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队伍是这样炼成的(博士厉害还是研究生)

厉害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队伍是这样炼成的(博士厉害还是研究生)缩略图

前不久,“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落下帷幕,经过层层遴选,由我校研二学生王刚、宦颖洁、蔡云组成的队伍斩获一等奖。小编在激动之余,对三位成员进行了一次采访,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一下这三位“大神”,探索他们获胜的“秘诀”。
(从左到右依次为:蔡云、王刚、宦颖洁)
队员成长轨迹
王刚
王刚,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本科就读于经济统计学专业,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建模竞赛、科技竞赛奖项,擅长r语言及sql语言并能灵活运用。王刚作为队伍的发起人在队伍中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论文,归纳结论。
宦颖洁
宦颖洁,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她多次获得我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和学习优秀奖学金,实习实践经历丰富。擅长计算机与统计的她在本次比赛中主要负责进行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
蔡云
蔡云,南京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本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曾多次获得科研奖项与创新创业奖项,学术和实践经历丰富。善于思考的她在比赛中主要负责编辑分析与思路创新。
赛前掠影

厉害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队伍是这样炼成的(博士厉害还是研究生)插图

一般来说,决定参加一项竞赛是需要深思熟虑的;而王刚、宦颖洁、蔡云三人此次参赛却是“心血来潮”。他们积累多年的理论知识鲜有机会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数据建模竞赛是他们学以致用的绝佳机会。抱着重在参与实践、希望积累经验的心态,他们组队参赛,向着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进发。
(团队成员宦颖洁<左>与蔡云<右>)
其实,三人的组队也绝非偶然。宦颖洁和王刚是同班同学,而蔡云与宦颖洁又是同寝舍友,他们对彼此的能力、性格都十分了解。而且他们此前在其他比赛中有过合作,平日里也常常在一起进行学术讨论,默契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另外,三人术业有专攻,通过合作更能够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比赛历程
比赛总共四天四夜。短短96小时里,这支队伍完成了选题、思路定向、搜索文献、分析数据、搭建框架、操作程序、寻求结论、摘要总结……他们是如何分配时间的呢?
day1:确定选题,做好分工
报名后,三人便立刻开始进行工作分工、时间分配,迅速制定出了大体计划。从第一天中午十二点拿到题目后,他们就进入了状态。由于三人都主攻财管类专业,故他们决定避开对工科背景要求高的选题,从六个题目中选定了一个计算某处受恐怖组织袭击概率的社会热点选题。
确定了选题,整个队伍开始搜索相关文献,中外文章皆有所涉猎,平均每人检索20篇,工作量可以说是相当巨大。当晚,三人结合各自的文献汇总资料,开始进行初步的数据建模。谈到数据建模,队长王刚说:“这是一个借鉴与创新结合的过程。我们借鉴了前人的建模经验和我们之前组队的经验,将其与资料内容结合,完成了建模的初步形态。”
day2:定思路,不能等
模型思路是整个建模的核心,一旦这个方向出错,则有可能全盘皆输。所以三人一致决定在第一天理出头绪后,在第二天确定大思路。“和所有队伍一样,我们也遇到过卡壳的时候”,宦颖洁提到,“但独自钻牛角尖是行不通的。我们会去找身边的同学交谈,从周围的人身上汲取灵感,发现新点子。”
关于“不能等”,宦颖洁回答说:“这是我们根据前人的‘血泪’教训得到的经验:无论最终结果有没有得出,先写起来、动起来,把框架性内容早早完成,最后填入数据时就不会太仓促。许多队伍就是把‘写’这一环节拖到最后一天,才导致了论文质量下降甚至无法完成等后果。”蔡云又指出:“‘撰写’也是需要技巧的,格式务必保证正确、简洁。摘要内容要翔实,要把得出的结论明明白白呈现出来,而不是含糊地一带而过。”
day3:跑程序,赶数据
任何比赛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一天他们也确实碰到了难题。宦颖洁是技术担当,主要负责编程。跑程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宦颖洁同时操作着两台计算机进行计算,然而到了第三天,数据依然不准确,这下她心里有些焦急。然而,在队友的安抚与 助下,他们找出了症结所在:变量的选取和权重出现了偏差。宦颖洁立刻调整数据,当晚得出了正确结果。
另一个难题也和数据有关,就是王刚的数据推算得不出结果。经过反复核实,他们发现自己过于拘泥在所谓的“科学固定范式”中,而忽略了参赛者的主观创新思维,于是他们对模型进行了创新性的修改,即把科学框架与更多的与创意框架结合,最终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工作进行到这天晚上,整个论文的几近完成,三人用高效与认真为最后一天的冲刺做好了铺垫。
day4: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由于合理的时间安排,最后一天的工作仅剩确定格式与后期修补了。三人从容而严谨地对前三天的结果进行修改补充;检查无误后,提交了序列号,上交了作品。提交成功后,三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忙碌而高压的四天时间,就这样结束了。
赛后总结
在他们眼中,这四天的考验让他们对自我、对团队合作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发现,只要全身心投入,能做到的就比想象中更多;每个人都有自身潜力,而一定的压力正是潜力爆发的助推器。
接着,我们再来看下他们对本次比赛的总结吧!
四天取胜,绝非偶然
在问到团队优势时,宦颖洁答道:“首先,我们有着清楚地分工,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在团队中的任务与作用;再加上我们此前就有过合作,有时候几个词就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第二,我们研读过许多往年的比赛案例,发现获奖的队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时间规划非常清晰。就此,我们早早定下了‘高效’的方针,比赛一开始就形成了可行的时间规划,执行中也注重多任务共同进行,跑数据与写论文有条不紊互不干扰。所以这几天我们并没有熬夜,早晨八点开始工作,晚上九点基本就能完成一天的量。
(队伍成员宦颖洁)
第三,我们都是耐得住性子、能够咬牙坚持下去的人,在并肩作战的情况下,互相之间的鼓励更是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在得知获奖后,那种巨大的满足感也确确实实昭示着: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后,应该是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扎实,并且我们都热切地想把这些年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很有用的,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实现。”
沟通是解决摩擦的最好方法
在一个团队中,冲突摩擦是肯定会有的,但在他们看来,分歧未必是一件坏事。过多的统一也有可能导致整个队伍研究方向的偏离;而意见冲突恰恰就是保持正确方向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时候,沟通交流就格外重要。他们都很清楚,心里有想法就要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客观地分析,摸索出那个平衡点;有时候,他们甚至能够从分歧讨论中发现以往忽略的新奇的关键点。
一些有关数学建模比赛的建议
“从个人素养方面来说,想要完成比赛并获得奖项,大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素养:有责任心,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坚持不懈,严谨认真,脚踏实地。这些素养也是优秀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实力。
从参赛经验方面说,我们觉得大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专业学精。竞赛中,时间规划必须高效可行,开头摘要一定要做到清楚明了,把得到的成果都写出来,让人对你的结论一目了然,文章内容要实用充实。做到这几点,写出来的才是优秀的文章。”

???????比赛这四天,他们克服了大大小小的困难,经过多次磨合从个体凝聚为一个团体,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努力不会被辜负,衷心祝愿每一位南财学子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往期精选

聚焦党代会 | 优势协同 创新融合 构筑国家粮食科技创新高地
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新年献词
南财五小时 | 你我共同经历的跨年故事

采编:张雪如
图片:王刚宦颖洁 蔡云
美编:谭禄璐
责编:谭禄璐 紫涵 赵倩
制作:新媒体中心
欢迎投稿:xcbxmt@126.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