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刘望知的微博(刘望鸣违规)

中医考研-刘望知的微博(刘望鸣违规)缩略图
咨询/交流/进群/报名/福利

添加师姐微信:dysnqq

本文目录
#01
中国电影理论发展框架梳理
中影史历史分期框架、中影史百年六代导演框架

中国电影理论史评框架

#02
中国电影理论知识点
戏梦笔记介绍、重要电影理论知识点整理
#03
附录——各院校电影理论真题
注意:电影理论的背诵要和电影史的发展相配合,不要掉进只背知识点而不了解电影史的学习误区哦!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理清两个框架: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史,二者相辅相成。
中国电影理论发展框架梳理
——中影史历史分期框架——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中,为充分体现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把中国电影史分为十个时期,这样能够比较接近实际地反映百年中国电影风云变幻的历史特点。
①尝试时期(1905-1923)

从 1905 年拍摄《定军山》起至 1923 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

②探索时期( 1924-1927)

这一时期从《孤儿救祖记》上映后的 1924 年开始到 1927 年止。

③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 )

这一时期起自 1928 年,至 1932 年“一 ?二八”淞沪抗战止。

④变革时期(1932-1937 )

这一时期起自 1932 年“一 ?二八”事变,止于 1937 年“七七”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爆发。

⑤非常时期(1937-1945 )

这一时期对应于抗日战争时期,起自“七七”事变,止于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

⑥丰收时期(1945-1949 )

这一时期指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段时间,相对应于解放战争时期。

⑦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十七年”电影(1949-1966 )

这一时期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止,通常称为“十七年”电影。

⑧禁锢时期(1966-1976)

这一时期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 ”为止,对应于史学界所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

⑨再探索时期(1977-1992 )

这一时期从 1976 年粉碎“四人 ”到 1992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止。

⑩市场化时期(1992 年至今)

这是指改革开放的后期,或称“后改革时期”,从 1992 年至今。

——中影史百年六代导演框架——
“六代导演”的提法,并不是电影理论家们经过周密地思考提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形成的, 目前被国内外相当一些研究中国电影的学者所采用。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中国电影拓荒者。

【第二代导演】指主要活跃于 30~40 年代的电影导演群体。

【第三代导演】指从解放初到“文革”前活跃于影坛的一批导演。

【第四代导演】指“文革”前夕毕业、“文革”后开始获得独立拍片机会的中年导演群。

【第五代导演】主要指 1
中医考研-刘望知的微博(刘望鸣违规)插图
982 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文革”后首届)的一批导演和与之有接近生活道路和学习经历的一些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认为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出生,80 年代以后接受影视教育,90 年代中期形成的新的创作群体,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热爱电影的自由职业的艺术家。

——中国电影理论史评框架——

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一书中涉及电影理论的中外对比,采取了两种视角:一方面考察中国电影理论与外国主要理论如何平行发展;另一方面讨论中国与外国电影理论联系密切的部分,考察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国对于世界电影理论中不同的理论体系、观念和流派取舍有何不同。

本书的中外电影理论联系与对比研究视角是我们在中国电影理论备考中需要学习的思维,对同学们理解和背诵中外电影理论皆有 助。

(整理自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

中国电影理论知识点

——戏梦《中国电影史》笔记介绍——

戏梦《中国电影史》笔记可 助考生以影人为主要复习对象, 通过影人的创作经历, 掌握不同时期及不同作品的特征。?以及让考生通过背诵掌握不同年代及时期的创作特征、 重要编导演、 重要电影作品、 电影理论等。

理论部分为大家梳理了全面的理论发展和理论特征,为考生提供了可以直接背诵并在考试时运用的电影史及电影理论知识。

(微店地址,扫码进店)

——重要电影理论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结合考研重点从戏梦《中国电影史》笔记中截取的中国电影理论重要考点的知识点以及其节选概念,以期通过此篇推送让同学们快速掌握电影理论必备考点的重要概念。

篇幅限制不能完整展示所有知识点的完整背诵内容,需要完整版请查看戏梦《中国电影史?》笔记。

中国电影理论的特点

1.一种和批评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用美学。

2.一种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

3.侧重于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

一、 早期电影社会理论

中国早期电影理论最明显的特点是强调电影要承担社会启蒙的重任。中国早期电影理论中, 启蒙与教化密不可分。按说两者在本质上应该互不相容。启蒙理应唤醒民众, 认清社会性质和自身处境, 坚决地反帝反封;而教化则劝人接受现实社会的不合理, 循规和蹈矩, 安分守己。面对中国社会反动势力顽固猖獗, 软弱的电影理论家必然是从启蒙始, 以教化终。

二、 影戏说

总体评价:影戏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的最初的尝试,?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总结了经验, 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电影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它也确定了中国电影民族艺术的发展方向,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 软性电影论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电影创作领域, 还有另一股创作潮流——“软性电影” , 与“左翼电影”一起影响了当时的电影创作。

