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强化课前公式大测试第41天(1)数一…来自考研数学周洋鑫-微博

24强化课前公式大测试第41天(1)数一…来自考研数学周洋鑫-微博缩略图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我不想把它称作经验贴,现在网上有关新传备考的经验贴到处都是,看多了觉得经验贴也都大同小异。我只是想把自己这两年的经历、困惑、彷徨与成长真实记录,希望能给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一些启发。

两年备考期间我看过很多经验贴,但我自己的感觉是我看的越多反而越迷茫。有的人说要自己整理专题,有的人说不需要自己整理专题;有的人说英语单词背完再开始写真题,有的人说直接通过真题背单词…信息盈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无论是考研考公考教资还是找工作面试旅游追喜欢的人,都有所谓的过来人或专家分享各种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经历过后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上,我们是无法从别人的经历经验中去学习的,因为我们只能从自己走过的弯路和摔过的跤中汲取教训。

我在这篇文章中不会给建议,不会说你应该这样做或者不要那样做,我只会尽量客观记录我在各个阶段做的事情,然后你们结合自己的进度和学习情况去不断地摸索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开头先介绍一下自己?

二战跨考,本科工程造价

一战浙大新传362,政治67,英语一80,专业课一109,专业课二106

二战西安工业大学新传416,政治72,英语二83,专业课一133,专业课二128

一、序
在过去的23年里,我几乎经历了所有大考的失败。

初中时我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性格好人缘好,我几乎可以和所有人做朋友,从乖学生到小混混,我都能和他们玩到一起。初中三年我的成绩基本上一直是年级前5,照这样的水平正常考上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的快班是没问题的,结果我中考考了年级21名,这是我初中三年考的最差的一次,最后分配到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的普通班。

过习惯了初中三年被别人称赞和夸奖的生活,进入高中后发现周围优秀的人那么多,他们不仅家庭条件好而且还长得好成绩好,对比之下我是如此的普通甚至是差劲。于是高中的我就形成了一种很拧巴的性格,简单来说就是又自卑又自负。一方面觉得自己曾经受那么多同学老师的喜欢,我是一个优秀的人;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皮肤不好长得不好家庭条件不好而低人一等。

高一时学习不算努力,我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又不允许自己太过堕落,于是凭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倒是能一直考个班上前20(我们班70个人)。高二时突然醒悟,寻思着我这成绩不行啊考不上好大学了,于是就开始发愤图强,成为我们班著名的钉子户,一天到晚都坐那学,后来我的物理硬是从年级倒数(850多名)考到了年级正数(100名左右),我的总成绩排名也基本上一直保持在班上前10,年级330左右的样子。我们学校那一届过一本线的好像大概有550个。然后我高考再次经历了滑铁卢,当时一本分数线是512分,我考了505,应该是年级600多名,这是我高中三年考的最差的一次,然后就去了西安的一所二本院校(后来在我快毕业时升一本了)。

高中三年我过的挺痛苦的。那时候我认为我的价值要通过别人的喜欢来证明,只要大家都喜欢我,就说明我是一个优秀的女孩。于是我就按照网上的那些文章“好女孩要善良、不说脏话、不吵架、不歧视他人”等等这类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也确实在班上跟大家都玩得来,尤其是跟我们班几个最帅的男生玩得很好,这样满足了我的虚荣感。但是想要迎合所有人就一定会失去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所以我高中时就是表面看着很开朗很有趣,实际上内心很痛苦也受了很多委屈。

上了大学我决定要改变,我不要再去迎合别人了,我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不在乎他人评价的酷女孩。但那会的我依旧是非常拧巴的性格,我总是装作很酷满脸不在乎的样子,实则还是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大学期间我学习也还算认真,也做过挺多兼职的,说虚度倒也不算,但确实很没有目标挺碌碌无为的。

第一次考研我就直接定了浙大,那会就是心里憋了口气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平庸(现在想感慨一下我大学真是把自卑又自负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一战时确实很努力,从3月份开始备考就基本上是早6晚12,但我最终依旧没考上。

说了这么多,我确实是一个总在失败的人。以前的我总是怨天尤人,想不通自己为什么平时都不错但是逢大考就失误。其实现在想想,考试本来就有运气成分,我们只能做好能做的,剩下的运气就交给老天爷吧。不过我始终相信,人生的运气是守恒的,在年轻时不走运,以后就会走运的。

二、一战备考
刚上大学我就决定要考研,毕竟高考的失利让我一直很不甘心。2019年年初我就决定了要考新传,当时就是觉得自己中考高考数学都没考好,然后就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想要考个不考数学的科目。当时恰巧有学姐跨考新传,我就想那我也考新传吧。本来刚开始定的武大,后来又看到了浙大也有这个专业,我之前去过浙大紫金港校区,很喜欢那里,最终就决定考浙大。其实现在想想,我在选专业和选学校的时候非常鲁莽,仅凭着一腔热血就决定要考,这样对自己挺不负责的。

3月份回学校我就开始泡图书馆了,每天的作息都是早6到晚12。暑假之前主要就是学英语和专业课,英语每天背单词,到了5月份时我开始写真题,最后到考前真题刷了四五遍的样子。专业课在暑假之前就是把几本书反复看了几遍,但那会我的学习方法都是错的,我片面的追求在暑假前要把书看三遍,于是只重量不重质,很多理论和知识点根本都没看懂,也没有结合社会现象去联想和发散。

