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经验贴(三本学渣三跨,两次考研皆上岸) – 知乎(313历史学考研经验)

历史学考研经验贴(三本学渣三跨,两次考研皆上岸) – 知乎(313历史学考研经验)缩略图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文章较长,建议大家先点赞收藏,谢谢啦)
河南某三本,本科物流,跨考历史学。一战报考曲阜师范近现代史。总分365,专业课251,初试成绩26名,复试并列第三成功上岸(个人原因没去)。二战总分381,专业课236,初复试第一,目前拟录取。
一战考研心路历程,考研全程复习规划。三本学渣,三跨考研,两次考研皆上岸,干货满满
两次备考皆成功上岸,虽然不是什么名校(对于三本学渣的我已经很满意了),但在历史学考研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和心得。同时也见过许多没有合理复习规划,而成炮灰的朋友,深感教训之惨痛。我想这些经验教训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便于大家合理备考,顺利上岸。


历史学考研全程规划如下:(手里有些复习资料,需要的私聊)
1–2月份,了解历史学考研基本信息;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等初试复试信息);找复习资料和参考书。择校问题推荐一文:7步完成考研择校
3–6月份,正式开始复习参考书:历史学考研11本或北师大九本中国史部分(因现阶段刚开始准备考研,多数朋友没有选好学校,那就用这两套教材任何一套都行,选好学校的可以用学校的参考书。)教辅资料:主流教辅,范无聊的名词解释及论述题,仝晰纲历史学辅导全书,可以当做大纲来看。

有空可以看一下名校历史系本科课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阎步克、邓小南、张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朱英、马敏等)b站直接搜上述名字。还有一些机构的历史学考研课程,b站搜索历史学考研,筛选60分钟+即可看到。提醒:视频课程只是辅助,关键还得认真看书。资料不用太多,各家资料重要知识点基本都有,大同小异,吃透一家足够。科班生和跨考生初试准备基本一样,科班生是有基础,但本科期间认真上专业课的只是少数吧!(复试的话,才能看出科班生优势)
第一轮看教材,不留死角,浏览教材,对中国,世界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是把它当小说看。第二轮看教材,先看一下资料书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目录,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熟悉考试重点。然后再去看书,重点阅读相关内容,留意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点。(各种时间都记住不大可能,只需要记住重大事件的时间)第三轮看教材,根据课本对校资料。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历史学考研辅导资料良莠不齐,有的是直接复制书本,有的则是复制粘贴,拼凑而成,读起来比较拗口,不顺。大家可根据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对资料书进行纠正或删减,以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一定要对辅导书校对,删减
提醒:我不太建议做笔记,特别费时间。结合教辅资料,多看几遍书,有时间再听听课,就够了!说实话,个人感觉笔记作用不大。在书上圈圈画画就行了。
这个笔记做不做都行,多看几遍教材就ok了


7到8月份,继续看教材,速度加快,开始背书
第一轮背诵,开始背名词解释和论述。直接先看答案背诵,看几遍之后合上书本自己复述,圈画关键词句,时间、地点、人物,连词成句5w(when.where.who.what.how)。记住基础史实即可,不必追求和参考书一字不差,没有意义。(参考书只是提供一个参考答案,各个版本的历史教材对同一个事件的论述也都各有差异,但是基本史实是一样的)删减论述题。目前的论述题资料书实际上包括论述题和简答题。一般情况下,简答题分值在15分到20分左右,而论述题分值则在35分到40分左右,所以论述题的内容实际上是简答题的两倍左右。但是目前的资料书并未对简答题和论述题做区分,基本上把所有的知识点当成论述题去展示,篇幅很大。但相当部分的知识点不太重要,很少去考论述题,所以根本不必要背那么多。建议大家看一下每道题目历年真题中是以论述题多还是简答题多?如果考的论述题多,就要多背一些;如果多次考简答题,就要对答案进行删减,只记住重要的史实。同时,一些重要的论述题资料书上往往长篇大论,但实际在考场上时间根本不够,真的写不完。所以对于对于一些大篇幅(一页多,上千字)的论述题,一定也要学会进行适当删减。比如一个名词解释,大概8到10分,一般在120字左右。而一个大论述题40分,所以写600字左右即可,但是资料书上许多论述题,动不动就1000多字一两页?根本不切合实际。提醒:所以一定要抓重点,学会删减,不要傻背!

