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详解017智能法(数据法)华政考研新设复合型专业(zhuang智)

专业详解017智能法(数据法)华政考研新设复合型专业(zhuang智)缩略图

专业详解017智能法(数据法):华政考研新设复合型专业

【总体介绍】

(一)智能法学科设置背景
法学应当与时俱进,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秩序问题,网络法、数据法及人工智能法等无疑成为未来社会的基本法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应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数据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华东政法大学于2020年在法学一级学科下增设“智能法学”二级学科,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以加强对网络、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法律研究,凝炼这些法域的共同特征,形成共同话语体系和规律,助力于该领域法律规范的形成和发展。设立“智能法学”二级学科不仅是华政主动对接未来社会发展、回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积极回应国家需求、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升级的必由之举。
华政智能法学科旨在搭建学术、政府、司法、产业之间有关信息网络、数据及人工智能引发法律问题的对话平台,每年固定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专题研讨活动。智能法学科带头人高富平教授发起的“数据驱动中国”共同体,通过“专题研究+论坛”为主要运作方式,已经政产学研各界的交流合作平台;2019年以来,华政与杭州市合作共建了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也已成为互联网全领域、各行业的整体思考、共识凝聚、长远规划和协同行动的重要平台,也是智能法学科的重要建设依托单位,并在杭州设立了本学科博士后工作点;2021年,华政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共建了上海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亦成为本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未来智能法学科还将继续推动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二)智能法学科概况
智能法学专业作为华政新设置的专业。本专业于2020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并在整合校内既有研究力量的基础上,搭建新师资和研究团队,协同行业和学界力量,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智能法学教学与研究平台,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智能法学人才。
智能法学科下设网络法、数据法及人工智能法三大方向,其中网络法是基础,它研究泛在网络在社会生活和工商业场景中应用带来行为规范和责任问题,使网络成为造福人类福祉的工具;数据法是桥梁,泛在网络生成的大数据成为人类知识生产的新资源,数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数据资源利用秩序是数据经济时代的重要法学前沿问题;从数据中挖掘新知,预测未来,智能决策,而促进入工智能应用,防范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有害后果成为人工智能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网络法、数据法和人工智能法构成有机的统一体。设立“智能法学”二级学科是华东政法大学主动对接未来社会发展,回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的战略部署,将发挥华政在三大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为建设一流政法大学做出贡献。
智能学科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领域积极发挥功能和创新发展:第一,智能法学下设网络法、数据法及人工智能法三大方向,形成既相互联合、又彼此独立的“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第二,智能法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法律基础和优秀研究能力、既精通法律又掌握一定算法编程技术的智能法高端人才;第三,依托上海、杭州和华政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数据法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协同各界力量在政产学研之间搭建有关网络、数据及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交流平台,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需要。
(三)师资队伍
华政互联网法治研究院将承担智能法学科的建设任务,已经初步形成一支以“核心专职团队+本校兼职师资+实务部门兼职师资”为基本结构的师资队伍,现有校内外专职、兼职师资15人。现有师资力量均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三年来出版专著多部,在cssci刊物或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承担各类纵向和横向课题以及政府决策咨询课题近20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服务和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智能法学科带头人、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高富平教授自1999年起深耕于财产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和数据法领域,在高富平教授的带领下,智能法学科正在健康茁壮地成长。与此同时,智能法学科每年对外招聘各层次的师资力量,组建和建设一支智能法学的核心师资力量(专职教师)。
(四)课程设置
智能法学专业设置了网络法、数据法和人工智能法三大主要研究方向,形成既相互联合、又彼此独立的“三位一体”的培养范式,基本涵盖了泛网络时代和智能化背景下所有的新兴法律领域。智能法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严谨的法学思维、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而且能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交叉研究能力。
本专业目前拟针对智能法学硕士研究生开展下列课程:民法学专题研究、宪法学专题研究、数据科学与算法基础、数据法学(含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法学专题研究、人工智能法专题研究、法学方法论与论文写作、数字经济法、数字知识产权法、网络与数据安全法、数字政府法律专题研究、数字贸易法与数字税法、智能法实务与前沿问题研究等。
(五)人才培养
智能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重视与政产学研各界的合作。在校内依托互联网法治研究院、上海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数据法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与上海高院、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杭州市政府、杭州中院、杭州互联网法院以及全国各大型互联网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校外机构均建立了全方位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合作研究和参与实践的机会。
(六)招生与考试
智能法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严谨的法学思维、全面的法律执业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系统深入的研究能力,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知识并精通计智能法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及研究型法律人才。
智能法学科招收智能法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同时设有智能法专业法学博士和博士后等各层次的人才培养。智能法学科将于2021年下半年进入华政全日制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招生目录(博士招生目录最终以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2022年度正式招收第一届法学硕士研究生,同时在法律硕士设立智能法方向。
预报考华政全日制智能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须报名参加于年底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初试合格后,须经过学校组织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复试考核(包含本学科专业面试)。具体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及考试范围请关注华政官方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导师介绍】