暑假我回家备考了。刚开始是在我家附近的一所大学学习,每天都是独来独往,我在那大概呆了两个星期左右。有一天中午我吃完饭从食堂往图书馆走,看到一对小情侣在我前面非常亲昵非常开心,那会我心里突然很烦躁,走回图书馆后也一直很焦躁静不下心,看着别人愉快的恋爱出去玩,我只能苦逼的每天一个人学学学,就觉得心里很难受很不舒服。那天之后我就决定不去图书馆了,每天一个人在家备考,只要看不到别人玩,我也就不想了。

刚在家的时候我也会担心学不进去怎么办,恰巧那时我看到那年一位考上清华法硕的学长的经验贴,那篇文章看的我很感动,我还把它打印下来了,这两年期间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读一读,现在都被我翻烂了。好的文章真的会给你力量,我就告诉自己,这个学长也一个人度过了那些辛苦的时光,那我在家也可以。

我还做了笔记哈哈

暑假时我报了个专业课的辅导班,那两个月主要就是听课和背书,开始学政治,英语继续每天刷一篇阅读。因为许多经验贴都说要早点背书早点背书,于是我在7月份就开始背了。这里我又陷入了误区,我以为文科么,背背就好了,只要背了就能考上,那会我其实很多知识都没搞懂,虽然传播学教程我都看了三遍了,但是符号互动论、麦克卢汉什么的都不理解(这也反映了我之前看书根本不动脑子,只是把书看一看就完事了),我就开始死记硬背。当时一天背6个小时,有时候在家里一个人背,有时候跑楼顶上背,剩下的时间就分给英语和政治,每天学习时长大概在14个小时。希望看到这个的朋友们不要焦虑,我这种一味的拼时长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二战我基本上从来没有这么学过了。

9月份开学去图书馆重新占座,我占了个二人座,特别巧的是我同桌是我的直系学长,当时他是二战。我俩就坐在图书馆的最角落,后来我在图书馆认识了好几个朋友,她们都说对我俩印象很深,觉得我们两个每天都学得特别认真。那会每天都在图书馆外面背书,久而久之就熟悉了几个经常背书的面孔,大家也会彼此加油打气。我在图书馆交了很多好朋友,他们现在有的读研了有的工作了,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奔跑着。

我俩的位子

10月份我就进入了崩溃期,因为那会我才醒悟新传要做专题。之前也看过经验贴强调了专题的重要性,但是我看很多机构都卖专题的书,我想着那我就直接买一本吧。买了之后发现怎么这么厚啊,我哪学得完啊,于是整个人在十月份就开始崩溃-重建-崩溃-重建。其实这些辅导班为了押题会把专题做的面面俱到,这样下一年在招生宣传时他们就可以说自己的专题书压中了多少多少题,但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真题考察的方向不一样,我们是没必要关注那么多专题的,只需要以自己学校的真题为导向,整理出重点考察的专题就好了。

有一天我在极度焦虑的情绪下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不考了。那一瞬间的心情就是又惊讶又自责又悔恨,自己竟然萌生了弃考的念头,毕竟我是真的很想上浙大,我怎么能有这种念头呢。没考研之前听考研机构宣传说考研能坚持下来的只是少数人,中途有很多人放弃。那会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辛辛苦苦准备了快一年了连报名钱都交了,去考一下咋了,考不上算了呗,干嘛要放弃。可是当我自己经历了我才发现,是真的想过放弃,因为我太害怕面对那个结果了,害怕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却没有回报,人在特别无助和恐慌的情绪下的本能反应就是逃避。

11月底的样子是我的疲惫期,可能前期学太猛了,这时的我看到专业课就想吐,每天完全不想碰专业课。理智告诉我我必须得学专业课,但是那会我对专业书产生了一种生理性的厌恶,无论如何都学不进去。那会每天去图书馆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去了图书馆坐那就开始哭,看书看着看着也开始哭,因为觉得快考试了自己却看不进去书,非常自责。我就用这样一种状态持续到了考前,也就是说整个12月份我实际上是没怎么看过专业课的,我也挣扎过,但是挣扎无效。后来我就想着,就这样吧,我就坚持坐在考场上把题答完,不临阵脱逃就行了。考前两星期的主要做的就是背背肖4,看看书,最后我也坚持考完了。

备考期间总有各种机构宣传考研会有很多人放弃,坚持到最后你就强过一大半人了。但我想说的是:假的。事实上放弃的只是极少数,一战时我的考场里有60多个人,只有4个人没来;二战时我的考场里有30多个人,中途没有一个人放弃。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那些机构是怎么把这个“考研放弃热”给宣传火了的,让人以为好像自己坚持考下来就很了不起一样。

