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微微眯起眼睛,放下手里的东西,坐正了身子。
“暴动?”她沉声道,“为何?”
朔州周边目前有两个露天矿场,西铁北煤,因是初期开采,规模很小,民夫人数也不多,待遇更是十分优厚,自矿场投入作业以来,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王徽每隔一旬都会亲自前去视察一番,见到的无不是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民夫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见了王徽那是个顶个的感恩戴德,头都磕得诚意十足。
不过最近太忙,抽不出什么空闲去矿场,算来她也有半个月没去视察过了。
也就是说,暴动的根源肯定就出在这半月之内。
但所谓民不与官斗,连银河帝国那样政治开明言论自由的时代,平民都不太想跟贵族或政府打交道,遑论古代?
这些民夫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就算个个年轻力壮,可到底没什么势力,家里头连带点铁的东西都金贵得不得了,最结实的武器估计也就是木头棍子烧火钎子,了不起有把铁锨,已算很不错的了。
这样一群人,对上卫所衙门的官军,自然高下立判。
到时候杀头那都是小事,一个搞不好,说不定就能安上谋反的罪名,那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可即便如此,那些民夫还是铤而走险“暴动”了,且看姚黄这反应,估计动静还不小。
那就定是矿场里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令他们不得不反。
想至此,王徽也不待姚黄答话,直接站起身,把披风抖开一把罩在身上,疾步出了房门,“边走边说。”
“……子絮和子敬两位姐姐已经带人过去了,想着先往下压压来着,”姚黄一路紧跟在王徽身侧,“听着好像是死了人还是怎么的……”
王徽脚步不停,只是忽然扭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十分锐利。
“你不知道具体经过?”
“属、属下急着过来回禀,还没来得及问呢……”姚黄缩了缩脖子,又急道,“主子,属下不敢欺瞒您!”
王徽“嗯”了一声,伸手拍拍她肩膀,“我信得过你,只是在想别的事情。”
一边说一边疾步出了中门,侯府下人早备好了快马,王徽和姚黄两人翻身骑上,打马向西疾驰而去。
姚黄见王徽脸色沉郁,只是催马,却一言不发,当下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控着马儿紧紧跟在主子身后。
王徽想得却要更多一些。
这起所谓的“暴动”来得突然又蹊跷,事先竟一点音讯都没有,直到事发了,她才得到消息,而从姚黄的反应来看,她也是刚刚才得知的这件事。
由于矿场地方大,往来闲杂人等又多,再加上每日出产的矿石可以说是日后燕云发展的根本,这两处矿场也就成了朔州城除却燕云侯府和卫所衙门之外最紧要的地方。
日常管理矿场事务的人,就必须文武兼备,既要冷静理智,能够应付突发情况,同时也必须是武将,手底下带了兵,多少也能有几分威慑力。
故而王徽思来想去,就把煤矿交给了魏紫管带,铁矿则由濮阳荑负责。
濮阳荑允文允武,能力出众自不必说,魏紫虽然稍逊,却胜在冷静持重,遇事沉着,也不是个差的,众位参将各司其职,而最适合总揽矿场事务的,还是这两个人。
可即便如此,这事却还是瞒过了这两人的耳目,直到今日才爆发出来。
那么这个所谓的“暴动”就有两种可能。
其一,有人图谋不轨,很早就混进了铁矿场民夫之中,并且个人能力极强,一方面制造事端并煽动民夫的怨愤情绪,一方面还能瞒天过海整整半个月,让燕云守军半点都察觉不到。
其二,并没有别有用心之人,只是因为“导火索”事态很严重,已经激起了铁矿场的民愤,之前之所以半个多月都平静无波,并非是因为有人刻意隐瞒,而是因为民夫们都在忍耐,等着上头给个说法,然而苦等不至,这才终于按捺不住闹了出来。
便算是有领头的,多半也是民夫们临时推举出个人缘好的,或是与那“导火索”有莫大干系之人,事先预谋的可能性很低。
而考虑到目前燕云四州的情况嘛……
王徽手里握着缰绳,身上的锁甲随着马儿奔跑不住颠簸,发出阵阵轻响,嘴角却微微露出笑容,神态放松了一些。
当年的雁门卫虽然也是王徽一手打下来的地盘,然而毕竟西边和南边还和大同府、太原府接壤,东南边更有张之涣驻守的阳和所,故而严格来说,雁门卫的“纯净度”并不太高。
而与雁门卫不同的是,燕云四州北边是茫茫草原,东边是仍处于柔然辖下的武州和蔚州,西侧和南侧则都毗邻雁门卫,可以说是绝对纯粹的“自家地盘”,被楚朝政敌渗入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至于会否有柔然奸细混到朔州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