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高炽很热情的拉着郑和的手,朝客厅走去,朱瞻基微笑着跟在他们身后。
客厅,宾主分别落座,仆人奉茶后,郑和再次起身,道
“郑和大晚上的不请自来,还望太子爷见谅。”
“马保兄弟,我都说了,咱们私底下兄弟相称,无须多礼,太见外了不好。”
朱高炽说话很漂亮,而且充满真诚。
“我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啥事,尽管说,我都全力以赴操办。”
“这个……”
郑和张了张嘴,最后咬牙一跺脚,开门见山的说起来,
“太子,臣核算好了此次出海的钱粮数量,也给陛下汇报过了,可因为数额实在巨大,陛下担心国库一时半会拿不出那么多钱粮;”
“在忧虑之际,陛下给臣指了一条明路。”
郑和边说,边时不时用眼神看向朱瞻基。
如此举动,朱瞻基自然觉察到,然后结合郑和的说词,立马明白了。
“爷爷给你指的明路,就是让您来太子府,找我想办法,是么?”
朱瞻基接过郑和的话,问道。
“太孙聪慧,陛下给臣说,想要钱,找太孙。”
郑和赶紧回话,
“陛下还说了,只要能让太孙高兴了,你出海这点钱,太孙一个人就能给你筹备齐喽。”
“所以,您就大晚上的跑到太子府,来找我,皇爷爷还真看得起我。”
朱瞻基一脸无奈的说道。
“太孙,还请释以援手。”
郑和恳求。
扬帆出海,环球旅行,探索未知海域,接触别国的人和风物,是他毕生所愿,毕生梦想;
若因为钱粮问题,让扬帆出海搁置,他会万分沮丧。
“国姓爷,钱粮我可以帮你想办法筹备,我想问一下,你之前几次出海,都遇到过哪些艰难险阻,说不定我还能帮你准备些别的东西,让你此次扬帆出海,更顺利些。”
朱瞻基认真的问道。
“多谢太孙关心。要说之前几次出海,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臣以为有以下几点;”
“臣每次下西洋,组建的船队每次少则百只,多则二三百只,这么大的船队出航,要想保证船队的组织联系和队形,并非易事;此其一也。”
“因为船多,所以船上的人员多,每次都超过万人,最多时达二万七千八百人,这么多人的粮食、淡水、菜蔬、穿戴用度等一应物资,一天的消耗量都非常惊人。
何况我们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几十天才能达到一处靠岸地补充给养,仅此一项开支就非常庞大,做到保证供应是非常困难的。此其二也。”
“大海无风三尺浪,若是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船队要经受大浪和雨淋之苦,而且有偏离航向、触礁、搁浅的危险。此其三也;”
“沿途各国的语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完陛下交办的宣诏、修好、赐封、贸易等项使命,是一件很难的工作,此其时也;”