对我来说,考研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从高中到大学总是装作自己很自信,做什么事都一副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的同学跟我聊天说觉得我特别酷,很干练很自信。事实上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自不自信,只是所有的人都在教我们要自信,那我就觉得我应该自信,我假装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我上台演讲也假装一点都不怯场。但是考研这一年我突然变得很自卑,不太敢跟别人说话了,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以为是我报浙大,目标太高了,所以我会自卑,我的自卑都是因为考研引起的。直到二战这一年我经历了更多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我才慢慢发现,我的自卑并不是考研带来的,它是一直深藏在我的骨子里的,只不过以前我把它藏起来了,不允许它出来。考研时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备考,这一年的独处让我认识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考完我就去武汉玩了一趟,回到家是2019年12月28号,没过几天疫情就爆发了,然后我就在家待着开始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把火影追完了,每天从早看到晚,什么都不干。查分那天我没过,问了几个研友,都没过。说不伤心是假的,尤其是家长不仅不安慰你反而还给你泼冷水说“让你报低点你不干,报这么高怎么考得上”。那会就想着我不考了,有朋友劝我调剂,我说我不调剂,我直接找工作,挣两年钱自己再考。

三、二战备考
3.1决定二战
我一战失利之后就参加了春招,后来也找了个工作,网上实习了一个月左右,当时我还得过所有实习生中的第一名,这让我或多或少从一战失败中郁郁寡欢的情绪里走出来一点点,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看着周围那些平时没我成绩好的人都上岸了,心理着实难受,就又想着要不趁着有经验再考一年。我跟我爸妈说了我的想法,起初我妈不同意,她说让我去工作,但是我爸就说你想考就考吧。其实我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喜欢拿我不好的一些方面去跟其他人比较,从小到大我就是被她打击着长大的,这种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想自信自爱谈何容易呢。我说这个没有抱怨,我很爱我妈,她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只是客观的陈述这个事实,我也理解她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式家长中的缩影罢了。当然这些是我在二战时读了一些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书才想明白的,如果有跟我一样困扰的朋友,推荐你们看一看《被讨厌的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5月中旬我们学校通知开学,我作为湖北人,还提前去隔离了14天。在隔离屋里我整天都在弄毕设,闲下来时就想着二战的事,也就是那会坚定了二战的心。我给领导提出辞职,领导还挽留我说培训期间我挺优秀的让我再考虑考虑,然后我说我要考研,领导也就没说什么了,不过她的话确实也给我挺大鼓励的。

那一个月的工作经历让我暂时从考研失败中挣脱出来换了换心情,但是没考上的后遗症太强烈了,我整个人都给整趴下了,很不自信甚至很抑郁。那会因为已经决定要二战了,我就想着反正也没事,我就参加调剂试试,毕竟我也是过了国家线的。这时就到了我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我偶然认识了一个男生,他跟我一样大,保研到西安一所学校读研了。

那会因为疫情,我俩都被困在各自的学校也见不到,就每天聊天。我疫情期间在家胡吃海喝胖了10斤,涨到110,来学校一称把我给吓死了,我从来没有这么胖过。然后我就开始减肥,控制饮食+每天运动。当时每天就跟他约着一起锻炼,他每天跑步打卡,我每天跟他说我今天吃了什么,做了多久的运动。他也会 我找调剂,还会鼓励我,说我长得好看,性格好,很优秀什么的。那会他就像是我的救命稻草一般,我已经自我否定很久了,突然有这么一个人不停地夸奖我赞美我给我信心,于是我就慢慢喜欢上他了。

整个5月下旬都是在找调剂-减肥-和他搞暧昧中度过。6月初和室友去爬了华山,我们从大一刚开学就约着爬华山,一直到毕业才约到一起。还见了一个很久没联系过的朋友,拍了毕业照,6月7号回家开始备考。我二战的事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有我最亲的两个朋友知道。我就只想默默做事,考上了就去读研,考不上我就工作。

3.2择校
有挺多朋友私信我二战该怎么择校,我没有办法给你们建议,我只能说你们要认真分析一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自己能不能通过再来一年去规避掉这些问题。其实二战没考上也没什么,我身边很多二战失败的,找了工作之后也都过得挺好的,所以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确定了就好好努力吧。

我一开始是准备报武汉的学校的,我在西安待了四年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城市,毕业那天我还说我以后再也不会来西安了。那会我跟那个男生彼此确定了心意就在一起了,我就叫他放羊娃(因为他家有很多羊hhh)。我跟他说我不想因为谈个恋爱就影响我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我们可以先异地两年,以后找工作找到一起,他说可以。

我在择校的时候最主要就是参考各个学校的往年真题。如果是二战的朋友,你们可以看看几个学校的真题,判断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符不符合自己的风格。一战的朋友就根据地区、报录比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判断吧。

我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择校,定了武汉纺织大学,一战失利让我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只能考双非,然后复习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不甘心,想考个更好一点的,我就又换成武汉理工大学了。6月份那会每天没怎么学,一战之后玩太久了很难进入状态,再加上刚恋爱每天都很想他,那个月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长估计也就四五个小时吧。