删减删减删减
9到11月,第二第三轮背诵
背诵技巧:1:有许多论述题就是由名词解释组成的,实际上考察的是同一个知识点。但是目前的参考书上同样的知识点,论述题和名词解释的表述不太一样,那我建议你就按一种表述,进行背诵。
比如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中朝、察举制、算缗告缗、五铢钱等)。每个小点都可以成一个名词解释,这些名词解释加起来就构成这道论述题。那名词解释会背了论述题,自然就ok了。
解释和论述题就有点像词语和句子的关系。名词解释是基础,要多背背熟,在这个基础上,你去写论述题就比较轻松,不必要按参考书那么死板的去背,完全可以利用自己背过的名词解释和看教材打下的基础进行自己去写,当然你要参考他的答案。
2:利用艾宾豪斯记忆法,每天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个人感觉没必要像网上一些帖子制定那么严格的复习计划。我的做法是每天用多数时间去背新题,少量时间来复习。不要强求复习时要把之前学习的东西全部看一遍,你没这个时间。也不要在复习时重新去一字一句的背诵,快速翻阅浏览即可。
第二轮背诵:和第一轮背诵正好相反。看题目先自己回忆知识点,然后再看答案,查漏补缺,自己背错或忘记的地方进行铅笔标记。论述题同样如此。提醒,背重点背重点背重点。论述和名词解释中,没有考过,或者特别偏特别细的知识点,只需要做到了解,有一定印象即可即可,不需要全部背诵。因为现在各家的资料书都巨厚,巨细无遗。历史学考研重点知识就那么多,非重点考的可能性很小,而现在有的考研资料盲目添加大量非重点内容,如果你全部背诵的话,效率很低,抓不到重点,时间应该不够。第三轮背诵:之前有错,现在会背的擦去记号;之前会背的,现在有错的重新做记号。12月份,时间紧,任务重,提供两种复习方式。
第一,时间较宽松的朋友:先看题目,回忆知识点内容,一看就会跳过,比较生疏的知识点要多看几遍。第二,时间紧的朋友:不在一一脑里,回忆知识点,直接翻书,只看自己做标记的知识点,其它内容扫一眼过去,稍感生疏的再看几眼。考前半个月,动笔写字:基本上前期中期只是动口不动笔,英语和政治也不太需要大量动笔写字。
但是历史学一门科目300分,粗略算一下一张卷子大概要写几千字的内容。长时间不动笔写字,手已经很生疏了吧?12月份要抓紧时间去练习,去动笔写字。(我是每天默写几个名词解释or一道论述题,平均每天30min。其它时间不建议默写或抄写,浪费时间,对记忆 助不大)否则平时不常写字,一上考场要写上千字的内容,怕你受不了。很多同学知识点都会背,但是写不完,超级亏!


1 材料题如何准备?
第一:长孙博有材料题的书可以参考。第二:可以参考统考试卷材料题的答案来构思自己的答案。第三:你平时看书背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积累的知识可以用上去一部分。第四:另一部分根据提问从材料提取信息。材料题跟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是一样的。就是根据课本知识和材料来回答。
至于句读和繁简字转换的题。那就要靠大家平时积累了。找一本《古代汉语》或《中国历史文选》多读多看。读的多了语感就出来了。繁简字转化的话可以买一本繁简字字典,利用平时零碎时间看几眼。2 统考还需要背名词解释吗?需要。
第一:有许多论述题就是由名词解释组成的,那这些名词解释你当然得背了。第二:许多名词解释,其实就相当于选择题。你可以不背,但是要多看几遍,有个印象。第三。有的比较重要名词解释有可能考简答题。但是目前的论述题书上并没有收录。也需要看。3:论述题直接背长孙博上面的行吗?辅导书有些地方会和教材不是很一样有地方不一样正常,因为他的书是参考几个版本的教材写的,肯定不会和你用的书一模一样。只要没有史实错误就行,可以背。但是对有些繁琐和明显错误的地方进行一定删减。


敲黑板,画重点,考场攻略。(手里有些复习资料,需要的私聊)
史学考研,如何分配时间,保证在180min内写完所有题目?

