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共起大军三万,以关平、周仓、云天彪、庆忌、李通、狄青、赵累、王甫为将,法正、诸葛瑾、伊籍为谋,留李严、谢叔方、廖化、向朗坐镇后方。
彼时已经是武德二年二月,他比李定国、刘龑整整晚发兵了一个月,比刘裕也迟了十几天。
按理说,关羽作为联盟的发起者、当之无愧的实力最强之人,理应最先发兵打个样才对。况且陈霸先身处襄阳之中,每一天都有可能身首异处,更该早早发兵救其于水火之中。
然而,法正却从另一个角度建议关羽应该最后发兵。
他说:“今征南将军起六路大军伐荆,孙策兵力不足,必定顾全不上六路。正估计其最多增援一两路。”
“征南将不妨沉下心来等待,先教其余几路发兵,吸引孙策火力。如此一来,待我军发兵时,孙策定无多余兵力救援樊城。”
“咱们攻略樊城的难度便会缩小许多。”
无独有偶,李靖在送给关羽的信中也建议他最后发兵,但剖析得更加深刻:“征南将军起大军六路,真乃绝世罕见之壮举,非征南将军不可为也。”
“然以靖观之,此六路中,沙摩柯受族人拖累,大概率最终不会发兵。”
“刘龑不过凡人,非是孙策敌手。”
“自益州攻荆州,后勤补给需经三峡天险,线路长、风险高。纵使李定国没被正面杀败,孙策遣亦良将固守,再袭扰其粮道后,其亦会因粮尽兵疲而撤走。”
“陈霸先身陷襄阳之中,更不值得依靠。”
“而吴王地盘不过江夏一郡,兵力稀少,所求又为江东之地,响应将军号召无非是不想破坏两家关系,只能作偏师而不能以为主力。”
“然吴王素来骁勇善战,定有诸多计略帮助将军分担火力。将军不妨派专人收集吴王方面的战报。”
“收到捷报后,需再打听孙策动作。”
“若其气急败坏地增兵江陵,则说明手中尚有可用之兵,将军需继续等待。反之,则说明荆州已尽起能用之兵。”
“此时,方该出兵也。”
那日读完书信后,关羽便对李通狄青二人说道:“李豫州深思熟虑,羽自会从之。”
事后二人离开关府,私下里还夸关羽谦逊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并不似传言一般目空一切。
言归正传,攻城略地之时,军队绝不会一齐行动,最少要分出先锋来扫除对手沿途设置的障碍、探明地形,好方便大军行动。
出发前,关羽询问帐中诸将:“谁愿作先锋为大军开路?”
樊城周边一马平川,它的牢固全在城墙和汉水上,这先锋开路的工作简直不要太轻松。因而诸将皆踊跃请战,气氛十分热烈。
诸将之中,李通算不上最积极的,但却是官职最高的,关羽便令其引本部兵马作先锋,务必拔除一路上的孙军据点,再设置游动哨、烽火台,以便消息传输。
李通领命出帐,点齐兵马先行。其原为汝南一小军阀,投靠刘备时自带三千兵马,因而直接被封为了中郎将,仍统帅这三千人。
部队私有虽不利于皇权,但不可否认能够提升军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