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鸭丨傅以谶记,援纬证经——浅论两汉之谶纬丨哲学考研(傅鸭娱乐)

知识点鸭丨傅以谶记,援纬证经——浅论两汉之谶纬丨哲学考研(傅鸭娱乐)缩略图

/谶纬/
导言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 它贯通天人,无所不包。其在内容上涉及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乃至于文字训诂、神话童谣、规章制度等领域都存在谶纬的身影。汉儒借助事件的叙述建构其文化秩序,经纬纵横,谶纬相杂,形成颇具特色的谶纬叙事。谶纬对两汉社会生活影响巨大,规范着当时儒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统治集团发现谶纬对巩固政权极为有利,大力倡导,乃至于谶纬成为政治上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的工具。
part.1?提要钩玄
谶纬,一个令人既感到陌生而又感到熟悉的词。陌生是因为随着近现代理性的觉醒与科技的进步,在当今社会中很难在听到一些预测凶吉的隐语了,而熟悉的原因则是谶纬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谶纬之语以神话故事的样貌流传了下来,例如刘邦斩蛇应天命的故事即是如此。此外,《文心雕龙》有云:“荣河温洛,是孕图纬”,《说文解字》亦云:“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认为《河图》、《洛书》是最早的一批谶纬经典。

所谓“谶”,就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预言,向人们昭示冥冥之中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而谶书又经常有图相附,故而又叫“图谶”,这些预言之书被认为符合天意,故而又被称为“符命”。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史记》中就有记载所谓“亡秦者,胡也”的谶语。

所谓“纬”,即纬书,广义上是指盛行于两汉之际的术数占验之预言文字或口说,狭义上是指与诸多儒家经典相配合的书籍。实际上纬书多为汉儒假托古圣人之名制造的附会于经的各种著作,里面有许多神秘鬼怪的故事和观点。由于纬书中时常夹杂着谶语,所以统称
知识点鸭丨傅以谶记,援纬证经——浅论两汉之谶纬丨哲学考研(傅鸭娱乐)插图
为“谶纬”。“纬”的产生是由于“六艺”在汉代作为经典的地位被确立和普遍承认,所以与 “谶”的历史相比较,“纬”较为晚出,一般认为纬最早出现于《汉书·李寻传》当中。

谶纬的流行与汉代的天人感应之说,阴阳灾异之谴相同步。谶纬成型于西汉中后期并开始流行。在西汉晚期,随着社会与政治危机不断深化,谶纬之说更是蔚然成风。《后汉书》记载:“王莽篡位,汉世大祸,八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当时的许多儒生很快就认同了谶纬之学。在学术上被儒生经师大量征引谶纬于自己的著述,以进一步抬高儒家经典的地位;也给当时的统治思想添加神秘和神圣的光环,其与经学相结合,也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秘化。

谶纬之学系统成型于西汉中后期,全面盛行于整个东汉时期,对社会思想影响颇为巨大。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时就充分利用了谶纬,他假借《河图赤符伏》的谶语为自己登基称帝制造舆论,所以在取得政权之后便“宣布图谶于天下”。黄朴民老师认为刘秀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方面是用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谶纬的尊严,进一步提高谶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他人再造其他的谶纬,以至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当时谶纬被尊为“密经”,称为“内学”,原来的儒家经典反而被称为“外学”。由于在统治者的大力宣传之下,诸多儒生亦积极学习谶纬,乃至于出现了“学孔子《七经》、《河图》、《洛书》,内外艺术,靡不贯综”的现象。在这种氛围之下,儒生对谶纬之学的态度与掌握程度已经超越了单纯学术的领域,上升到成为考核是否对国家朝廷忠诚,对国家政策拥护的政治标准了。

part.2?探骊寻珠

盛极而衰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谶纬之学也是如此。尽管其影响颇大,在东汉谶纬成了儒士争相学习的对象,但是风靡的背后却是衰落的开始。因为它已完全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宣传品,学术性的东西已越来越少,故而逃脱不掉衰败的命运。对谶纬之学批判的声音也未曾消亡于时代潮流之中。

桓谭曾著《新论》来批判谶纬之学,他指出:“谶出河图洛书,但有兆朕,而不可知。后人妄复加增依托,称是孔丘,误之甚也。”他认为时人把孔子说成神人并编撰谶纬是非常荒谬的,事实上谶纬是后人假托圣人之名编造而成的。而后他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入手,指出迷信谶纬的危害。并深入分析并批判了谶纬之学赖以存在的基石——灾异现象,他说:“灾异变怪者,天下所有,无世而不然。”实际上灾异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国家整治治乱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的。倘若出现灾异不必过分忧虑,为政者首要的是正己修德,昌明善政,只要提高警惕、改善措施就可以使得“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焉”了。

桓谭不但在学术理论上对谶纬进行批判,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也做到了知行合一。在王莽主政时期,桓谭就以沉默来抵制当时提倡谶纬的活动;等到汉光武帝刘秀继位,更是对其多次劝谏来反对谶纬之学,乃至于使自己陷入险境。史书记载:“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尽管面对皇权的威压,但桓谭依然坚持自己对谶纬的看法,并没有阿谀奉承,违背自己的初心,这无疑是值得人们钦佩的。

除了桓谭,在当时反对谶纬之学的还有尹敏,他是受光武帝之命主持校定图谶的主要人物之一,也对谶纬持保留态度。他在校订谶纬图录时,先是劝谏刘秀说:“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认为谶书里面多错字,并且多俗语,不像是圣人所撰写的经典。但刘秀并没有停止宣扬谶纬的意愿。于是尹敏在谶书的阙文处加上了“君无口,为汉辅”六个字。所谓“君无口”,是指尹字;“为汉辅”,则是当宰相的意思。刘秀发现原文并没有这条谶语,觉得很奇怪,便召来尹敏询问,尹敏回答道:“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窃幸万一。”以开玩笑的方式向刘秀陈说了谶纬的荒谬性,但刘秀依然没有听取建议,反而尹敏从此以后“亦以此沈滞”,再也得不到刘秀的重用了。

与桓谭、尹敏相对的则是附和谶纬之学的人,这批人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范晔在《后汉书》中批评到:“后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骋驰穿凿,争谈之也。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恒谭、尹敏,以乖忤沦败。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part.3?知己知彼
鸭鸭们既然学习了本知识点,那么也应该知晓本知识点的考察频率,“谶纬”这个考点考察频率较低,重要指数一颗星★

“谶纬”这个知识点主要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如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都考察过谶纬的名词解释。面对名词解释题,只需要讲清楚谶纬的思想来源、含义、意义就足矣了,倘若时间充足,说一说时人对谶纬的批判那就再好不过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