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雷神与电神(第1页)

雷神与电神(第1页)

雷神最早的名字叫“雷师”。《离骚》:“雷师告余以为此具。”这与“风师”、“雨师”之名一样。师,犹“司”,管某种事情。

又叫“丰隆”,即雷声大而隆隆。

又叫“雷公”。《离骚》:“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今时一些方言也如此称雷或雷神。以“公”相称比较特别,风、雨及其他许多神灵都不称“公”,因为它是“雷声滚滚”的“滚”字谐音而来,有独特性。

也直接叫雷神。《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而鸣。”雷泽就是现在的太湖。

雷是带阴阳电荷的云团相近相吸而放电时的响声,比风雨现象更难理解,所以神话说法多有奇异性。“龙身而人头”即是。人头,是按人作拟说想像,有知觉思想,可行惩罚。龙身无所寓含,是从“隆声”谐音;也从闪电之形蜿蜒曲折而言是蛇身,誉而神之则为龙。雷与雨相关,龙则主雨,也是相关的事理。金蛇是比喻闪电的文学描写。唐代顾云《天威行》:“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银绳长。”后来也有以“龙”形容闪电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下》:“毁裂典礼。亏替节文,已私炽然,而人道以灭。正如雷龙之火,愈克而愈无已也。”

又名“雷兽”。《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郭噗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

雷神形状,另有说法。《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画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义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叩击之意也。”这是平实的把雷种说成大力士。

头似猕猴。干宝《捜神记》卷十二:“晋扶风杨道和,夏于田中值雨,至桑树下,霹雳下击之。道和以锄格。折其股,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寸馀,状似六畜,头似猕猴。”这“状似六畜,头似猕猴”,是对雷兽之名已不知究竟而作变说。原初雷兽之名是从“龙身”即蛇身言,这个故事又把泛说的兽换说成泛说的六畜。雷声大,可说是天之吼声。由“吼”而谐音变为“猴”,却神异地说头似猕猴。

猪首唐房千里《投荒杂录》:“尝有雷民(按,指雷州人)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状甚异。民挥刀以斫,其物斫地,血流道中,而霹雳益厉。其夕凌空而去。其后挥刀民居室颇为天火所灾。雷民图雷以汜者,皆豕首鳞身也。”鳞身仍是龙身。豕就是猪,谐音成“朱”,指红色。即从电光之色“朱”言,说成同义的豕。有意曲折隐藏,十分明白。

《酉阳杂俎》前集卷八,宣州所现的龙神,“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而啮之。”赤蛇。即闪电之形。

五代时杜光庭《录异记》:“大风雨,坠一鬼,身长二丈馀,黑色而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馀,豹尾。服绛裤,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执走蛇,瞪目欲食。其声如雷,寻复雷雨,翼之而去。”绛,红色;爪,金色。“但黑色而如猪首”则是不知并非实言猪,上了它的当,说成黑色。“豹尾”是随意误加的闪电的尾部关细,与豹尾的粗不一致。

首上加帻。《夷坚丙志》卷七:“长仅三尺许。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帻,如世间窿头。”《三教授林大全》:辛兴苟元帅”言雷神冬天藏入山石中变成鸡,都不是实说。帻、鸡,无说明意义,都是雷殛人的“殛”字的谐音趣变。

许多资料说雷神蓝面,民间画图中多如此。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薈》卷二十引《采园》言某产妇所见雷神“高尺有五,蓝色”。多数则言青色。这“青”应指蓝,即青天、煮青(颜料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指蓝色,而不是指黑色。因为把“电”谐音曲折为“靛青”的靛,指蓝色。而黑色便与雷电全无瓜葛。

可见,民俗对雷神形状、颜色的描写,所谓龙、猪、鸡之类并非实说,而是谐音从电来说。许多讲迷信的人根本不知这个文化机制,按那些动物理解,便毫无道理,似乎民俗纯是乱说一气。犬首《元史。舆服志》:“雷公旗,青质,赤火焰脚。画神人,犬首,鬼形,白拥项,朱犊鼻,黄带。右手持斧,左手持凿,运连鼓于火中。”其中言赤、火、黄、白、朱,都从电的光亮而说,而言青应指蓝,都合宜。但“犬首”与前面已说的“猴头”等,便是两相矛盾。犬即狗,狗又谐音“勾”,指电的曲折之形。这与‘猴一吼”、“豕一猪一朱”、“蓝一靛一电”等的曲折是同一类型。

