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校长)

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校长)缩略图

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资政新篇》
近代第一个谋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1859年洪仁轩上奏洪秀全的建国方案。《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要内容是:政 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上,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 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发展资本主义, 科技上,奖励科技发明;外交上,主张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公共事业上,主张兴 办学馆、医院、设立福利机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既非农民革命 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 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它的思想史意义远大于它的现实意义。
2、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中牺牲的六位维新人士。百日维新期间,慈禧暗中布置反扑。1898年9月21日突然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穷搜维新党人。24日捕获杨锐、刘光第、林旭,25日捕拿谭嗣同,26日命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都察院于28 日会审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及杨深秀、康广仁、徐致靖。同日慈禧太后下令,不必审讯,即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正法,六人同时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3、中国同盟会
1905年资产阶级成立的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 副总理。1912年改组为国民党。
4、新生活运动
为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仪廉耻的新生活,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仪、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运动有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
5、抗战建国纲领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纲领。全称:《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检查全国抗战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的任务和行动方针。《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主要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国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该纲领规定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在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
6、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末叶,发行于成都;随即发展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为了解决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足的问题,宋真宗初年益州16户富商联合印造了一种铁钱代用券,叫做“变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宋廷收夺私人发行纸币之权,在益州设立交子务,由政府负责印制和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四川铁钱为钞本,流通范围仍在四川。宋神宗时,交子流通扩大到陕西、河东等路。这种交子,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宋徽宗时,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流通范围更广。钱引用黑、青、红三色套印,是我国多色印刷术的鼻祖,在世界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7、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制定的口头约法。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宫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规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刘邦的“约法三章”,一方面是 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是保护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了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8、侯景之乱
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梁武帝长期优容士族的结果,使统治集团中贪残、侈靡、轻视武备之风日益严重,吏治极端黑暗,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这就给侯景之乱的得逞以可乘之机。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的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梁武帝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548年侯景发动叛乱,梁朝贵族乘机发展势力。侯景之乱,江南社会遭空前浩劫。东晋以来经营数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经济文化中心,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士族门阀在此次战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 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
(二)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并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
(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不仅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而且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中国人民不能不同时肩负起双重历史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2、华北事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过程。1935年日本在华北地区制造的旨在实行华北政权特殊化的一系列 严重事端的总称。主要包栝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 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等。
(二)影响。
(1)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继续上升,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并开始下降,民族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逐步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2)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抗战。此后,国内政治形势明显向抗日转变,有利于团结统一抗战局面的形成。
(3)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 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此影响下发生的西安事变,反映出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说明抗日救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4)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1936年9月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抗日”的总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5)日本在中国的迅速扩张,对欧美各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形成很大威胁,更严重威胁着苏联。因此,英美等国以及苏联的对日态度日益强硬,积极调整政策,改善同国民党的关系,扶植抗日势力,应对日本威胁。这些政策的调整,对中国国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推进了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向着有利于抗日救亡的方向发展。
3、试评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轨迹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到明初朱元璋废除为止。
(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 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二)东汉设尚书台。东汉初年,中央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的职位虽高,却徒有虚名,并无实权。东汉初年,正式成立尚书台,作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二千石;尚书仆射一人,秩二千石。在东汉,尚书台实际上成了皇帝真正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权力机构,三公和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
(三)魏晋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魏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一番改革。中央官制的重要改变是设了中书监、令。新设中书以分尚书之权,是曹魏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新措施,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萌芽。中书监、令以起草诏命的形式参预决策,他们权任极重,但资格较浅,君主容易加以控制。中书省取代尚书台参预决策的部分职权,使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一般由元老重臣担任尚书令、仆射的尚书台的权力被削弱了。
南朝皇帝为加强皇权,在制度和用人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即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并有所发展。至梁武帝时,中 央的中枢权力机构大致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等组成。其趋势是, 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已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对 加强皇帝权力是极端有利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包括仆射)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民、礼、兵、刑、工等 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免,民部主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同中书门下 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五)宋代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的办公地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仅负责行政。最高军事首脑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于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
(六)元朝废弃以前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制,实行一省制,即设立中书省(又称都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政务。中央设中书省,中书令是虚 衔,由皇太子兼领。中书令之下,有右、左丞相,是实际的宰相。下面有平章政事,及 右丞、左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面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另有侍郎为副,与尚书共同处理政务。
(七)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明初,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臣下有奏请者处以极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提高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