1、金枫梁副研究员
学院:法律学院
专业:智能法学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3039@ecupledu.cn
个人资料个人简介
金枫梁,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数据法与反垄断法等)、宪法专题与法学理论,先后承担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与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办公室课题,上海市司法智库重大课题,并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发表在《法学研究》、ssci等刊物多篇,出版专著1部,2019年入选上海教育法学人才计划。
教育经历2009.10-2014.10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2021.1-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研究员
社会兼职1.上海交通大学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上海市港澳基本法委员会理事
3.上海市民建法制研究委员会委员
开授课程硕士生:数据经济法(数据竞争法)等

2、高富平
教授
学院:法律学院
专业:民商法、智能法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gaofuping@ecupl.edu.cn
个人资料高富平,法律学院二级教授、民商法博士组组长,智能法学科带头人,任财产法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民法研究中心主任、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商务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财产法,电子商务法和网络法、知识产权和数据法。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服务和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首席专家,出版著作25余本、发表论文100余篇。
社会兼职担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互联网与信息法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法学会网络治理与数据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和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专家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专家
上海市政府数据开放专家委员会成员
上海市数据交易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知识产权库专家
开授课程本科生:房地产法
硕士生:物权法: 新闻侵权(传媒法制专业);数据法(智能法)
博士生:法律学前沿问题研究;民商法前沿问题研究;数据法
学术成果民商方向:
代表论文:
《不记名奖券之法律性质》《浅论行政许可的财产属性》《公有私有的法律含义–一种新的公有和私观念》《市场经济改革与中国财产权利体制的再造》《汽车登记效力探析》《平等保护原则和私人物权制度检讨》《农村土地财产化论纲》《国家所有权实现的物权法框架》《物权法上的保护原则及其实现》《物权法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不动产物权登记,物权法与现行法的衔接问题》《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法定位问题》《我国不动产物权判定的规则》《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及其立法选择》《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化研究——《物权法》《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之完善》《农民集体土地再物权化:民法典编纂的使命和策略》《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解析及制度意义》《重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和制度需求》等论文。

3、侍孝祥
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专业:知识产权法、智能法
导师类别:副教授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侍孝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版权法教研室主任,兼任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秘书长,曾任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助理(交流)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法律事务部主管(借调)。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网络信息与数据法。先后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ph.d.),以及华东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和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作为澳大利亚联邦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cci)的研究员和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研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被借调至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法律事务部和上海世博会参展者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任主管,并先后荣获中共上海市委授予的“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五带头’共产党员”称号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委联合授予的“世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称号。
教育经历
2001.9-2003.7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2003.9-2006.7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2006.10-2010.3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t)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3—2012.3 澳大利亚联邦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cci),博士后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10.3-2010.12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法律事务部主管、上海世博会参展者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管(借调);2020.7-2022.6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助理(交流);2010.3- 至今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副教授。
社会兼职
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秘书长
开授课程
本科生: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全英文)、数字版权法(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硕士生: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著作权法专题研究、知识产权法(全英文)、网络法专题研究
留学生:中国知识产权法(上海市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示范性课程)

4、王镭
法学博士,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研究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处长(挂职锻炼。研究领域为数据法、人工智能法等。

5、云晋升
法学博士,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研究员。研究领域:数据法、财产法。