至于雷神有翅,是从雷电的快速而生意的。

以上是对雷神形象的民俗说法,辨析机制及疏理关系。

或说雷神是兄弟五人。

五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叶迁韶》:

“叶迁韶者,信州人也。幼年樵采避雨干大树下,忽见雷公为树枝所夹,奋飞不得。树枝雷劈后却合,迁韶为取石楔,开枝间,然后得去。仍愧谢之日:‘约来日却至此可也。’如其言,明日复至树下。雷公亦来,以墨篆一卷与之曰:‘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也。我兄弟五人。要雷,声唤雷大、雷二,必即相应。然雷五性刚躁,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

所谓“墨篆”,指道家的符。用此可以命令雷神下雨、镇鬼。这自然是谎话骗人。但后来的术士们却更编造出所谓“五雷法”之类。《宋史。方伎传下。林灵素》:“惟稍识五雷法,召呼风霆,间祷雨,有小验而已。”《初刻用案惊奇》卷十七:“少年慕道,从个师傅,是欧阳文彬,传授天心正法,建坛在家。与人行持,甚著效应。”现在的所谓古代江湖剑侠为题材的小说,也多有“五雷天心正法”、“五雷掌”之类的说法。一般口语中也把“雷”会神异的说成“五雷”,如“五雷轰顶‘五雷劈”。这“五雷”就是从所谓雷神五兄弟的说法来的。“五雷天心正法”中的“心”字,应是“刑”字的别字,指天以雷作刑罚。

雷神是兄弟五人,甚为奇怪,根据何在呢?

雷声滚滚是一连串雷声。一连串的组合关系,犹如人排队叫“队伍”。“伍”指结合在一块,又如“参伍”、“相伍”词中。于是,又把“伍”谐音成“五”。即:雷声滚滚——雷伍——雷五。因此趣说成雷神兄弟五人,再赋予不同的性格。

北京方言词“八瓣儿五”,指东西破碎成多块。八,泛指多;五,却又矛盾了。实际是由“伍”隐实示虚,故作矛盾。八瓣儿伍,即一堆碎片。“伍”与“八”同指。又“八辈儿五”指历代祖先,也是“五、伍”谐音。北京方言“伍的”即卩“等等”之意。如:什么椅子、凳子伍的都搬来了。乌鲁木齐方言“一拿五儿的”是全部一样的意思,理据便是:一纳伍儿的。“伍儿”指全部,“一纳”是一样。这些例子与“雷五(伍)”的语言道理相同。这也是因语言手段形成神话。

雷神有雷车,大约是载雷鼓的吧。《北堂书钞》卷152引晋代傅玄诗“童女掣飞电,童男挽雷车。”《捜神后记》卷五曾演为故事。《庄子。达生》:“(委蛇)恶闻雷车之声。”唐刘恂《岭表录异》:“雷州之西,有雷神庙,百姓每岁配卒造连鼓雷车置庙内。《粵东闻见录》:“旧传每岁十月朔,官吏率以纸或布制为雷鼓,解贮庙中。”十月雷声已无,即鼓已用坏,乘早换新的,以备来年及时下雨。敬祀雷神就是敬祀雨神。

雷神的生日在六月二十四日有意安排在最热的时间,希望他高兴而降雨。吴地从六月初一到雷神生日要吃素,屠宰及卖肉业要罢市,这是古老夏至风俗的遗留,参见《端午节习俗的由来》一文。但专在二十四日停斋,却又结合了雷神生日的祭典:不能让雷神在生日也吃素呀。

