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让开。&rdo;
&ldo;班长,你会后悔的,别说小刀我没警告过你。&rdo;
&ldo;老子什么架势没见过。&rdo;
邵飞推开小刀走进了操场。
在远处楼下的一块空地上,围着一群士兵。中间一名二十五、六岁的少妇正坐在地上,边上站着一个小男孩正在哭泣。而那些士兵的表情都带着同情。
那女的头发散乱,穿着花色样式的旗袍。旗袍上面的两个扣子已经解开,漏出了性感的锁骨,看着架势已经疯过了。可她的长相却十分的秀美,不像是个撒泼耍横之人。
邵飞还没到跟前,那女的就发现了邵飞,于是站了起来,朝邵飞冲了过去。
&ldo;你还我丈夫命来!还我丈夫!&rdo;
那女的再次疯了起来,然后死死的抓住邵飞的衣领不断的撕扯。
邵飞站在原地没有动弹,而是死死的看着那女人的眼神。
人的行为模式分两种:一,是发自内心的感情,然后驱使行为动作;二,是接受了外在的某种指令,然后驱使行为动作。
这一点,从眼神就能看的出来。邵飞看到了女子眼神中的悲愤、仇恨,可是无法和她的行为模式成正比。
还有,邵飞还看出了她眼神中的一丝畏惧。是某种东西在强力驱使着她的行为动作,内心也许并不想这么做。
女子不断的喊着&ldo;还我丈夫命来&rdo;,语言贫乏,惯性使然。如果发自内心的仇恨,应该有严厉的词语来咒骂邵飞。
女人似乎抓累了,也喊累了。可邵飞像一个木头一样站在那里,死死的看着那女人的眼神。这是种心里震慑,这女人怎么能招架的住。于是再次瘫坐在邵飞面前,哭泣。
一种惯性的思维叫那女人又哭诉起来:&ldo;还我丈夫的命来。&rdo;
然后顿了下,好像在思考什么,然后喃喃道:&ldo;你叫我这孤儿寡母怎么活啊?你丧尽天良、滥杀无辜……你的良心过的去吗?&rdo;
女子说了一段慷慨有力的谴责言辞,有些词语,甚至连邵飞自己都想不出了。邵飞看的出来,这些话是经过思考才说出的口,并不是发自内心。
这时,那小男孩走了过,抱住母亲,道:&ldo;娘&rdo;
那孤儿寡母开始抱头痛哭,周围的士兵更加的同情起来,对邵飞开始不满。
邵飞看着这对可怜的母子内心酸楚,这样的场面是人都会产怜悯。而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ldo;那姓胡的长相丑陋,比你大十几岁,你又这么漂亮,你以前是做什么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