考前花了半天时间思考如何分配考试时间
以这一份题目为例1:名词解释八道,每道题10分,共计80分2:简答题五道,每道题20分,共计100分3:论述题三道,每道题40分,共计120分
名词解释:一般情况下,1道名词解释写120字左右即可,自命题试卷一页和a4纸大小相等,120字大概四行左右。每个人的写字速度都差不多,一道120字(因为考场上不可能去数字数,所以一行30字左右大概四行到五行,一道名词解释写四行五行即可)的名词解释一般5分钟即可完成。
简答题:一道20分左右,大约是一个名词解释的两倍,
历史学考研经验贴(三本学渣三跨,两次考研皆上岸) – 知乎(313历史学考研经验)插图
所以一道简答题写8到9行字即可。
论述题:分值40分,大约是一道名词解释的5倍,所以一道论述题写20行左右。
一道题目一定要根据它的分值来决定写多少东西,而不是说你背了多少就写多少。分值很大的题,你就要多写,相反,如果分值比较低,你背的内容很多,那也不能都写上去,浪费时间,你写再多分数是多少就是多少。
那有的同学会问,那如果我报考学校的题目数量分值跟上面不一样,那我该如何去分配每道题目的时间和字数呢?
重点来了,你的写字速度最好能控制在a4纸一分钟一行30字左右,一道名词解释4到5行120字。当然,如果你写字速度快的话,那更好!那你就可以按我下面说的方法去答题,名词解释大概都是8分到10分左右,而你在5分钟内能完成一道名词解释,那大概你就是一分钟完成2分的题量写1行的字。名词解释就不说了,因为真的大部分名词解释都是8到10分五分钟一个。而简答题和论述题则多有不同。
举例:如果一道简答题30分,30÷2等于15,用15分钟时间完成这道题目写,大概写15行的字。如果一道题是25分,25÷2约等于12,那就用12分钟时间完成题目,大概写12行的字。我这种方法既兼顾到考试时间,又能够保证你写的内容不至于太多或太少,能 助你拿到合理分数。简而言之,就是用每道题的分数除以二,等于多少,就是用多少分钟完成这道题,写多少行的字。
血泪教训,我二战的时候,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都是基础知识,我背的特别熟。但是名词解释部分有许多资料书上给的内容非常多,你要想在五分钟内写完,根本不可能。但是当时我想我既然都背了,我不写出来,多亏呀,所以基本上每道名词解释我都用了不止五分钟。8:30开考,原计划名词解释10道题,这部分最多用一个小时完成,但是我到9:40才完成。简答题部分耗时更多,因为有几道简答题,平常都是当成论述题背的,内容相当多。我还是抱着那种心态,想着自己都背了,不写上去多亏呀!就傻乎乎的在那写,明明是20分的题,我却写了30分的内容,好傻!总共5道简答题,一道题20分,计划10分钟完成一道题。但是前两道我就用了近30分钟。300分的题,我只答了120分的题,却用了90分钟,剩下90分钟要答180分的题,我慌了!但是晚了!剩下的四道简答题我都是简略一写,但是你再简略,基础史实也得写呀,所以时间肯是不够。第一道论述题,我背的挺熟全部写上(血泪教训如果时间不够,即使你背的再熟再多,题目也需要写这么多。但是你真的不能写这么多,因为你后面还有题目呀!)第一道题写完时,一看表已经11点了,还有两道大论述,而我只剩下30分钟了,我真的要哭了!幸好第三道论述题,我看了一下自己并没有背过,一时也没有思路。第二道题,平常没有背过但许多名解可以补充上去,花了15分钟狂写一通,字迹潦草,不忍直视。(问的是清王朝的文化成就,论述题上并没有。但是许多名词解释和你一些常识知识都可以补充上,但是我当时时间太紧张了!把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写上去了,也没有时间再去思考,就赶紧去写最后一道论述了)稍感幸运的是最后一道论述题,自己并不熟即使是有时间,也写不出太多内容,在十分钟时间内把自己能想到的写了一部分,剩余五分钟检查交卷。事后检讨:名词解释和简答部分写太多了,你写的再好分数就是那么多。而第二道论述题有时间的话,至少还可以写上15分的内容,第三道论述题40分,我只写了七八行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写几行字多得五分是绝对没问题。也就是说,因为这个时间安排不合理,我至少少得20分,亏死!
如果对大家有 助的话,动动小手点个赞,赠人一赞,手有余香!有问题评论区发问。私信的话先自报家门,介绍下自己情况,以便对症下药答疑。


再推荐几篇文章
历史学考研复试:一战第三,二战第一。听说提前点赞收藏这篇复试文章的朋友,就能够进复试哦。哈哈
考研政治85分,全程备考策略
考研英语:基础差的这边来。
可爱的考研人,祝顺利上岸!
还会继续分享些明清档案、史学著作、学习资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