广东的雷州,地以雷名,相关的习俗较他地多。忌讳鱼与猪肉同吃,是雷种猪首鳞身的原因。两种肉是主要肉食,不能都不吃,只好单吃。否则遭雷击。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说雷公庙附近,大雷雨之后,田野会有“叩之锵然,光莹如漆”的石块,叫雷公墨。如与常墨混研为汁,写成讼状。打官司必胜。又以为可避邪、给产妇催生。雷公墨当是含炭质较多的百头,平日被土覆盖,雷雨之后冲刷出来。用来打官司、避邪是附会,是鬼怕墨而又结合上怕雷。

《本草纲目。石部第十卷。雷墨》:“按《雷书》云:凡雷书木石,谓本札,入二三分,青黄色。或云:雄黄、青黛、丹砂合成,以雷楔书之。或云:蓬莱山石脂所书。雷州每雷云大作,飞下如砂石,大者如块,小者如指,坚硬如石,黑色光艳至重。刘恂《岭表录异》云: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黳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莹可爱。又李肇《国史补》云:雷州多雷,秋则伏蛰,状如人,掘取食之。观此,则雷果有物矣。小儿惊痫邪魅诸病,以桃符汤磨服即安。(时珍)”

对此有三点讨论。一,由于雷州雷公墨的传名,蓬莱山石等也作趋附而有同样作用。甚至把用雄黄等人工合成的药也依附为用雷楔(参见下文)去写字。二,对雷州秋冬之雷可食,张渠《粵东闻见录》卷上有辨说:“雷神于冬月蛰伏地中,形如肉块。土人掘得,必煮而食之。否则来岁雷发声时,必首殛死。稗史曾载是说。今询之官斯土者,并无其事……至食雷之说,缘雷州有蛇名‘雷马’者,如蝎虎,四足。多在沙滩上,见人辄藏窟中,人取食之。故误传为雷州人食雷公云。”三,“雷果有物”的意思是雷神是实有的,这自然也是不妥的了。

雷神有斧。唐李肇《国史补》卷下:“(雷州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本草纲目。石部。霹雳砧》言又叫“雷楔”。“此物伺侯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有似斧刀者,锉刀者,有安二孔者。一云出雷州,并河东山泽间,因雷震后得者。多似斧色。青黑斑文,至硬如玉。或言是人间石造,纳与天曹。不知事实。按《雷书》云:雷斧如斧,铜铁为之。雷砧似砧,乃石也,紫黑色。雷锤重数斤,雷砧长尺徐,皆如钢铁,雷神以劈物击物者。雷环如玉环,乃雷神所佩遗落者。雷珠乃神龙所含遗下者,夜光满室。又《博物志》云:人间往往见细石形如小斧,名‘霹雳斧’,一名‘霹雳楔’。《玄中记》云:玉门之西有一国,山上立庙,国人年年出钻,以给雷用。此谬言也。雷虽阴阳二气激薄有声,实有神物司之,故亦随万物启蛰,斧、钻、砧、锤,皆实物也。如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星殒为石。则雨金石、雨粟麦、雨毛血及诸异物者,亦在地成形者乎?必太虚中有神物使然也。陈时苏绍雷锤重九斤,宋时沈括于震木下得雷楔,似斧而无孔。鬼神之道幽微,诚不可究极。……大惊失心,恍惚不识人。……作枕,除魇梦不祥。(藏器)……置箱簣间,不生蛀虫。诸雷物佩之,安神定志,治惊邪之疾。(时珍出《雷书》)

可见雷州石斧在许多地方引起了趋同性的说法。《玄中记》说它们是人造,给雷公用的,李时珍则坚信“必太虚中有神物使然也”。李时珍在有些迷信民俗上能正确认识而批判,在有些问题上也相信不疑。

所谓“雷斧”,考古学家已指出是早期人类的原始工具。张振兴、蔡叶青《雷州方言词典》:“雷公斧:1传说中的雷神手持的武器。2指当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近年文物普查中在当地的英利镇英典北等七处新石器时代的山岗遗址采集到磨光石斧石四百馀件。”雷州确实是石斧发现的集中地区。其所以与雷神联系起来而附会神异性,当是大雷雨之后,地下的石斧的覆盖被冲刷而外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