【报录情况】

智能法为华政2022届新专业,招生共7名,其中3名推免,4名考录。
23届复试线为347分,报录比为9.3(相当于平均每9个人考试中只录取1个)。
24届复试线为338分。
实际考生分数构成如下:
2023届华政法学硕士入围复试的考生的【智能法】分数排布情况:
2022届华政法学硕士入围复试的考生的【智能法】分数排布情况:
2023届、2022届华政学硕考研【智能法】情况分析:
1、平均分
2023届华政学硕【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智能法】的【平均分】为【119分】
2022届华政学硕【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智能法】的【平均分】为【119分】
2、高分段
2023届华政学硕【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智能法】的【高分段(≥120分)】的人数为【2人】
2022届华政学硕【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智能法】的【高分段(≥120分)】的人数为【2人】
3、最高分
2023届华政学硕【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智能法】的【最高分】为【124分】,【最低分】为【112分】总分最高分为【358分】
2022届华政学硕【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智能法】的【最高分】为【129分】,【最低分】为【110分】总分最高分为【372分】
4、综合分析
2023届智能法相对简单!
2022届智能法的基本所有数据基本“正常”!
但智能法考试人数偏少,招生人数也少!数据参考价值并不具有绝对性!
另外,华政智能法出题非常细节,且有选择题,这在华政所有学硕考研专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5、结论
综合来看,2024届同学,智能法专业课【基础分/目标分】应当定为【115分以上】


【考察和内容】
以下为2023届华政智能法考研回忆版真题

一、单选(略)二、多选(略)三、判断题(略)
四、简答题
1、数据处理中个人权利
【命中统计】精讲笔记第二篇第三章第四节
2、网络运营者数据安全措施
【命中统计】精讲笔记第一篇第四章第90条
五、论述题
个保法中去标识化和匿名化及数据流通意义
【命中统计】精讲笔记第一篇第四章“《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八章的法定概念”知识点及第二篇第七章第二节
六、案例题
1、ip属地是否是个人信息?
2、公布ip属地是否合法?依据为何?
【命中统计】本题开放题,一方面知识点可以参考精讲笔记中有诸多关于个人信息的概念和法定定义等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以下为2023届华政智能法考研复习内容目录
第一篇 数据法基础理论
序章 本篇复习分析
第一章 数据法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源流和渊源
第四节 重要规则解读
第五节 基本原则
第六节 其他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个人数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据、隐私和个人信息
第三章 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数据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类型化概述
第二节 具体类型的数据
第三节 抽象类型的数据
第四章 其他基础概念

第二篇 数据法综合理论
序章 本篇复习分析
第一章 数据保护与利用法律关系和法律制度
第一节 数据保护和利用概述
第二节 数据利用和保护的法条解读
第二章 个人数据保护原则
第一节 数据保护原则概述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确定的原则
第三节 《数据安全法》确定的原则
第三章 个人数据主体权利
第一节 数据主体及其权利概述
第二节 数据控制者及其权利义务
第三节 数据处理者及其权利义务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个人数据利用行为
第一节 收集
第二节 使用和处理
第三节 《数据安全法》中的数据处理规则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数据处理规则
第五章 个人数据保护制度和措施
第一节 个人数据保护制度和措施概述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和措施
第六章 数据开放法律制度
第一节 数据开放概述
第二节 《数据安全法》中的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制度
第七章 数据流通及交易制度
第一节 数据流通和交易概述
第二节 《数据安全法》中的数据流通和交易规则
第三节 数据跨境流通和保护
第八章 数据安全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据安全法》中的重要规则
第九章 数据财产法
第十章 数据治理
第一节 数据安全的治理
第二节 数据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三篇 数据法历年真题(回忆版)
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智能法考研真题
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智能法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华东政法大学2023届智能法考研真题
华东政法大学2023届智能法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培养方案和研究生课程】