有一次我俩聊天,那会快七夕了,他说要给我买东西,然后后来说着说着他突然说了一句“妈的 牛郎织女一年还能见一面 我们他妈的今年都见不到面 好不爽”,我说“没事 我考上了就去西安找你玩几天”,他说“玩几天有啥用啊 以后你也要去武汉读书 可能只能寒暑假见见 武汉离西安又远 上学期间都不能经常见面”。当时我就心想,算了我还是妥协吧,两个人在一起就要共同去面对问题,我还是考回西安吧。于是我在7月底又开始择校,西安的学校没有武汉的多,双一流中只有西交、西北大、陕师大、长安大学有新传专业。西交跟浙大难度差不多,我是不敢考了;西北大学和陕师大我又不喜欢,我不想去女生多的学校;剩下的就是长安大学了,我又不想跟放羊娃在一所大学,我还是想两个人有一些距离比较好,不然成天就在一起谈恋爱了也不学习了。所以最后我就从一些普通一本里面选,我想的是它必须比我本科好。最后我把几所学校的真题都看了看,定了西安工业大学。

这就是我的择校经过,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并且来来回回换了好几个学校。

3.3一战总结
一站失败了就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我是认认真真分析了自己一战没有考上的原因

我认为我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两点:

1.理跨文的学习思路没有转变

我高中是理科大学是工科,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文科的我以为文科只要背背就好,再加上看了很多经验贴都说要早点开始背书,于是我就想当然的把“背书”当做是最重要的任务。3-7月把参考书看了两三遍后暑假我就开始背书了,这里我就陷入了一个误区:书上的很多知识点我都似懂非懂,我所做的只是机械的背书,我只是为了完成“背书”这件任务,但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背书。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析一下背书的目的,希望大家也思考一下文科为什么要背书。拿新传的一道考题举例:请你谈谈对信息茧房的理解。这时我们需要写出 信息茧房是什么?信息茧房形成的原因?信息茧房的优缺点?再反思一下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

那这些答题的素材来自哪里呢?它来自于我们在理解信息茧房这个知识点基础之上所积累下来的答题素材。也就是说,首先,通过认真的、大量的阅读彻底理解这个知识点;其次,理解了之后,再挑选自己可能会用上的内容背诵。我第一次考研很多知识点并没有理解都是靠死记硬背。

2.没有自己的思考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为不想考数学而选择文科,但是结合我的亲身体验我想说:文科绝对不比数学简单,它比数学更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在答题时通过一步步的公式推导最后得出一个唯一的答案,但是对文科来说,没有标准答案,它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依旧拿信息茧房那道题举例,大多数人都能答出信息茧房的危害。那如何与别人拉开差距?如果你能答出学界业界对“信息茧房”的误解/信息茧房实际上并不存在(陈昌凤老师的论文),这样才能显示你丰富的阅读量以及深入的思考。而这些思考都来自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

我之前看过一句话说:如果你是理工科考生,你的答案与大多数人的不一样,那就说明你完了。但如果你是文科生,你的答案与大多数人一样,那也说明你完了。

那什么叫自己的思考呢?在我看来,读书时不能仅仅完成“读书”这个任务,而是应该多将书中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比如当你看到信息茧房时,你就可以想一想微博上肖战粉丝与黑粉的227大战这件事;看到数字鸿沟时,想想老年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提供健康码而被拒绝进站。随着你的阅读量增多,许多你一开始不理解的知识点在最后都能被你串成一个知识树。

总之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要为了背书而背书。读书、背书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能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答卷,平时的大量阅读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3.4各科复习
1、英语

我两年英语考得都不错,去年英语一80,今年英语二83。

英语的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备考资料

第一年: 绿皮的单词书+黄皮书+王江涛作文书+ 阅读课

第二年:单词书+黄皮书+ 阅读课

(2)备考进度

3-5月:背单词

6-7月:背单词+阅读一刷

7-10月:背单词+阅读反复刷

10-12月:整理作文模板并背诵+练完型和新题型

(3)备考方法

①单词

背单词其实没什么窍门,就是专注的背,有的单词你会读了,就可以像拼音一样把它拼出来。我一战时3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我买的单词书一共有50个单元,每个单元有80多个单词。我喜欢乱序的,好记一些,顺序版的容易记混。

第一遍背单词时很痛苦,因为基本上全是不认识的单词。我以一周为单位,周一到周六每天背两个单元(190个单词),周日不背新的,而是把这一周背过的单词再背一遍。

我在背单词时要求自己绝对的专注与投入。每天晚上我会用大概1个小时40分钟的时间背两个单元,第二天早上再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回顾前一天晚上背的单词,晚上再背两个新的单元。周日花2个多小时把这一周的再背一遍。我背完一轮用了一个多月。

一些不容易记得单词我会查点例句来 助记忆

第二轮背单词还是之前那样的方法,早晚都在背,但这个时候背的就快一些了,我1个小时40分钟能背4个单元。第三轮就更快了,然后就一直坚持背到考试那一天就行了。

②阅读

我是大概5月下旬,单词完整背了3遍之后才开始写真题的。之前背了一遍也尝试写过一套真题,但是写的很差,因为很多单词不认得,我就想着还是老老实实先把单词记住了再写真题吧,不然单词都没记住就开始写,没啥用,还浪费了宝贵的真题资源。

我刷阅读是按以下步骤刷的:

第一遍:每天写一篇,重点解决不认识的单词,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遍:每天写一篇,分析各个句子之间的顺承与转折关系

