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在这种时候办厂子,肯定会有很多麻烦,甚至还有可能招来很多麻烦。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爹娘居然没一个反对她这样干的,李如歌也很欣慰,又问道:“那把苞米杆苞米叶子磨成粉这件事还干不干了?”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这种小加工厂,随时都可以办,这个可以推到秋后再说。暂时我看还是先把汽水厂办起来,名字就叫知青厂就行。”李富斌同志居然连名字都想好了。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行,那我明天就去找牛亮,办这件事,必须还得那小子牵头才行。”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嗯。”夫妻俩都很赞同闺女的想法,“村里那边的负责人就用王建设,城里这边,就让牛亮来,这事闺女你弄完,就撤出来,咱不贪那功。”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好,咱们一家一直做好事不留名,也不差这一件事了。”李如歌嘻嘻笑着答应道。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李如歌这样干,当然有她自己的想法,她下乡是去帮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可这都大半年过去了,她又真正为老百姓做过啥?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实际下派干部,真正能帮到村民的地方并不多,甚至还会给村里添很多麻烦。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她可不想变成那样的下派干部,几十年后回忆起今天的生活,给自己留有遗憾。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就剩下最后这一年了,想要为两个村的村民,为知青办点实事的人,就想在离开的时候,给大家搞点福利。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知青怕干农活,按孙老师的说法,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很可耻的事。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城里孩子不会干农活,甚至之前都没瞧见过农活咋干,突然有一天,你让他们要靠自己这双手去挣口粮……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所以孙老师对待这些知青,一直都是很同情的。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李如歌也是受了爹娘的影响,可以说,敢在这时候办厂子,真是一多半的原因,都是为了这两个村的知青。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而且李家庄的知青厂要是办好了,说不定还能给全临青县,甚至全国,都带个好头。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事情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按着一家三口商量的,先办个汽水厂探探路,如果可行,就再办个罐头厂。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小白楼这边离李如意教书的小学比较远,刚当上班主任的人,又想好好把几十个孩子带好,天天还要备课,就很舍不得路上这点时间。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所以这丫头干脆就住去了二姐那套筒子楼,这样还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备课。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反正家里的几个小学生,都自己能上下学,孙老师也就没管小如意,只规定她每周都要回家来吃几顿饭,免得自己在外营养不良。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李如歌和父母谈完正事,就想去学校看看小如意是怎么给人当老师的。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她家妹子也够不容易的,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就要去管那么多孩子。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想起一家三口刚穿过来的时候,小如意那小样,李如歌一边走,一边感叹时间不抗混,这一晃六年就过去了,如今他们家小如意都能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课了?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哎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style="text-align:left;"class="msonormal"孙老师要是听见闺女这话,一定会赏给她一个大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