2022级法律学院 智能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专业
智能法学(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专业代码:0301z8)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原来已有的一定法学根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巩固法学的理论基础、更进一步扩大人文学科的知识视野、更进一步提升智能学知识水平,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法学学者的敏感思维、钻研问题的探索精神和精通实践的务实作风的智能法学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智能法学。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如确有必要,经本人申请,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教育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至两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包括正常学习、保留学籍、休学和延长学籍在内的年限之和累计不得超过5年。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未完成全部学业的,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五、培养方式
(一)实行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制。
(二)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个人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教育院备案。课程学习时间为二年,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三学年进行硕士学位候选人中期考核(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后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预答辩和答辩。
(三)一年级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培养方式。课程教学讲授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成果和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巩固已有的专业基础,扩大知识视野和拓展理论深度,加深知识底蕴的积累,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问题和发展方向,为能够深入从事创新性研究打好基础。
(四)二年级以课堂研讨为主要培养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从讨论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兴趣,确定个人的研究发展方向。
(五)强化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了解本专业文献检索的方法,增强硕士研究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设定1学分的实训学分。
(六)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硕士研究生积极主动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配合导师进行理论学术研究,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确立研究方向自选科研课题,并设定5学分的科研学分。
(七)重视学术训练等培养环节,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学术讲座不少于15场(次),并设定3学分的讲座学分。
(八)加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社会实践或者教学活动,能够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活动,并设定5学分的实践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采取学分制。总课程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必修课8学分和选修课10学分。
(一)学位课(共计19学分)
1.政治理论课
(1)理论与实践(36课时,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
2.第一外国语
专业外语(72课时,4学分)。
3.核心课
(1)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54课时,3学分);
(2)数据法学(54课时,3学分)。
4.专业课
(1)网络法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
(2)人工智能法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
(二)必修课(共计8学分)
(1)法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
(2)法学论文写作(18课时,1学分);
(3)数字经济法(含数据竞争法)(54课时,3学分);
(4)数字知识产权法(54课时,3学分);
(三)选修课(共计10学分)
1.限制性选修课(限选2门,4学分)
(1)个人信息保护法(36课时,2学分);
(2)网络与数据安全法(36课时,2学分)。
(3)数字政府法律专题(36课时,2学分);
(4)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法(36课时,2学分);
(5)智能法实务与前沿问题(36课时,2学分)
2.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6学分,必须包括1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和2门本一级学科课程。)
七、科研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当在申请答辩前,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及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学校相关规定(科研要求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最终审核通过版本为准)。
八、质量标准
智能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当被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数据法治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智能法专门人才。
(一)在规定学习期间内成绩合格、修满学分,课程考核及其他培养环节考核符合《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办法》《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细则》。
(二)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听、说、读、写水平。
九、考核方式
(一)学业考核
学业考核是检验和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每学年度需对硕士研究生就本学年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一次学业考核。学业考核由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负责,并依据学业考核结果评定学业奖学金。
(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其他培养环节并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以《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为准,主要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经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的研习。
(三)毕业和答辩资格审核
上半年一般为3月份,下半年一般为9月份进行毕业和答辩资格审核。毕业和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学分审核、科研成果审核等。
十、学位论文
(一)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提请授予学位。除答辩申请事项与表决规则有特殊规定外,一般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要求和程序相同。
(二)学位论文写作是对研究生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与考核,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本专业范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三)导师应当加强对学位论文各环节的指导。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文献和从事必要的调查研究,在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具体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并参加开题报告会,经开题小组审阅评议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四)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和现实性的要求出发,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具有独到见解和一定创新。
(五)为配合学位论文,导师应鼓励硕士研究生尽可能展开前期研究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
(六)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

【复习所需资源汇总】

华政考研数据法(智能法)主要用什么考研?
使用以下资源为主!

一、华政考研636数据法学复习教材资源汇总

二、华政考研801法学综合复习教材资源汇总

【经验和复习介绍】

但凡以[学]为名,必载深厚之基、必孚通说之见、必纳云从之人。智能法[学]亦当如是。
当前市面上有关智能法学的著书立说虽多但杂,理论之说体系未稳,通说之见也难言已成,当然,更重要的是,华政并未就智能法学的考察设立明确的知识点大纲,而是泛泛的圈定范围。所以,笔者受邀编写本辅导资源的同时,难免心中惴惴。
但,笔者在收集资源、与人探讨的过程中,亦感此事也是一个契机:将智能法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考查,本身就是一件开拓性的事情,你们,和我,都是此学科建设的砖瓦,深厚之基正是吾辈、后辈、乃至多代人的努力浇筑而成,通说之见亦是在不断的实践发展、知识碰撞中塑造成型,云从之人是你,是我,也是之后所有为智能法主动或被动的吸引而愿意钻研其中之人!一起加油!

一、智能法学考什么
华政智能法学考察四门课:英语、政治、专业课(数据法学636)、法综课(法学综合801)。其中:
1、英语和政治全国统考。
2、801法学综合试卷是华政自主命题。虽然是华政自主命题,但并非智能法学的老师命题,而是华政学硕统一命题,换言之,包括智能法学在内的华政绝大多数学硕,都要复习801法综,这点上,智能法学和其他法学专业并无区别。
3、636数据法学也是华政自主命题的卷子。智能法学和其他华政法学硕士的区别,就是数据法636这一门课。
2023届华政考研大纲列举数据法学636知识点范围如下(与2022届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数据法基础理论:数据法基础、个人数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数据等基础概念。(60分)
数据法综合理论:数据保护与利用法律关系和法律制度;个人数据保护原则;个人数据主体权利;个人数据利用行为;个人数据保护制度和措施;数据开放法律制度;数据流通及交易制度;数据安全法;数据财产法;数据治理。(90分)
【2024届同学也即按照上述范围进行复习】
本精讲资源就是为大家复习数据法636准备的必备资源,也是唯一所需资料。

