步追求的是柔美,其腰部要婀娜而略带夸张地扭,身上的配饰才会发出有旋律的响声,双臂也要配合全身动作自然摆动。其中一个代表队里有小孩子走秀,尤其是几个小姑娘,在还未入场的时候,其活泼而虎虎的走路姿势就是生活中的样子,而跟着大人们一开始走步,差点儿扭断了小腰,惹得现场观众阵阵大笑。当雄女子,也是十分可爱而美丽的。

赛马会上,马术表演队的骑手对自己的坐骑钟爱有加,马术队的马匹各个高大英俊,训练有素(上图)。以乡为单位的牧民服装表演大赛。服装佩饰环佩叮当,精致而华丽,作为业余模特,他们的舞步,更有一番稚拙朴实之美(下图)。

“当吉仁”赛马会上最受瞩目的小演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要上场了。孩子们的表演看上去比大人们来的天真自在。

对男子力量的崇尚,藏族人民崇拜大力士也是由来已久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就有“手抓铁石练臂力,把大力野牛做对手”的句子。在此次赛马节的藏式举重中,也演绎了对力量的崇尚,还有智慧的较量。一块没有规则的石头,重达245斤,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更不是符合美学力学的杠铃,找准平衡点并把它用双手抱起放在膝盖位置、胸前位置、肩膀位置,最后放在肩头转圈,并不是靠蛮力就可以的,整个过程有点儿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而裁判的评分标准也是根据选手抱石头的动作和转圈数来定的。

赢得第一名的晋美,在这次赛马中很神奇地遇上了三个第一:抽签时比赛衣服是一号,比赛赛道也是第一赛道,最后得奖的名次也是第一。

马背上的故事

8月20日,赛马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是“万米马长跑”,上午十点左右,依旧是藏蓝的天空,和阳光一起饱满地覆盖在这片草原上,远处的唐古拉山还顶着白的云和雪。穿着各色盛装的观众翘首以盼,等着“万米马长跑”的骑手从天边而来。

万米马长跑的起点设在场外,在赛场的观众可以看到选手们从场外山边奔腾而来的声势,扬起的沙尘就像自然迸发的力量一样强大,而造出如此气势的骑手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小少年。因为这是耐力的较量,因此参赛的选手都是体重轻技术好的小孩。

选手们都身着颜色鲜艳并各有特色的衣服,马儿也是精致打扮一番,问了当地的一些牧民其中的讲究。小骑手的帽子大都是圆锥形的,其上绣有日月图形,顶部镶鹰毛,象征像鹰般飞翔。同样的寓意,马头上的鬃毛被扎成朝天辫,顶部也是鹰毛,如此还能让马的视线更加明亮,减少马奔跑的阻碍。

选手们次第冲到终点线后,小骑手的爸爸和亲友们,有的带着邻居家的孩子来到场内为小选手牵马,慰劳辛苦的小选手,孩子们一个个已经没了刚才在马背上的激情和张扬,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疲惫而害羞的小黑脸,和身上溅满的泥点相互辉映。

赢得第一名的是13岁的晋美。他穿着妈妈特意给他做的黄色衣服,骑着他的马儿“普荣旺布”。从感情上来说,晋美和“普荣旺布”是幸运的,马主是晋美的爸爸洛桑念扎,马儿也是自家养大的。晋美手里拿着工作人员给他的名次牌,接受众多媒体的拍照以及蜂拥而来的哈达的祝福,一瞬间,马儿、晋美和他爸爸的脖子上挂满了祝福的哈达。

赢得第一名的晋美在这次赛马中很神奇地遇上了三个第一:抽签时比赛衣服是一号,赛道也是第一赛道,最后得奖名次也是第一。

晋美是当雄县格达乡人,今年读初二,9岁时开始练习骑马。在此次比赛前,他们也是做了很多准备。在赛马节开始的半月之前,他们就来到了赛马场进行训练。每天早上七点就开始训练,下午让马泡40分钟的冷水澡来锻炼马的耐力。每天的训练量随着比赛的临近也逐渐增加。