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资政新篇》
近代第一个谋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1859年洪仁轩上奏洪秀全的建国方案。《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要内容是:政 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上,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 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发展资本主义, 科技上,奖励科技发明;外交上,主张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公共事业上,主张兴 办学馆、医院、设立福利机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既非农民革命 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 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它的思想史意义远大于它的现实意义。
2、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中牺牲的六位维新人士。百日维新期间,慈禧暗中布置反扑。1898年9月21日突然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穷搜维新党人。24日捕获杨锐、刘光第、林旭,25日捕拿谭嗣同,26日命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都察院于28 日会审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及杨深秀、康广仁、徐致靖。同日慈禧太后下令,不必审讯,即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正法,六人同时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3、中国同盟会
1905年资产阶级成立的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 副总理。1912年改组为国民党。
4、新生活运动
为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仪廉耻的新生活,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仪、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运动有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
5、抗战建国纲领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纲领。全称:《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检查全国抗战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的任务和行动方针。《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主要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国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该纲领规定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在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
6、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末叶,发行于成都;随即发展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为了解决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足的问题,宋真宗初年益州16户富商联合印造了一种铁钱代用券,叫做“变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宋廷收夺私人发行纸币之权,在益州设立交子务,由政府负责印制和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四川铁钱为钞本,流通范围仍在四川。宋神宗时,交子流通扩大到陕西、河东等路。这种交子,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宋徽宗时,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流通范围更广。钱引用黑、青、红三色套印,是我国多色印刷术的鼻祖,在世界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7、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制定的口头约法。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宫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规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刘邦的“约法三章”,一方面是 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是保护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了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8、侯景之乱
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梁武帝长期优容士族的结果,使统治集团中贪残、侈靡、轻视武备之风日益严重,吏治极端黑暗,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这就给侯景之乱的得逞以可乘之机。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的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梁武帝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548年侯景发动叛乱,梁朝贵族乘机发展势力。侯景之乱,江南社会遭空前浩劫。东晋以来经营数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经济文化中心,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士族门阀在此次战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 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
(二)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并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
(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不仅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而且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中国人民不能不同时肩负起双重历史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2、华北事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过程。1935年日本在华北地区制造的旨在实行华北政权特殊化的一系列 严重事端的总称。主要包栝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 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等。
(二)影响。
(1)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继续上升,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并开始下降,民族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逐步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2)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抗战。此后,国内政治形势明显向抗日转变,有利于团结统一抗战局面的形成。
(3)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 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此影响下发生的西安事变,反映出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说明抗日救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4)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1936年9月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抗日”的总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5)日本在中国的迅速扩张,对欧美各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形成很大威胁,更严重威胁着苏联。因此,英美等国以及苏联的对日态度日益强硬,积极调整政策,改善同国民党的关系,扶植抗日势力,应对日本威胁。这些政策的调整,对中国国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推进了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向着有利于抗日救亡的方向发展。
3、试评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轨迹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到明初朱元璋废除为止。
(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 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二)东汉设尚书台。东汉初年,中央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的职位虽高,却徒有虚名,并无实权。东汉初年,正式成立尚书台,作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二千石;尚书仆射一人,秩二千石。在东汉,尚书台实际上成了皇帝真正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权力机构,三公和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
(三)魏晋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魏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一番改革。中央官制的重要改变是设了中书监、令。新设中书以分尚书之权,是曹魏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新
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校长)插图
措施,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萌芽。中书监、令以起草诏命的形式参预决策,他们权任极重,但资格较浅,君主容易加以控制。中书省取代尚书台参预决策的部分职权,使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一般由元老重臣担任尚书令、仆射的尚书台的权力被削弱了。
南朝皇帝为加强皇权,在制度和用人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即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并有所发展。至梁武帝时,中 央的中枢权力机构大致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等组成。其趋势是, 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已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对 加强皇帝权力是极端有利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包括仆射)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民、礼、兵、刑、工等 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免,民部主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同中书门下 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五)宋代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的办公地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仅负责行政。最高军事首脑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于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
(六)元朝废弃以前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制,实行一省制,即设立中书省(又称都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政务。中央设中书省,中书令是虚 衔,由皇太子兼领。中书令之下,有右、左丞相,是实际的宰相。下面有平章政事,及 右丞、左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面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另有侍郎为副,与尚书共同处理政务。
(七)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明初,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臣下有奏请者处以极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提高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