第三遍:每天写一篇,分析文章的脉络

第一遍做阅读时我先计时在20min内完成一篇,写完后我不对答案,先自己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出来并记下来。单词都查完之后我会再翻译一遍,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不会的单词了,如果还有的句子翻不出来,那就说明这个句型我不懂,我会重点标注出来。做完以上步骤,我就对着黄皮书的解析逐字逐句的翻译,确保自己每个句子都看得懂。对着黄皮书把每个题都理解一遍之后,我就会看 的视频。这时我英语每天大概花3小时左右。

做阅读时积累的不会的单词,每天早上都会拿出来背

第二遍刷阅读时就是梳理文章的脉络,搞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标记法”对我来说非常有 助。两个句子间如果没有转折,我就用“/”,有转折就用“//”,人名以及转折词我用方框圈起来,否定词我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我会标上“+”或“-”。这样标注之后在做题的时候就非常直观,因为经常考的无非就是转折处以及各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做题时我会把每个题型标注在旁边

我每次写完阅读对完答案不会直接看解析,我会自己先思考一遍,然后再看解析。其实多刷几遍之后你就会发现错误答案的设置无非就是这几个方式:与原文相反、将不同的概念杂糅、无中生有。

这里我想说一下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英语一的文章难,但是题目较为简单,基本上就能直接回原文找答案;英二的文章简单,但是题目难一些,它需要你在宏观上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才行,正确答案往往都是有概括性质的,跟原文越相似的答案反而错误的概率越高。

第三遍写真题时,我会把每段的主旨总结一下。这样下来你就会发现英语阅读无非就是几个题型:说明现象-分析现象-评价;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办法/评价。这些唐叔的课都讲过。

③作文

两年考研我都是自己整理的作文模板。先看看王江涛的书了解作文大概有哪几种类型,然后把黄皮书跟王江涛的书结合起来整理,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会跟人撞车了。我两年考试英语作 是直接默写的自己的模板,50分钟就把大小作文写完了。

英二大作文

小作文

④完型、翻译、新题型

这几个我都是10月份开始练的,完型我听了宋轶轩老师的课,挺有用的。翻译和新题型我都没听过,就写了几篇练练手感。

(4)做题顺序

我是:作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

作文 1h

阅读 1h20min

新题型+翻译 20min

完型 15min

2、政治

(1)备考资料

第一年: 三件套+ 强化班+各种模拟卷

第二年:1000题+ 强化班、冲刺班、技巧班+ 背诵手册+各种模拟卷

(2)备考进度

7-8月:听课+做1000题

9-11月:听课+刷1000题or其他老师的一些题

12月:背肖4以及看熟之前的错题

(3)备考方法

我第一年跟的 ,第二年就换 了。我个人更喜欢 。涛涛讲课虽然有趣,但我觉得他没有逻辑和框架,就是照着知识点给你顺一遍,讲完也就忘了,你还是不会做题。但是 会给你讲明白一件事发生的背景,听完之后就记得特别清楚。我印象很深一个点就是一战的时候跟的涛涛,关于各个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政策我就是记不住,二战跟 , 就讲了m主席老爹是富农,是绝对不可能打击富农的,土地革命时期m没啥权力,就只能限制富农;新中国成立后m执政就能光明正大保护太上皇了,于是就是保护富农。当时一听这个背景我就一下子记住了! 上课会讲很多背景故事 助理解,涛涛则就是给你讲讲知识点,什么都记不住。我周边很多二战都跟 ,表示 比涛涛好很多。虽然我也喜欢涛涛,但我觉得 是真正教给我知识了。

听 讲课后每一章的逻辑和框架在我头脑里就很清晰,我有时候不想学习了就会画画政治框架 助记忆。我喜欢画小人,画完一遍也就记住了。

史纲逻辑

一战的时候我在错题本上整理了很多错题,后期还拿来背,但我最后依然考的不好,因为那些知识点在我脑子里面是散的,我纯粹就是记住了一个一个的错题,而没有把他们串起来思考。二战我就换了方法,我基本上没专门整理过错题,每当做错了,我会回到 的小册子中把那个错误的知识点给搞懂,这个过程比较花时间,但是非常有效。

不得不说考研真的是有运气成分的。一战时我把肖4背的特别熟,结果那年 翻车了,一道题都没压中。二战我就想那我不背他了,我背 的,结果今年 全中……我今年选择题41,但是总分只有72,可见我大题扣太多分了。不过这是我自己的原因,我一个朋友也是没背肖4背的 ,她选择33,总分73。哎所以只要好好跟一个老师学就行,剩下的就交给运气吧。

在11月份时候各个老师就会出模拟卷,可以都买回来写写。我买了肖8、肖4、腿4、徐8。按卷子质量来说: > > 。写题的时候不要追求数量,模拟题是写不完的,只要保证写过的题都弄懂了就行。

12月就是背肖4以及反复看不熟的知识点。

3、专业课

(1)备考资料:

西安工业大学只给了两本参考书:《传播学教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但是只看这两本书是完全不够的,我额外看了背了:《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范式与流派》《互联网用户》《公关》《广告》。广告和公关我一战时候学过,就继续用的浙大的参考书目。

