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仍要叨叨,被她娘扯了下袖子让她闭嘴。
“对了,等会儿我派人驾了马车去接人,这样也快些,依我的意思,竟不必同咱们照面,就让你姐夫去同他说,咱们就在这里你们以为如何?”栾夫人打着商量,按照眼下的情形,见了面倒未必是好事。
“不错,就依你的主意!”
“你们坐吧,我同老爷说完了就回来,再去吩咐厨房多做些菜,若是老爷那边说成了,正好坐下来一起吃一顿,昨天闹的那些不愉快就算都过去了。”
栾夫人这话术也是拿捏得精准,刚刚李曼被自己娘拉了衣袖不许她再说,正委屈着,自己出的主意也没错啊,怎么就都不听自己的呢,被栾夫人几句话说得复又高兴起来。
也不过半炷香的时间,栾夫人就回来了,李曼紧张地直接站了起来,满眼期待得瞧着栾夫人的神色:“姨妈,姨夫他这么说?同意了吗?”
“放心,你姨夫已经派人驾了马车去村里接了,你只管安心坐着就是。”栾夫人给外甥女儿吃了颗定心丸,拉着李曼的手让她坐下。
哪里安心得了?李曼又拉着她姨妈刨根究底:“那姨夫听了什么态度?姨夫打算怎么同裴华哥说?”
栾夫人暗自摇了摇头,人的脾气秉性大抵都是天生胎子里带出来的,自己对这个外甥女儿没少花心思培养,却还是毛躁、沉不住气,刚刚自己拿话带过去,她自己又饶了回来,只含混说了几句“姨夫也很生气,会好好儿同裴华说的,你放心”之类,又有丫鬟端了点心来,“别干坐着,尝尝。”
“我已经吩咐过厨房了,有迪化那里产的马奶子和阿勒泰大尾羊的一整条羊腿,肉上面还烙了买卖的印子,听送来的人说,那印子本地人都叫做唐巴拉,今儿让厨房做了,听说比咱们本地羊肉还香。”
在今天以前,李曼听到姨妈谈论这些她都是竖着耳朵仔细听的,就如同昨儿个的漪澜堂点心一样,是自己一心向往的上等生活的缩影,村里别的姑娘想这些那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可她就不同了,会投胎多了,与裴华哥一成婚就住到了县里,来往的再也不是那些满身穷酸气的乡下泥腿子,有姨妈这么个靠山,城里的千金小姐、掌事媳妇都要让着她三分。
可李曼现在没心情听这些,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顺带着听一听,盘算着不知道裴华哥现在到了哪里,按照马车的脚程应该已经上了马车吧?听见姨夫叫他,又知道她一早就来了县里,肯定是她的主意,不知道他会不会生气?
只管胡思乱想,也不答栾夫人的话,还是她爹同栾夫人寒暄了起来:“那今儿个托姐姐的福了。迪化那地界我虽未去过,可是听说那里物产富饶,那里有条喀什河,碧玉一样。”
“可不是?那里也有不少杉山,极高,满山满谷长遍了密匝匝的云杉,那云杉长得极慢。”说着,栾夫人用双手圈起来,比划了个碗口粗细的大小,“足一百年,也拢共才能长成这个样儿!”
李曼的爹点头赞叹:“确实是个好地方!”
“那是自然,”栾夫人笑道,“到处都是花,那花海里就有养蜂人设了种蜂场,且那里的花多可入药,什么党参、贝母,因此那里出的蜂蜜还能治咳嗽、喘疾。人都说你们吉安村虽然贫了些、偏了些,却风景甚好,有山有水,可俗话都说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好风景的地方海了去了,你说是不是啊,小曼?”
李曼也压根没怎么认真听姨妈和爹刚刚在说些什么,只一味想着自己的心事,根据时辰推算裴华此刻该到哪里了,被姨妈点着名问了,胡乱点了点头:“姨妈说的是!”