二、智能法学怎么学
1、关于资料
应对数据法636专业课,只需本资料即可,典型的有关数据法的最新法条观点和解读、理论知识点、论文观点、比较法知识点和其他基础知识点基本都能在本笔记中找到对应的可供出题的复习内容。
同时,本资料也是一再筛选、调整、精选后的结果,参考文献多达300万字,综合各家之言、配置法条逻辑、辅以论文观点、精选可考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洋洋洒洒30余万字,对于一个新兴专业来说,这样的复习基础和“底子”已经非常丰厚。
2、关于出题模式
2022届是智能法学第一年招生,根据已有真题(回忆版)来看,主要考察单选(10题/2分每题)、多选(10题/3分每题)、判断(10题/2分每题)、简答(2题/10分每题)、论述(1题/30分每题)、案例(1题/30分每题)。
其题型之丰富、题量之多,基本可以说是华政之最。且从出题内容来看,非常注重细节知识点考察和法条考察。
2023届真题(回忆版)显示,智能法专业课的考察模式预计会在近几年内保持前述情形。
在使用笔记时,可以先浏览本笔记最后附上的真题(回忆版),熟悉出题方式,了解大概的出题形式,这样在看笔记时能更有针对性。
3、关于理论基础
本专业理论基础在于《宪法》《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中所涉的与信息、数据有关的基本原理,和部分比较法视野上的观点,比较法上的一些理论相对晦涩一些,且与我们常用的语词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此类原理相比传统的民刑理论而言已经相对简单,所以主要靠背诵。反复记忆是基本,推荐的记忆方法
专业详解017智能法(数据法)华政考研新设复合型专业(zhuang智)插图
是“关键字”记忆,记住了关键字,答题时如果不能完整的记下来,可以根据关键字自己展开。
4、关于具体知识点
本专业诸多知识点涉及到的法条或规则出处相对较多,而且诸多法条之间出现或大或小的重复性和差异性,这是复习的难点,也是本资料编写时候的难点,另外,诚如前文所言,知识点对应的很多“理论”目前来看尚处于“各说各话”阶段,援引也是各有不同,甚至出现同一个知识点反复出现在不同理论之下且各有差异的情况。
我们给到的建议是:很多知识点的确具有内容上的延展性和考察方式上的多样性,可以独立成题,也可以关联成题,不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看到重复知识点就不看,而是应当将其对应到本笔记具体的复习体系中,每次看到都单独复习,并加深下印象。
重复性具有一定相似特点的内容以及差异化对比性的内容必看,包括前后法条对比、前后知识点具体内容的差异、前后知识点所处体系位置等,凡笔记保留的,不可“选择性”学习,而应当尽可能全面把握,比如,“简述数据安全法中对数据的保护原则”、“简述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数据保护的原则”和“简述比较法视野上典型的数据保护原则”,对应的知识点内容其实是重复又有差异,不可不看,也不可选择性看,而应首先掌握每个内容对应的体系位置,其次掌握各部分原理可供替代使用的通用理论以减轻复习负担,最后从复习牢固度角度和应对答题的角度掌握各点之间的差异性以加深背诵印象和能应付考试出题。
5、关于法条
本资料中有诸多对法条的分析,一般来说,重要法条必背!什么是重要法条?简单试举几例:关于概念的法条、关于原则的法条、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法条、关于数据法重要规则如同意知情规则、分类保护规则、分点列举的例外规定的法条等。对于非重要法条,可以选择性背诵或不背,而是仅对其背后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6、关于论文
本专业涉及的论文实在很杂,而且诸多文章介绍的都是比较法中“晦涩”的制度借鉴或我国《数据保护法》《个人信息法》出台之前的观点阐述,行文上往往带有比较大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内容上与当前最新的我国有关规则出现了矛盾或不匹配的情况,并不符合一般的考试规律下的知识点要求,所以本资料选择其中具有可考性的知识点进行了汇总和添加,融入了本资料行文之中。但并不建议大家单独去找论文来看。