1933 年 3 月, 刘呐鸥创办了《现代电影》 。软性电影的代表黄嘉谟、刘呐鸥等人以《现代电影》等杂志为基地, 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理论的核心是攻击新兴电影(左翼电影) 理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形式美学论” 和娱乐本位电影观。

四、 左翼电影理论

1931 年, 左翼剧联提出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 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 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的主张, 提出了理论战线的建设和对各种反动电影理论及其作品斗争的任务, 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 这一时期的电影就被称为左翼电影。

五、 反侵略战争中的国家电影理论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0 年代前期是电影理论发展的低潮。中国电影社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世界电影理论的发展进程, 一些理论家鼓吹建立国家电影体制, 为国家垄断宣传媒介提供理论依据, 这正合国民党政府的意愿, 形成民族战争战时体制下的特殊电影理论。
这个时期的电影社会理论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 重视政治层面, 却忽视了社会文化层面, 因此理论成果远落后于创作, 在总体上与当时电影创作高峰并不相称。

六、 新时期关于电影本体的论争

“文化大革命” 以后, 中国重新开始了电影理论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主要成就是对电影本性的探讨。

七、 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

60 年代初, 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道路这一新的课题在理论上引起了重视。
80 年代, 关于电影民族化问题的研究在 60 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这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主张的具体和深入的阐述上,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口号本身的反思上。其中, 坚持电影民族化口号并对其内涵作了较为系统阐述的有罗艺军。

八、 谢晋电影模式

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谢晋创作从 50 年代到 90 年代, 影响很大。1986 年, 引发谢晋电影模式讨论。

谢晋模式:包括谢晋电影创作所反映出的爱情模式和叙事模式。在两种模式中:主人公经过一番磨难后一般有两种结局, 要么在政治和爱情的打击下获得解放, 要么因承受不住压力而走向崩溃或灭亡。

九、 第四代的电影艺术观念(再探索时期)

十、 第五代的电影艺术观念(再探索时期)

十一、 第六代的电影艺术观念(市场化时期)

十二、 习近平文艺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

第一, 要把握中国文艺的新常态, 为中国特色电影理论注入新内涵。
第二, 要认清世界电影的新生态, 为中国特色电影理论赋予新使命。
第三, 要追踪电影本体的新动态, 为中国特色电影理论提炼新命题。
十三、 补充

1、?《电影的锣鼓》

1956 年, 在党的“双百” 方针鼓舞下, 上海《文汇报》 专栏讨论国产影片为什么这样少, 并提出批评性建议。当时的党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钟惦棐以评论员身份发表《电影的锣鼓》 一文。

2、?《创新独白》

瞿白音于 1962 年第 3 期《电影艺术》 上发表了《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 一文, 针对当时电影创作公式化、 概念化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抨击。他强调了一种艺术家的首创精神。

3、?《丢掉戏剧拐棍》

1979 年, 白景晟发表文章《丢掉戏剧拐杖》 向传统的戏剧电影观念提出了挑战, 这是新时期探讨电影艺术特性的先声。

4、?《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1979 年, 张暖忻、 李陀发表《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被认为是再探索时期纲领, 第四代导演宣言。探讨中国电影落后时代原因, 倡导电影现代化。
特点:印证了巴赞长镜头理论, 其实是对巴赞的误读。中国电影形态上症结在于基本遵循戏剧电影模式。

5、?《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

1979 年, 张骏祥论文《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 针对戏剧“拐棍说”和“离婚说”, 提出提高艺术质量, 导演负责两方面:体现作品文学价值, 创造性运用好电影手段。

6、?《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在 1959 年发表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根据自己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 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电影剧作规律的认识。他特别强调电影创作的通俗化和形像化。
附录——各院校电影理论真题

院校及科目

电影理论

资料馆专硕

第七艺术宣言

北京电影学院

中外电影史论

吸引力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

编剧研究院

上镜头性、《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艺术研究院

818电影艺术史论

库里肖夫效应

上海大学

714电影创作基础

镜像理论、俄狄浦斯情结

上海大学

学硕产业题

后人类主义

重庆大学

影视艺术理论

爱森斯坦五种蒙太奇、吸引力电影、巴赞理论中国化

武汉大学642

电影作者论

华东师范大学

846

电影眼睛派、电影火车效应、克拉考尔、上镜头性

西北大学

学硕

贝拉·巴拉兹

西北大学

专硕

明斯特伯格

湖南工业大学

符号学分析贾樟柯

中山大学

电影死亡、《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电影与性别问题、巴赞的理论、互动影像

红色:均为后期班讲解,押题,练习过的内容。
蓝色:均为基础资料提及,基础课程讲解过的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