藏北草原的牧民把参加赛马看得非常重要,参加赛马节不仅仅这几天准备。藏族自古以来都是以能骑善射、民风强悍著称。早在吐蕃时代,藏族铁骑就曾“北进西域,南抵印度,东临唐境,征南昭,占陇右,跃马横刀于青藏高原”。骑射之术也就成为藏族男子必备的基本技能。慢慢地,赛马发展成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习俗,从相马、训马到赛马都有一系列的讲究。相马时,根据马的口齿、体形、毛质、步态等将马分为其林(音译)、甲达、都瓦、母庆、如欧五种类型。凡参赛的马,不再用于生产劳动,而是精心调理,养精蓄锐,再进行专业训练。

年轻的小伙子表演前被妻子上上下下仔细地打理了一番(上图)。文艺演出后第二天,骑马赛事才算开始,令我意外的是,跑进赛场的全是些孩子,年龄从7岁到15岁不等,藏地的马匹虽身材矮小但吃苦耐劳,孩子骑上去很是协调(下图)。

骑手从10千米之外向终点冲刺,无论对人对马匹都是一种考验。此次冠军、亚军、季军的奖金分别为10万、8万、6万元。然而这位名列孙山的小选手风尘仆仆,干裂的嘴唇已经渗出了一丝血迹。

在冬季的三九寒天(藏区专指藏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二十九日这三天)的上午,马都要洗冷水澡。牧民认为,这样有助于马在夏季比赛时跑得更快,呼吸更顺畅。在呼吸调理上,也有饮食讲究:一般不给马喂精饲料,尤其是油腻食品,马喝加了冰糖的山羊奶最好。春末夏初时节便开始训马,训练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每隔一周练跑一次,每次跑完照样洗一次冷水澡。比赛临近最后一周,练跑开始密集,上午下午各跑一次,照样少不了冷水澡,洗完还要用羊牛毡将马身裹好保暖。当雄地区在参赛前40天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每天深夜都要把赛马浸泡于河水里,第二日凌晨才遛马,给马梳洗。

此外,赛马抽签也是很讲究的,据洛桑念扎说:“在当雄的民俗中,赛马号由专门的马匹管理人员抽签,抽签时一般人都不能在场,尤其是女人。且当晚不能碰马。”

在当雄赛马比赛中,马才是主角,一匹匹马儿不但有名字,更有故事。晋美家的马“普荣旺布”也不例外,这是一匹温和的马,名字就是“鸽子”的意思,象征和谐。洛桑念扎说:“因为骑这匹马从没摔过,性情又很温和,所以才起了这个名字。我们都没有想到它能得第一名,它这次比平时跑得快。”

普荣旺布是洛桑念扎在山南羊卓雍错买的,当时买得也随意,只是想和家里的其他三匹马一起用作放牧。这次获得10万元奖金的洛桑念扎也尝到了甜头,并重视起赛马来,“之前并没有很重视赛马,没想到这次能得这么大的奖。从现在起,我要买更多的马,为明年的赛马节做准备。也是对我们“当吉仁”这个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冬季的三九寒天马都要洗冷水澡。牧民认为,这样马在夏季比赛时跑得更快,呼吸更顺畅。在饮食上也有讲究:马喝加了冰糖的山羊奶最好。

时空错乱的集市

赛马场上的人山人海随着比赛的结束,便汹涌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物资交流会。虽说是物资交流会,事实上我更觉得这是一个时空错乱的集市,几乎任何元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片被临时开辟出来的交易场所,仿佛已经存在了很久,人们在这里生活了很久。人流熙熙攘攘,搅起尘土和生活气息在明艳的阳光下浓浓翻飞。

这是声音的大杂烩:摩托车、汽车、卡车的鸣笛声,小商小贩招揽生意的吆喝声,烧烤架上食物的滋滋作响声,各处音响里传出的藏歌流行歌,穿着节日盛装的小孩子们的打闹声,买东西讨价还价声,偶尔兴致所致而蹦出来的行人歌声,时涨时落的摇骰子声,还有游乐场传伴着孩子尖叫声的碰碰车声,以及风吹一切的窸窣声……

赛场之外的另一番景象:杂货、食品、地摊儿热闹,帐篷、车辆、人流不息(上图)。赛事最使我感动的是赛后的小骑手们无论获奖与否,胜不骄,败不馁,各个超然淡定,貌似孩子们的天性使然,不如说是藏人对金钱、快乐的态度使然(下图)。