我一战的时候报过暑期班和冲刺班,对我来说没什么用,非常花时间。辅导机构为了照顾到所有学校的考生,他们会把所有的知识点弄得面面俱到,其实讲的很多内容我们都不用学。而且上课之前要花时间预习,然后花时间听课,听完课了还要花时间复习,有了这点时间不如自己去看书,我更喜欢自己看书自己思考,不太喜欢听课接受别人的逻辑和思考方式。

(2)备考进度:

7月之前:看书、理解知识点

7-8月:结合学长学姐的笔记自己做一份笔记、吃透知识点、练习实务、初步背诵

9-11月:整理专题、反复背诵、练题

12月:继续整理专题、回顾基础

(3)备考方法:

我确定考西安工大之后就总结了近几年真题的考察方向,这样一总结,重点就非常直观。334部分一直考的都是实务,没考过理论知识;440的名解和简答主要以参考书上的基础知识点为主,论述则是热点,而且考题的重复率较高,我以真题为导向来规划自己的复习重点。

①334

西安工大给的334考题类型主要有:消息改写、新闻评论、策划。参考书给的是丁博栓老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但是从来没有考过理论知识,我开始备考西安工业已经是8月了,这本书我看了一点点就没看了,也没背。我把重点都放在练习实务上。

我的实务没有听过课,两年都是报了爱传播的批改班。实务主要分为两部分:积累+练习。我从7月份开始每周练一篇消息和评论,学姐批改完后我会根据批改意见再修改,总之要让自己的练习的有效果。每周我也会看至少3篇主流媒体的评论,西安工大近几年评论喜欢考紧跟时事且较为红专的类型,我主要看的就是人民时评和新京报评论的文章。第一年关注过许多评论的公众号但是根本看不过来,二战时我就只看这两个公众号的。我准备了一个专门的评论积累本子,看到一些好的表达我会积累下来,有时间了就会拿出来看看。

积累的句子

练过的题

②440

440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笔记+专题+答题+背诵

1)笔记

我的基础教材笔记分为:新闻学、传播学系列(传播学教程+范式+网传+互联网用户)、广告、公关

笔记就是把你看过的书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个总结提炼,后期背诵。一战时我直接背的学姐的笔记,但是那毕竟是她的思路不是我自己的,我在背的时候就比较痛苦。二战我就换了方法,我从@抓马扣叔那找到了我需要的基础教材的笔记,然后在自己理解基础上对他的笔记修修改改,最后整合成我自己的笔记。因为是我自己的思路,背起来就比较容易。

传播学的笔记我是按照这几个板块来整理的:传播学史、传播学派、传播本体论、5w、国际传播、研究方法。我先是看了《传播学教程》,把它打乱成这几个板块整理成笔记,然后我又看了《范式》,把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整合到我的笔记中,最后又看了《网传》,整理了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所以最终我的传播学笔记只有一本,但它是综合了这几本书和我自己的思考。

如何做笔记?拿议程设置理论举个例子。《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的介绍比较简单,只是说了这个理论的内容和优缺点;《范式》则讲了麦库姆斯和肖是如何发现这个理论的以及后续的一些研究,包括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融合。那么议程设置这个理论要整理的内容包括:理论的溯源、理论的内容、理论的意义和局限、理论的新发展。我认为要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理解他的前因后果,仅仅知道结果不够,任何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是有特定的社会背景的,我在做笔记时会了解每个知识点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助理解。

如何确定重难点?根据真题+自己的思考。真题考过的甚至是反复考过的,那肯定是重点;其次我在看到一个内容时,如果它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我就会把它添到自己的笔记中。所以做笔记不是一蹴而就,我在不断修改笔记时也是我思考的一个过程。

手写的都是我后期看到一些给我启发的内容

?2)专题

专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我们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一战时我看了很多经验贴都说要做专题,于是我就想着要弄专题,但其实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专题。后期许多公众号卖现成的专题,我认为这些公众号的做法害人不浅。以我两年的经历来看,专题只有通过自己读大量的论文和思考自己整理出来才行,那些现成的专题书没什么用。(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

要做专题,我们必须先明白专题是什么。在我看来,专题就是对一个特定领域的总结;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作专题。新传是一门追逐变化的学科,许多考题都是书本上根本没涉及的前沿理论,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看论文理解前沿知识。

专题如何做?我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点本身、案例、好词好句。

我先是把@抓马扣叔那篇讲解整理专题的文章看了一遍,对要做哪些专题有个印象。然后我分析了一下西安工大近几年的考察重点,总结出了我要做的专题以及重要度排序。我从9月份开始整理,每天晚上花3个小时整理一个小专题,第二天用2个小时记之前做过的专题。我主要用的幕布和word整理,幕布挺方便的,可以随时修改。

要整理的专题

用幕布整理的专题

part 1 知识点本身

我做专题是按答题格式整理的:是什么-为什么-优缺点-如何做-未来发展-反思。拿国际传播举例。我会先上知网搜“国际传播”,然后筛选出自己想要看的论文,看论文时先看导语再看小标题,对这篇论文的思路做一个梳理,挑选出自己需要的部分阅读并整理成专题。我是按照 定义、表现、原因、优缺点、未来如何做整理的。这样答题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自己的专题思路往下答。

