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翠西认为还有待商榷。
毕竟要想背负神的名号,那至少得有神的影响力吧?这里是华国,又不是旁边的某岛国,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能冠上个仙人之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个西方谚语翠西从小听到大。
那现在陆文成想要给李白戴上神的冠冕,那得承受多大的重量?陆文成真的有仔细想过么?
到目前为止,至少在翠西看来,这部《东方快车谋杀案》还差点意思,离送李白登上神座,还差点味道,至于差的是什么,翠西暂时没想明白。
难道说后面还会有反转?
不能吧!
这部作品到真相大白这已经非常完整了,任何企图对推理结果的翻案,在翠西看来都无法接受!
怀着这样的心情,翠西看完了最终的结局。
这一刻,她也终于明白,之前认为的差点味道,差的是什么了?
差的是那一抹人性的光辉啊!
波洛没有选择直接揭露凶手们的罪行,而是在凶手们说出那桩陈年往事后,给出了两种可能,一个是帮助十二名凶手隐瞒真相,让他们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另一个则是揭露罪行,扞卫法律的至高无上。
而最终布克和康斯坦汀医生选择了前者,也就是隐瞒真相。
虽然波洛没有直接作出选择,但既然他这么说了,甚至还宣布退出这起案件。
波洛心里怎么想的,或者说作者李白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就像一句翠西从小听到大的谚语:“Everycoinhastwosides。(每个硬币都有两面)”
在生活中,也同样没有绝对的黑白对错,善恶并非对立,而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其中掺杂着进退两难的挣扎,以及利弊得失的权衡。
要翠西说的话,《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破解凶案的谜团,而是在于其对于复杂人性的解构。
谋财害命的富商和动用私刑的“陪审团”,究竟谁是善,谁是恶?
是的!
我们永远不可能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的对错,以一杆天平测出人品的高低。人心本就明暗交错,世间没有绝对的善良与正义。无论给予善或恶的评价,对应的都只是其中一面,并非全部的事实。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与人的立场不同,有人为利而作恶,却自以为良善;有人为义而行善,却被一些人怨恨。说到底,每个人都拘泥于一己之私,局限于片面角度,对事件本身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回到《东方快车谋杀案》,在这场案件中,翠西见识到了李白笔下人性的复杂以及善与恶之间的转换。
运用到生活中,那就是华国人常说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是无法完全感同身受的。
就如同那十二名凶手,他们的的真实感受,通过语言传递出来已不及自身痛苦的万分之一,这样就已经将波洛、布克、康斯坦汀以及书本前的大部分读者深深打动。
所以谁又能否认波洛的正义呢?
对此,翠西只想说一句:
李白!永远滴神!
喜欢开局被米国炸飞,我成文娱活菩萨请大家收藏:()开局被米国炸飞,我成文娱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