赛马节演出阵容宏大,参加演出的近千人都是当雄各乡镇的藏族农牧民,开幕式上,寻常百姓家的年轻女子各个如花似玉,有如仙子下凡。

这也是色彩流动的大绘板:似乎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清澈地照着这个海市蜃楼一样的人间,远山伸展过来的视野,由白变灰再变绿,人烟稀少的荒凉与干净,在赛马场边缘戛然而止。然后白色的、蓝色的、黑色的、彩色的帐篷星罗棋布点缀在各处。蓝色简易厕所,彩色的人,鲜艳的头巾,摆满绿松石、红珊瑚、黄蜜蜡等的首饰摊位,各种色彩跳舞的游乐场,白帐篷白帽子的清真餐馆,红色的一瓣一瓣染了尘土的西瓜和苹果,彩色而温润躺在冰柜里和融化在舌尖的冰淇淋,黄色的香蕉、橘子、梨子……

这里一切生活涉及的,似乎都能找得到。摊位上,敞开的卡车上,水果蔬菜应有尽有,藏餐、中餐菜品应有尽有。藏装、便装摊位随处可见,照相馆可以照相并打印出来,游乐场大人小孩一起玩得既新奇又快乐,中式、藏式、尼泊尔式各色小吃、床单、被罩、卡垫……还有一些当雄特有的叫不出名字的东西……

用牛粪墙做摄影展,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这种怪异而浓厚的感觉反倒令人着迷,跟黑牦牛帐篷有同样的寓意。牛粪的意义在藏文化里也是极其深厚的。

帐篷与牛粪的艺术

赛马场上布满了各色大小不一的帐篷,但有顶牦牛毡黑帐篷特别显眼,里面还有摄影作品展。据说,此黑帐篷面积为1080平方米,是西藏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顶帐篷,可容纳千人。当雄的牧民主要以游牧为生,黑帐篷可以说是他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居。过去藏北那曲、当雄为主的西藏各地区牧民主要居住的仍是黑帐篷。该帐篷的优点是冬暖夏凉,携带方便。用这种既具有生活气息又不乏文化内涵的媒介作为摄影展的场地,也是很有创意的!这是顶一年四季都经营的帐篷,里面还有wifi,纯手工制作的精巧的藏式家具,各种绿植,还有一只可爱而警惕的灰猫,我们总会遇到它懒懒地睡在沙发上,还有帐篷四周的窗子,总能让人欣赏到外面的风景,如果太热,还可以随手打开窗。

我 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这里休息就餐,一抬头便看见在帐篷四周布满的摄影作品。摄影作品主要以当雄风景、人物、民俗、生活的题材为主。对于外地人来说,是以旁观的角度审视牧区生活和艺术。而对于当地的人来讲,自己就生活在帐篷里,又将它抽离出来变成艺术放在生活里,这种审视又会是怎样的呢?

牛粪墙上的摄影展,也许跟黑帐篷有同样的寓意。牛粪在藏族文化里,也是极其深厚的。牛粪在藏语中称为“久瓦”,在藏族人生活中作为生活的燃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就算是现在,牛粪也是雪域高原极其重要的燃料。此外,牛粪还有更多的用途,如婚礼上的吉祥物、藏药的成分、房屋装饰等都给牛粪赋予了文化厚度。而用牛粪墙做摄影展,本身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

我们去看牛粪摄影展的时候正是赛马比赛最热烈的时候,恰好遇上天边乌云滚滚而来狂风大作的天气,事实上我们来之前并没有人。牛粪墙就像一个迷宫一样,一幅幅作品很鲜明地贴在牛粪墙上,凸显了艺术的力度。天边乌云越来越近,狂风卷起更大的沙尘,吹得人动弹不得,一种十分怪异而艺术氛围很浓的感觉反倒令人着迷。艺术展的魅力,大概也就止于此吧!当我们狼狈地逃入黑帐篷时,已经雨点大作,而那些作品,连同牛粪的墙,就要领受大自然强大的手笔了,它又要给我们制造一场怎样的艺术展?

牛粪墙上的摄影展别具一格,给人既当代又非现实的印象(上图,摄影/无无)。赛事终了,参赛孩子们的家长和亲朋好友争相为骑手献上一条条哈达,为孩子们祈福,也为辛苦劳累的马儿祈福,祝愿孩子健康成长,来年马儿能跑的更快(下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