即使是二战,我在整理专题时也摸索了很久,也有过很焦虑的时候,摸索了大半个月才渐渐形成自己的方法。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这个难关,我觉得就是多看几篇整理专题的经验贴,然后自己去整理,慢慢就能找到方法了。

part 2 案例

案例在答题时必不可少,它是用来佐证你观点的。我积累的案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阅读论文+平时的新闻。我在答题时基本上每个论点都用一个案例来论证,这样能让老师觉得你是在观察社会现象的。案例也是慢慢积累的,我会不断地修补。

反转新闻的专题,我积累了很多案例

part 3 好词好句

名人名言和好词好句是用来提升自己的答题逼格的。我有一个专门的本子,在看论文时会积累好的词句以及名人名言。很多名言和句子都是可以用在不同的专题里的,多思考它能用在哪些专题里。我从10月份开始每天早上会花20分钟背这些句子。

括号里是我认为这些句子能用到的地方

我的专题整理大概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我分析西安工大的真题发现,它很喜欢考彭兰老师研究的方向。所以我把专题整理的差不多之后,每天晚上都会看一篇彭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并且做笔记。论文不是看一遍就完事了,毕竟网上那么多论文,你想看多少就能看多少,但看完了不记得就没啥用。所以我会反复看之前做过笔记的论文,而不是一直去看新的。

彭兰老师的论文

看论文是我考研期间最快乐的时光,特别是看到一些优质的论文,我都会忍不住拍手叫绝。看的论文越多,我对一个现象的理解就越透彻,我的思维就越通透,我觉得我越来越博学,很快乐的哈哈。

3)答题

我从10月份开始练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一是基础知识已经过了一两遍有印象了,二是专题也整理了一些并且记住了,那这个时候就要学以致用了。我跟研友约着周一、周三、周五练名解和简答,周二、周四、周六练论述,一直坚持到考前。

我练过的题

一战时我练的题不多,二战我就非常重视写题。我先是把@抓马扣叔的几篇论述题大法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还做了笔记,慢慢明白了题应该怎么写,然后10月份就开始练。起初找了个学姐批改,后来等自己找到写题的方法后我就没找学姐改过了,通常是跟研友相互批改或者自己对着论文改。

有一段时间我很痛苦,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答案才能让老师满意。我确实会答题了,但是我如何比别人答的好呢?我如何答出老师喜欢的答案呢?那段时间非常焦虑,然后我跟一个南开的学姐说了我的困惑,她说“不要去迎合老师,只用向老师展示你自己的思考就好了”。我想想也是,文科本来就没标准答案,那我就得多读多思考,有条理的答出我想要论证的观点就好了。

4)背书

我是从9月份开始背书的。我一战的时候背书就是仅仅背书,专注地背笔记,背的很快,结果上考场我还是不会写题。二战我就不这样了,我在背书时会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很多知识点,不断地思考梳理这个知识点产生的背景。有时候背着背着会灵光一现想到很好的想法,我就会赶紧把它写在笔记旁。这样背虽然慢,但是效果很好,因为我在背的时候是不断地在思考理解,加深对这个知识的印象,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记住。事实上我直到考试时也有没背熟的知识点,但是因为自己每天都在思考,凭着自己的理解也能写出来。

3.5一些想法
①关于休息

一战时候我基本上没有休息过,很累,效率也不高,偶尔玩一下愧疚的要死。二战我每周会休息个一天,去逛逛超市看看综艺,换换心情,劳逸结合,我在考前那一周也休息了。

②关于效率

我好像是从大三第一次开始准备考研时,格外的关注效率问题,在看书时候哪怕是10s的放空走神都会让我特别懊恼,觉得自己怎么又跑神了,怎么这么不认真。于是就总是陷入一个死循环:学习-走神-自责。

今年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也有这个问题,要求自己绝对的专注,但后来发现根本做不到。那段时间吃饭的时候总是在想如何避免学习的时候走神,当然我想了很多天也没有想明白,因为我发现当我越是要求自己高效专注时,我在看书时注意力反而集中在如何避免走神而不是专注于读书本身。

24强化课前公式大测试第41天(1)数一…来自考研数学周洋鑫-微博插图
直到有一次中午吃饭我突然想明白了,或许“效率”、“高效”、“专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现在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各种经验分享教你如何高效、如何专注、如何最大效率地阅读一本书等等,但我们真的需要“效率”吗?我们真的需要从别人那里学习“如何高效”吗?

在我看来,现代人所追求的效率、时间规划的概念都是被炮制出来的,因为社会变动的速度太快了,新事物层出不穷,再加上资本家不停地告诉你,你不学习xxx就是落后了,于是就诞生了各种课程:教你提高情商、教你提高效率、教你如何带孩子…但其实每个人的状态、心理不同,从他人的视频或者教程中很难真正学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而效率、情商这些比起从课程里面学习,从自己的实践以及经验里学习反而更重要。