栾夫人这番话看似闲聊,用意不可谓不深,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刚刚老爷就说,裴华这孩子心内有主意得很,既然话都同小曼说到了那个份儿上,不太可能有回旋的余地,若按着他的意思,说了也是枉然,只是妹夫一家三口一大早求到了家里,亲戚的情分总还要顾忌,尽力一试罢了,让栾夫人多和小曼说一说,别认死理儿,天下好男儿多的是,何必非要勉强。
所以才有了刚刚栾夫人那一番谈话,明面上闲聊风景,其实在劝李曼眼界放开阔些,外面的美景多的是,人也如此。
只可惜,正如那杯特意给李曼的玫瑰花茶,放凉了也没喝上一口,最后白白倒掉。栾夫人的话也白说了,李曼压根也没听进去。
“姨妈,怎么半天人还没到?要不要去看看?”她一心只惦记着接裴华的马车到了没有。
“急什么?金簪子掉进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若你俩有缘呢,凭你两家隔着海、有世仇的,也能结为夫妻;若是没那缘分,就算你打小起年年在一处,也再不能成。”
“姨夫派的人做事也太不利落了,老半天了都!”
栾夫人心想,得,她还是没听进去,罢了,自己这外甥女儿对裴家那小子可真是一往情深,不撞南墙不回头,看来也只好等她撞了南墙,这事才能罢休。
第210章扑了个空
栾县丞派去的人到裴家的时候,裴大娘和李菊花正在给柱子做骨头汤,家里原本哪里来的骨头?原想着去隔壁杜家寻两根,这些好东西他们家一直是不缺的,可是刚刚季桂月和杜芊芊姑嫂俩刚当着众人的面讥讽婆媳俩小肚鸡肠,因此舍了杜家,拿了十来个铜板找了几家,才找到家里有肉骨头的。
那家的骨头也是割猪肉的时候掌柜随手拿了当添头的,上头几乎刮不下二两肉,加上柱子摔折了腿,“乡里乡亲的,这两根骨头尽管拿回去给孩子熬汤,别给铜板这么外道了。”
一眼又瞅见人家灶台上的猪肉,柱子要休养也不是两顿骨头汤的事儿,索性买了来,省得这两三日赶集去买了,裴大娘扣扣搜搜捏出来六个铜板:“既如此,那这猪肉给我割上几两,连汤带肉地吃了好得也快些。”
……
这猪肉二十来文一斤,家里灶台上这块买来一斤重,那秤杆可是翘地高高的,少说也得一斤一两左右了,只昨儿个切了不到一半炒了吃,下剩的没有七两也有六两,按集市上的价格,也就是十一二文,可也不好说什么,得了,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吃点亏就吃点亏吧,于是,裴大娘赶集的功夫都没花,就用六文钱换回了六七两连肥带瘦的五花肉,并两根大骨头,按照裴大娘“没捡到钱就算丢”的性格,这一趟算是没白跑。
这点食材如若给杜芊芊来做,保管给你弄出一锅好汤来,必得一次加足凉井水、再添了柴火慢慢儿加温,汤头才会更鲜美,水开之后滴几滴醋,骨头里头的磷钙溶解于汤内,更便于肠胃吸收,等起锅时候再放盐,否则盐分会让肉里的水分很快跑出来,影响口感。
可是李菊花做菜哪里这许多的讲究,洗净后将筒骨一劈为二,露出骨髓,为了省些柴火,一开始就往锅里倒了热水,肉表面那层突然高温加热,蛋白质立马凝固,肉质会变老不好嚼。
不过就算口味欠缺,可营养却是实打实的,锅里小火炖着,就等着柱子回来喝了。
厨房里婆媳俩商量着要不要剁两根山药进去,就听得外头马车“哒哒”之声由远及近,到了自家院门口停了下来,随后敲门声响起。
“裴衙役在家没有?”
村里人叫裴华要么叫华子,要么叫裴华哥、要么叫裴华兄弟,没有谁会如此称呼,除了衙门里的人还能有谁?
如同索命的咒语,裴大娘和李菊花两人瞬间脸都白了,嘴里不停呢喃:“完了!完了!终于县丞找上门来算账了!”
婆媳俩互相推对方去开,可谁也不敢,妇人家见识,万一门一开不问青红皂白就将自己用绳索绑了去可如何是好,她们这想法若是让栾县丞和门口的那名当差的听见,真是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