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光影空间设计)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光影空间设计)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专业)缩略图

本专业以研究“光”及衍生技术为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辅助下,进行现实和虚拟环境设计的理论和规律。在理论层面,探索以“光”为媒介构建信息传播、艺术传达和文化承载情境的理论体系,实现国际视野下专业理论研究的创新与突破。在应用层面,以设计项目为依托,以先导性研究为着力点,探索“艺术+ 人文+科技+生态+价值”五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和方式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和转化,进而为构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艺术、新传播样态提供理论支撑。
师资队伍
在环境设计系师资的基础上,专业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建设复合交叉学科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由 6 名硕士生导师构成,其中,兼职教授 3 人、在职副教授 3 人、博士学位 5人,从事城市传播、展演艺术、虚拟显示技术、视觉心理学、城市光环境规划、景观规划等专业研究。除了硕士导师外,师资队伍整合校内外的师资力量,覆盖了本专业方向所应包含的城市研究、智能媒体研究、数字艺术文化学等专业。
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虚实共构空间的光环境艺术与游戏设计、环境戏剧、声音环境设计与理论、光环境艺术与城市传播等。
2.科研平台
基于产学研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光环境设计联合应用中心”,联合“中传清华同衡光环境联合实践中心”、“中传笔克展演实践研究中心和“良业光智慧馆智慧教学空间”开设戏剧光环境、景观规划、室内光环境、文旅光环境等方向的教师工作室或工作坊,根据学生条件和兴趣进入工作室,订制培养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曾获国际照明设计奖师学会 iald、北美照明设计工程学会(ies)、教育部、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艺术基金、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照明学会、
北京照明协会等国内外、省部级各项大奖。有 30 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斩获高级别奖项,设计作品受邀参加高级别专业展览。在国内核心期刊《当代电影》、《装饰》、《戏剧》和国外杂志 culture
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光影空间设计)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专业)插图
-oriented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发表多篇论文。
4. 学术交流
本专业不仅重视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流,重视跨校之间的专业联合如中央美术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还重视与国际上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不同协会间如德国维斯玛大学、国际
人机交互学术委员会等保持更多的学术交流。
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四大领域:其一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运营策划等相关部门;其二是文旅公司,地产公司,各类设计院;其三是新兴的各类传媒公司、创意公司、数字媒体艺术公司;另外还有一些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工作。
2024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二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招生人数:
预计招收7人(含推免3人)
【2024】783主题写作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2024】883人文社科基础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本文具有一定时效性
咨询课程可以点击主页看签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