三、具体复习方法
(一)第一遍:梳理为主,背诵为辅
1、梳理
梳理,就是在尽可能快的先建立框架感的基础上,快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大概意思,梳理工作的完成度直接影响之后每一轮复习的效果。具体而言:
(1)建立框架感:框架本身难说具有可考性,但框架却是任何主观题考试不可缺少的辅助性学习方法,看任何知识点,先建立框架感,通过翻书的方式梳理知识点的体系将有利于你记忆当前知识点的牢固度,也有利于你形成整体复习意识,架构关联感。
举例:比如目录,其实就是天然的框架感,再如笔记每章的框架图,也是直接现成的框架构成,通过阅读这些体系性的内容,可以让你的复习更加具有“视野感”,同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回到这些体系性的框架上来,让你的复习更有“整体性”。
(2)快速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大概意思:梳理的本意其实就在于此。宏观上把握具体知识点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就是快速梳理,梳理的程度只要是理解要义即可,不用过于纠结细节,否则就不是梳理,而是直接复习或背诵了。同时,务必注意,本文所述梳理,当具有一个隐藏含义,即强调梳理的“速度”。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会产生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分不清楚什么是梳理什么是背诵,其中关键就是,梳理一定要快速,如果你梳理的很慢,那还不如直接背诵效果好!既然你想要梳理知识点为主进行这一轮复习了,那隐藏含义就是你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万不可在某一轮复习中,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一会想着梳理知识点(快速且以理解意思为主),过一会又想着背诵知识点(细致且速度可以慢一些)
2、背诵
这里的背诵,并不是常态意义上的“背下来”,而是针对你所梳理出来的内容,进行记忆!如前所述,你梳理出来的东西主要是两点:
(1)框架感的记忆:这种记忆不用很细致,只需要模糊记忆即可,目的是让你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体系。喜欢用框架复习的同学,这种感受会很深:框架背诵下来,感觉其实真正考试的时候用处也有限,不背,感觉又不甘心不踏实。所以我们推荐的是框架只需模糊记忆即可,不用很细致、很牢固。
(2)每个知识点大概的意思的记忆:同样,这种记忆不用过于纠缠细节,但必须记下来,而不是看一看就跳过。很多第一遍“看书”学习的同学会有这样的问题:看完一遍后,第二遍看的时候发现第一遍看了等于没看,脑子里还是什么都没有,各种原因,其实还是你没注意在第一遍看的时候的方法。我们推荐的是你不仅仅是“看一遍”,而应该是“梳理”,为下一遍打基础,所以,对每个知识点大概意思的“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出现“看了等于没看”的问题。
如标题所述,以上两点的关系是:梳理为主,背诵为辅,两者的关系不要搞混了,不然,你的第一轮复习之旅可能不如想象中那么效率。
(二)第二遍及以后:背诵为主,训练为辅
1、背诵
这里的背诵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以考试答题为目的的记忆复习。背下来是基础,否则考试无东西可写,背的快、背的牢是目标,每一轮都应该更快、更牢。
(1)背下来:背诵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关键词记忆、框架式记忆、温习式记忆等,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最终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让你能够掌握知识点能够答题,答题在这里起到很重要的约束作用,即:一切不以答题为目的的背诵都是非效率的。此点切记!
(2)尽量在保证背诵牢固度的基础上追求背诵速度。背诵牢固度是最基本的要求,某种程度上,为了记得更牢,是可以适当牺牲一些效率的,所以,背诵牢固度是背诵的首要的要求,其次才是复习的效率性。从复习全程来看,复习效率性也很重要,每一轮的复习,你都应该提高复习效率,“熟能生巧”“越看越快”在考研复习中也是适用的,但也和第一遍的梳理效果有关,和每一个上一轮的复习效果有关,如果你第一遍梳理的效果很好,那第二遍看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更快一些,同样,如果你第二轮复习的相对更牢固,那第三轮看的速度肯定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往往呈现这样的状态:看的好的同学往往越看越好,还能越看越快。如果你看的不好,看的不快,建议从上一轮复习上找问题,想想,上一轮我复习的时候哪里没做好,然后去纠正。
2、适当训练
本专业由于新设,真题较少,但从主观题考试来说,其实影响并不算大
(1)一方面,你可以参考本笔记后附的2022届真题(回忆版)和法综里的出题模式和套路。
(2)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从本资料每一章里面找到模拟题,尝试看完每一章去解决下这些题目,适当训练答题方式和熟悉度。
本资料中,针对数据法的知识点专门出了每章的模拟题,应该说,已经能够呈现本专业所有可考性的问题问法了,比如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辨析、名词解释、论述、材料分析、案例探讨,这些题目,一方面可以检验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当成出题模式的参考,为你提供复习具体知识点的思路,望好好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