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导师“神仙”言论刷屏,自黑+幽默的老师,你喜欢吗研究生课题…(广州黄大仙是哪位神仙)

广州导师“神仙”言论刷屏,自黑+幽默的老师,你喜欢吗研究生课题…(广州黄大仙是哪位神仙)缩略图

他把学生分四档,给不同的待遇,最高档的“领军学生”可以叫他“小邹”。不喜欢他的研究方向,他还可以换。条件是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或者nature发表一篇论文。还要能带他获批不低于100万的项目。这位“神仙”导师就是南方医科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导师邹来泉。

拜托!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基本上已经是学术大牛的水平,不可能来找邹老师当导师的,所以邹老师的招募不过是幽默和调侃。也有可能是回应最近网络上有不少“牛x学生找导师,让导师换方向”的段子。研究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能跟邹来泉这样的“神仙”导师学习,最起码应该不累吧?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邹老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说他的谈吐比学生还幽默,文字比照片更漂亮?

一、学生分四类

在他对2021年招生计划的描述当中,除了领军学生,还有拔尖、优秀和骨干这三类学生。
“拔尖学生”要带领导师获批50万以上的项目,每月可以获得导师月收入1/4以上的补贴,可以对老师直呼其名,研究方向也可以协商。
“优秀学生”要协助导师获批50万以上的项目,每月可以获得1000元补贴,最好是称呼邹老师为“老师”,研究方向限于嗅觉和味觉。

“骨干学生”本科要有一定科研经历(就是说不会查文献都行),每月补贴若隐若现,必须称呼“老师”,研究方向限于嗅觉和味觉。
邹老师并没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的分类完全就是调侃。他甚至会调侃自己的团队是“普通副教授为核心,双非本科生为支撑,如此普通又如此自信”。

二、总结有十条

2021年的1月1日,他还写了一份简单的年度总结。你看看他的用词是不是特别富有生活气息,幽默与自黑齐飞?
他说“投稿被拒26次,发了几篇小文,但刚好遭遇破四唯”。
这句话说到了很多科研人的心坎儿里,论文代表成果,但论文不代表一切。科学的评价需要包含论文,但不能仅仅只看论文。
他说“指导学生,想放弃13次,重振旗鼓13次”。

这不就是在说“带学生不容易,但坚决不能抛弃学生”吗?
他说“申请项目1次,中0次,担心给学生发不起补贴12次”。
每月发1次补贴,一年下来刚好12次,这个梗也是没谁了。
他说“下决心学英语4次,背了单词20个;下决心学编程5次,写了代码2条;下决心锻炼身体8次,跑步3次”。
当导师确实工作繁忙,能下决心干这干那(工作之外)倒是挺不错的一件事情。下了决心却没怎么干,不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常态吗?

三、氛围讲两点

2020年4月,他说“课题组的氛围还行,你们可以偶尔吐槽吐槽我,只要别让我知道就行;不要给我发‘老师在吗?’之类的文字”。
哪个导师不知道学生们偶尔会在背后吐槽自己?能把这事儿拿到桌面上来说,也真是心大。很多人喜欢在社交app上给别人发“在吗?”,却没想过这不太符合社交规则,造
广州导师“神仙”言论刷屏,自黑+幽默的老师,你喜欢吗研究生课题…(广州黄大仙是哪位神仙)插图
成沟通效率比较低。

2020年9月,他说“课题组氛围一般,有人在课题组之外发展友谊和爱情。课题组经费不太充足,但我绝对不会克扣研究生补贴”。
以上就是截图当中邹老师的文字,从中你能看出什么?依我来看,他的文字当中处处透着真实,没有那么多伪装,没有那么多掩饰。他应该是个乐观的人吧,否则他不会这么频繁的自黑;他应该也是个自信的人吧,否则不会拿出这样的文字来跟人交流。

四、奖项真不少

其实邹老师的履历也不简单,他在华南师范大学(211)上本科,又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专业方向是认知神经科学。从2016年开始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学生阶段,他还拿到过明德奖学金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特别奖),
如果我的孩子学心理,如果刚好他今年考研,这样的“神仙”导师,我会第一个举手赞成他去追随。你喜欢这样的导师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