2016年我上大学,这一年也是知识付费的元年,知乎、喜马拉雅也就是这一年开始试水知识付费。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很少关注效率的问题,我只是每天学习做题,那个时候好像市面上更多的是成功学、创业学的书籍。直到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兴起,关于如何学习、如何高效的讨论渐渐多了起来。我每天早上听喜马拉雅 带背的时候,开始的广告总是“教你不用背单词也能学好英语”、“教你一天写好作文、两天搞定语文”,可能吗?不用背单词就想学好英语就像连爬都不会就想学会跑一样,根本就是完完全全不可能的事情,但市场上就是存在这些课程,商家洞察到现在年轻人的需求痛点即时间不够用,于是就炮制出大量的以提升效率为目的的课程。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那天中午吃饭都吃的很开心,吃完饭回教室的路上我就在想,从今天开始不在乎效率不效率的问题,就是看书背书做题,走神就走神呗。后来发现这样的效果好很多,我反而更能沉浸在书本里。所以说,我们的很多需求都是市场制造出来强加给我们的,我们要有批判与反思意识,不做单向度的人。

③关于报班

一战时候报过,但是我觉得我啥都没学到,报班学习很容易让思维固化,所有人都用辅导班教你的那一套去答题,老师们看着都审美疲劳了,人大的董晨宇老师还批评过这种答题模板化的现象。二战我都是自学的,我也喜欢自己看书自己思考,不喜欢去用机构提供的思考逻辑。

④关于二战择校

其实我考完之后想过,如果我考的是理工科,二战我还是会考双一流的,因为我相信我自己的脑子,我的英语强,政治也不错,大学的高数和力学都学的挺好,只是中考和高考没有考好让我误以为自己学不好数学。哪怕考不上,调剂也容易。但是我考的是新传,这个专业连标准答案都没有,我也不知道老师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答案,调剂更是难上加难,不可控性太高了,所以我就选了个普通一本。但是即使是双非,竞争也很激烈,我们今年21个进复试的,一大半都是二战。所以不管选择了哪个学校,都要认真对待。

四、二战回忆
二战这一年是我成长最多的一年,我开始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一战失利后那种自怨自艾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我明白了抱怨、悔恨无济于事,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

正式投入二战是6月份,但其实6、7、8三个月我的学习效率都不高,每天都是玩玩学学。当时白天看书、锻炼,晚上就和放羊娃谈情说爱。我很喜欢他,我觉得他又聪明又有责任心。但那会我因为一战失败受了很大的打击,整个人很不自信,很喜欢悔恨和抱怨。和他在一起之后,我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一些事情,这搞得他也承受了许多我的负面情绪。

那会最喜欢抱怨的就是为什么他不早点认识我,如果能早点认识,我俩就可以谈校园恋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隔两地。他每次都安慰我说,那有啥办法呢,就算早点认识,当时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在一起呀。

8月下旬我俩因为各种原因就分开了,刚分手时心情挺差的,每天也看不进去书。颓了几天之后我想着我首先得做好眼前事,我要好好准备考研,一个人在家复习难免会瞎想,我就找了大学的图书馆学习。我去的那个学校是个医学院,学习氛围挺浓厚的,我的学习才渐渐步入正轨。

网上总是各种宣传二战的不容易,但对我来说,二战比一战容易很多。一战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了很多弯路,心态还特别差,崩溃了无数次;二战有了经验后就知道该怎么学习,也能分辨出哪些公众号的内容比较优质、哪些是在制造焦虑,当能够清楚的明白和规划自己各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时,我就很少焦虑了。

我晚上学到10点就不学了,每天晚上回家我都会去买点零食,其实也不饿,但就是觉得自己学了一天了想买点吃的犒劳自己。久而久之我就跟零食店的大姐混熟了,有一天晚上我去买东西,我说了半天的话她就敷衍我几句,然后我走近看发现大姐在打王者hhhhh,把我给笑死了。我还调侃她说,姐您还玩王者呢够潮的啊(大姐都快50了),大姐说无聊嘛打发时间。

10月份有段时间我状态很不好,总是在学习的时候想起之前做过的一些傻事,然后就懊恼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想到那些事就自己和自己怄气。意识到自己情绪不佳,我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也就是那会我才明白人应该正视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喜悦、焦虑还是痛苦,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了解你的情绪产生的原因,正视它、接受它,而不是一味地去克服。我开始换角度看问题,我之前是做过许多傻事,但它们不应该成为我现在用来惩罚自己、苛责自己的东西,我应该去从之前的经历中学习,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我能够避免,这才是我所犯过的错误存在的意义。

二战的半年是平淡的、波澜不惊的半年。我在心态上成长了非常非常多,这远不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能传达的。我更了解我自己,我也更爱我自己,我明白了很多失败不能只归咎于自己,还有运气、性格、社会结构化的影响,所以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太苛责自己。

前天我妈下班回来跟我说,我妹(上高中住校)早上给她打电话问我考研考上没,我妈说考上了,然后我妹激动地哭了。这两年我是怎么过来的或许也只有我的家人知道。其实我不觉得辛苦,但在他们看来就是很不容易。怎么说呢,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走过考试的运气,这次的努力没有被辜负,挺好。

英语二阅读里有句话让我挺有感触“danger is very real but fear is a choice”,新传作为卷王中王专业,考普通一本都是挤破脑袋,大家既然选择了,就踏踏实实学吧。前几天去西安工业复试,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校的,周围的环境也不错。对我来说新的阶段也开始了,一起加油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