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招生规模将扩大三分之二!专硕成考研主流,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

专硕招生规模将扩大三分之二!专硕成考研主流,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缩略图

近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已经结束,进入考生上传材料和网上确认阶段。教育部表示,预计到2025年,专业硕士招生培养规模将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当硕士正在成为未来考研的主流,高校应该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含金量?记者采访了上海多所高校的负责人。他们说,学术型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专业型硕士重视实践和应用。两者水平相当,但培养目标明显不同。当前,在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全面超过学术硕士的情况下,高校着力“分类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和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没有高低之分。

“没有硕士就拿不到硕士”“硕士质量不如硕士”等刻板印象将成为过去。

“硕士和硕士没有区别,只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不同。”上海大学副校长王筱凡表示,加强专业硕士培养的定位,体现了我国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从硕士毕业生的“出口”来看,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比例并不高。同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适度扩大初、高级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日前,《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录(2022)》将专业学位放在了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的位置。专业学位分14类设置,包括31个硕士学位类别和36个博士学位类别。这个新目录将从2023年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明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研究生招生培养将按照新目录进行。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仅占硕士招生总人数的15.9%,而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已超过60%。在教育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展规划司司长刘长亚表示,我国也在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招生比例已经达到14.4%。

此外,以前专业硕士的学制多为两年或两年半,但近年来不少高校相继调整了专业硕士的学制,延长至三年。

推进分类培养,强化两类硕士培养的“区分度”
专硕招生规模将扩大三分之二!专硕成考研主流,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插图

如今,高校正在进一步推进“分类培养”,加强学术型和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导师特别是“双师型”导师的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上海许多高校一再“更新”人才培养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加强高层次产教融合。”王筱凡介绍,从2019年开始,上海大学通信学院、自动化学院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开设“高端民机设计人才班”。从招生、教学、实习到就业,研究院一线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专家全程参与。

“让专科生走出实验室,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直接到一线参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上海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崔告诉记者,学校在医学工作者交叉领域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各专业的专业硕士。目前与上海几乎所有三甲医院都有广泛的项目合作。

“每一个跨医学的项目都有2-4名研究生参与,他们和顶尖的医生、企业专家一起参与研发和转化。”崔说,近千名学生参加了300多个项目实践。以每年80多个项目的立项,已经覆盖了现在所有的大学生。

为高校培养专业硕士提供的“硬标准”还包括更强大的师资力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崔莉说,聘请了全国劳动模范许小平等“大国工匠”、各行业技术专家、企业特聘技师加入学校导师团,作为校外导师参与特聘大师培养。同时,根据改革后的“双师型”导师要求,学校的导师必须达到行业工程师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也打破了“唯纸论”,融入了解决企业实际应用问题的参与度、贡献度等新要求,培养“抓力”趋势更强。

本文由”清培商领院”中心小编“小洁老师”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

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清培商领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