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来自爱传播新传考研-微博(2022年各省gdp排行榜)

…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来自爱传播新传考研-微博(2022年各省gdp排行榜)缩略图

???

?

? ? ? ? 自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相关课标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热潮,这是自2011版以来,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计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给考研er带来了本年度最大的、最容易考查的小学教育热点!接下来,跟随丸丸老师一起学习该方案的内容概要(建议背诵)及考点解析(尽力掌握)把!

?

内容概要分【前言解读】与【框架解读】两个部分

?

【前言解读】

一、指导思想

该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二、修订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增强课程思想性

2.坚持问题导向——减负提质,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创新导向——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完善了培养目标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优化了课程设置

(1)减少科目: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

(2)改革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3)独立设置: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4)提前学习: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细化了实施要求

(1)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2)对教师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

(3)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

5.加强了学段衔接

【框架解读】

第一部分:培养目标(有变化)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先是:有理想、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第二部分:基本原则(新增)

1.(方向上)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2.(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3.(目标上)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4.(实施机制上)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5.(育人方式上)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有变化)

(一)课程类别

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

(二)科目设置

1.减少科目: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

2.提前学习: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独立设置:劳动、信息科技独立设置

4.专题渗透:专题教育渗透到相关科目中,不独立设课

5.改革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6.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

(三)教学时间

保证课时,整合实施;打通与3:30后的关系(课后服务);因地制宜,激发活力

第四部分: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新增)

1.课程标准编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

(2)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

(3)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2.教材编写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有变化)

1.科学规划课程实施

2.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

3.改进教育评价: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4.强化专业支持:加强培训,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撑

5.健全实施机制

下面开始进入备考环节!
?

【涉及的考点解析】大家尽力背,里面内容都有助于答题!

1.核心素养

?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人身上具备的可以真实而持续地表现出来、行动出来的素质,它的形成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没有行动、创造、体验、感悟,只有记忆、背诵、理解、思维,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素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的知识与学生的身心有机融为一体,外在的知识才能变成学生内在的能力和品格。

2.跨学科主题学习

? ? ?跨学科主题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是运用在解决某一个真实问题或任务的过程中所需的综合知识,包括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的过程,跨学科学习最终的切入点和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3.学科实践

? ? ?学科实践是指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等。学科实践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进展,既注重学科性,也注重实践性。学科实践更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
…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来自爱传播新传考研-微博(2022年各省gdp排行榜)插图
自己的学科知识,为此各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目的是以学科实践为支点,撬动传统育人体系,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4.课程内容结构化

? ? ?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视角来看,学科知识必须置于育人方式改革语境下,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增强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体现综合化、实践性,实现减负提质。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事实上,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5.劳育

? ? ? 劳育是劳动教育的简称,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劳动教育的弱化及异化,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与对劳育的错误理解。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劳育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劳育的本质目标,努力构建劳育的新形态。

6.学业质量/教育评价

? ? ?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为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性表现来评价学生某方面能力的评价方法。如通过口头演讲、论辩和实验操作等来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成长记录袋评价就是一种表现性评价。

7.综合课程

? ? ? 综合课程是将几种门类的科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整合起来的课程。综合课程又表现出简单相加式综合、相关课程的综合和一体化课程等不同的综合化程度。学习综合课程可以 助学生把一个领域里的概念、原理、方法等应用到其他领域,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强化,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特点,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客观世界。

?

?关注并私信我,可领取免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旧版与修订版的全部文档嗷~

好啦,今天就上到这里,丸丸小课堂,下课~
?

?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