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各种路面上各种抱怨声、催促声、叫骂声响成一片,显得异常混乱,也更加剧路面的拥堵。
艾丽笑道:“你还等什么,我们只要抄一点远路,保准比他们都早到,耽搁不了你考状元。”
他们能步入科举最终阶段的春闱大比,都是极其珍惜这等青云之机,不是心术太过昏聩,通常不会在入场舞弊,以至身败名裂。
艾丽策马慢跑几步,便拐进附近一条并不宽敞,但是行人不多的街道。
或许是自小受寡母李纨的耳提面授,三观被辅导得颇正,一双眼睛望着贾琮,都是羡慕崇拜的神情。
贾琮知道她在辽东长大,虽是女流之辈,却是不爱红妆,只爱宝马快刀,对她来说估计骑马比坐车有趣。
贾琮见西角门停了三四辆马车,问了内院管家才知,迎春黛玉等人让管家备了车辆,准备送贾琮入贡院。
……
随着文华钟响起,贡院大门开启,早已严阵以待的盘查贡院衙吏,开始盘查入院的举子。
艾丽笑道:“我听我娘说的,今日是春闱入场之日,你多日读书都不出门,我也好久没见你了,便来送送你。”
况且,身为举子,已步入士大夫行列,都已有了选官资格。
但是,负责领路的贡院小吏,每次只放二十名举子,进入正堂拜谒主考官。
不少学究举子,肚中腹谤贾琮,小小年纪如此狂浪,堂堂春闱大比,却和女子同乘一骑,风流旖旎,招摇过市,不成体统。
贾琮倒是认得那位官员,正是礼部五品经历刘舒友,看来他也是这次春闱属官。
但是去往贡院的街道,必定会有所拥堵,姑娘家这等时候出门,实在多有不便,二姐姐和姊妹们送到角门就行,等着我考完回府。”
嘉昭帝钦命内阁大学士蔡襄、礼部尚书郭佑昌主持领奠孔子先师。
贾政竟把宝玉、贾环、贾兰等儿孙都带了来,看这架势是来送贾琮出府入贡院。
等到贾琮上了马车,还看到东角门门内,贾政和一众姊妹依然站立在那里。
他想让马车退出路口,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后面很快有马车跟上,堵住了后路。
贾琮听了贾政对着几个儿孙,如此语重心长的话语,心中微微有些古怪。
如果不是艾丽有飞禽侦敌的本事,贾琮就无法立下扫平女真的大功,也就不能被册封伯爵。
那小吏面色惊讶的看了贾琮一眼,马上停止了盘查,又递给贾琮一块号舍竹简,便放了他入院。
如此策马飞驰了好一段时间,他们已进入贡院东街,路上已有不少奔赴贡院的车马,但是远没有文昌街的拥堵。
骏马在街道上不紧不慢的奔驰,艾丽自从跟贾琮落居神京,贾琮得了空闲,总会带她出去闲逛,因此她对神京街道已十分熟悉。
贾琮跟着其他举子,在贡院小吏的领路下,陆续前往贡院正堂。
贾琮听了心中温暖,师娘崔氏一向对自己视同己出,考前馈赠家礼,是将自己视同柳门子弟。
他又对身边的儿孙说道:“你们今日都记住琮哥儿的模样,男儿少年不费光阴,文可登科,武能佑国,才不虚耗一生。
等到贾琮入关之时,被简单搜检衣物,确定没有夹带,考箱也被逐层打开查看。
贾琮的马车刚入路口,便看到整条文昌街上,远远望去首尾相顾,拥挤排列许多马车。
贡院中设立的文华钟敲响,轰鸣的钟声响彻四方。
随着马儿飞驰,贾琮的身体不由自主,紧贴着艾丽背部,似乎能感觉到她搏动的心跳,还有精巧秀美的耳垂上,那片醉人的羞红……
还好艾丽骑马相送,正好让自己避过文昌路的拥堵,提早一步达到贡院。
当日贡院门口张贴春闱诏书,在场举子哪个没有去看过,自然都知道三名主考是何人。
当第一批举子入堂拜谒,小吏唱报主考的声音朗朗传出。
内阁大学生领户部尚书王士伦王大人、吏部尚书陈默陈大人、户部右侍郎徐亮雄徐大人……
不管是堂内拜谒的举子,还是在堂外等候的举子,听到前面两个主考的名字,都是脸色如常。
但是,当第三名主考官名字,被那位小吏朗声唱报,几乎所有举子都脸色诧异,甚至有人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